内容简介 · · · · · ·
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 一个时代变迁备忘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这20年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亲历者,集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和新闻评论员于一身的白岩松与这个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
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 一个时代变迁备忘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这20年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亲历者,集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和新闻评论员于一身的白岩松与这个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作者简介 · · · · · ·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邹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研究中心任职。
目录 · · · · · ·
“流行音乐是我的爱好”
首次“触电”
1026
2 1993—1996 好奇:命运的偶然转身
“混”进电视
自己是主持人了?
平视
新闻最核心的在于人
“路标”
渴望年老?
我用主持人的方式做记者
好的记者都是啄木鸟
舆论监督就是新闻的天然属性
“媒治”
3 1996—2000 拓展:大范围地走向公众
我是在给自己树一面镜子
好的主持人只可诞生而无法训练
我是“第三种语言系统”
不要在别人的结论那里就终止了
有任何问题,切给我
三峡大江截流:中国直播的转折点
悉尼奥运直播:另一种样态的直播
4 2000—2001 逃离:拿得起也放得下
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新闻主持人不该被过度消费
“前店后厂”
《子夜》一直就没诞生
我是防止申奥未成而去的
5 2001—2003 收货与放弃:制片人生涯
直播常态化
我们第一报道SARS
“被动”做了两年制片人
“新闻胶囊”
我必须回到以白岩松的方式做主持
6 2003—2008 转身:我从未跨越新闻的边界
人生和职业的转折期
真正的主持人中心制是内容中心制
足球对我来说就是新闻事件
影响力下降是进步的标志
新闻的内核必须是严肃的
我就是要做一个长跑的人
《新闻周刊》:卖选择
节目很火是危险的
“看”:中国电视的开创性工作
7 2008— 评论:一个“脱敏”的过程
我看电视评论节目
观点已经成为新闻了
《新闻1+1》所卖的选择
有质感的表达:内容为王
评论是一个脱敏的过程
《奥运1+1》:平行逻辑
新闻频道与“拉玛西亚”
8 未来:电视知识分子
我更愿意做“希望新闻”
我是央视的八哥
让新闻有不同的色彩
“岩松工作室”
“听证会”
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至今无法被超越
9 凝望:镜头外的人生
“新闻私塾”
理性现在是个奢侈品
“思想慈善”
“精神地标”
开学了
持有广院的“原始股”
与这个时代无关的阅读
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与赞扬和争议同行
10 聆听:时代的跫音
“路标”手迹
我们能走多远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
纪念,是为了再次出发
如何领导?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6.9
-
- 痛并快乐着 7.9
-
- 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 7.8
-
- 寻找白岩松 6.1
-
- 十年 8.9
-
- 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6.5
-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8.7
-
-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 8.4
-
- 追寻新闻的深度 7.3
-
- 幸福了吗? 8.0
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5 条 )

在现在的国内新闻体制中

外界给白岩松贴了很多的标签

白岩松的这本书也许只是个开始
论坛 · · · · · ·
《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更多关于请参考这里! | 来自中外易考 | 2014-01-15 13:38:29 | |
《中国青年网》——《一个人与这个时代》 | 来自中外易考 | 2014-01-15 13:36:21 | |
《新民晚报》触摸时代的敏感与良知 | 来自中外易考 | 2014-01-15 13:34:35 | |
《 京华时报》——白岩松给新闻人定位:好记者都... | 来自中外易考 | 2014-01-15 13:33:42 | |
《羊城晚报》——“对时代的敏感” | 来自中外易考 | 2014-01-15 13:33:00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不如躺平读书吧 (艾斯苔尔1994)
- 2014—讀書 (蘑菇同學)
- 2013未完成书目 (Monstair)
- 闲来如寄 (子灵)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重点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Foyou 2019-12-04 20:15:43
白岩松的随笔集,按照年代大事记流程化的文笔,相对而言水均益的益往之前更加贴近生活和没有隔阂感。是个人的日记的感受。
0 有用 木于华 2022-03-04 11:03:21
满眼看去是《新闻编辑室》Will的影子,白岩松的声音在这个时代和体制仍是难得可贵,其它不予评价,本书不推荐阅读。
0 有用 辛维木 2022-01-31 08:15:57
工作前标注的想读,一晃已经六年了……央视的水平还是很让人敬佩,希望白岩松这样的媒体人能多一点
0 有用 丰果知行 2014-11-19 06:30:51
上海交大出版社的书,是一个在那工作的朋友送我的白岩松签名本,以访谈的形式,从一个电视媒体人的视角,记录了这个时代过去二十年的事件和变迁。感觉内容有点冗长,不够精炼。业内人士读起来可能更有感触。
0 有用 柏翠 2017-07-22 22:37:19
对白岩松从业的回顾,总体还可以,但因为白岩松的文字比较零碎,看起来还是很需要耐心,且有隔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