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系(第二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备份 2015-04-05 13:27:38

    看不懂。。

  • 1 yuri 2015-09-24 23:20:33

    华澳语系的设想有一些例证,但仍然需要更多证明。音系背后,语义语法等都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现有的讨论都很零散。朝鲜日本的早期借词,今后要关注。

  • 6 癡愚鄉愿亦雙相 2017-05-25 23:09:35

    2004年秋天,我在常州新华书店碰到了《上古音系》,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1 江月年 2022-06-20 16:31:03

    这学期跟着老师又过了一遍中古音,现在很能理解郑张的一些构拟,确实出于尽可能契合中古所有特殊点的安排。😢不过民族语言还是看不懂,赶紧补课!

  • 0 燕南越西 2023-10-31 16:49:40 湖南

    也就记得s是去声韵尾之类的结论性的东西了,论证过程神马的,完全看不懂啊

  • 0 清风徐来爱西瓜 2023-10-28 00:10:48 北京

    8分给郑张先生做出的贡献。但我还是持保守态度。思路和白沙一样,用所谓华澳台大语系的语言现象来寻找上古汉语文献中的蛛丝马迹,和现代方言勾联。但内证材料矛盾的、不确定的太多,假设走得太远,构拟的仿佛是“原始汉语”或者至少是“远古汉语”,绝非周秦两汉的上古汉语,至于连一些《诗经》押韵都不能自圆其说。很疑惑和白沙的9.9分到底是大家出于什么鼓励心态打的。

  • 0 羨漁 2020-12-16 15:21:24

    一脸懵逼,不明觉厉。

  • 0 心忽穆 2019-03-07 14:55:18

    难啃 没啃完

  • 0 [已注销] 2016-11-11 00:53:18

    不統計詩經韻部是一大黑點

  • 0 仓川茶 2014-09-04 22:38:32

    大致翻了一遍,不明觉厉之感扑面而来。。

  • 0 玄都校經 2022-08-06 16:07:21

    沙加尔曾评论白一平《手册》忽略了上古汉语的形态问题,这一评论同样适用于郑张,但丝毫无损于此书的价值。郑张最令人钦佩的是把语言学和语文学结合得如此紧密。一方面上古音的架子其实和黄侃讲十九个基本声母以及一四等为古本音、二三等为今变音,加之叠韵互音等说一脉相承,至于具体的拟音、音变规律则以各方言、民族语的考察填补血肉,便又是另一番天地了。但历史的音变是一种思路,而以交替的手段构词又是另一种思路,如何理解上古汉语的形态变化,结合古文字、语法和汉藏比较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 0 紫电清霜 2018-04-28 15:06:21

    翻过一遍,崇拜。

  • 0 辻畠 2017-10-22 11:44:43

    大概是目前最能解释各种音韵现象的系统,逻辑自洽也做得很好,当然问题也是有的,读者千万不要把这本书当“圣经”。

  • 0 Hæjancuto 2017-08-07 02:11:41

    体系完备自洽,解释力强大(至少让我信服)。

  • 0 百越闲人 2022-09-05 14:01:29 上海

    郑张先生使用的材料一如既往的多,然而在许多问题上立论不免仓促,加之行文风格比较天马行空,导致这本书实在不好读懂。书后的古音字表也混入了很多后起字,不该为之构拟上古音。这部书说到底是郑张先生数十年古音学研究的“总结报告”,个人认为真要了解其体系的来龙去脉,最好还是去读《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中的有关论文。爱好者圈(尤其是新人)多有崇尚本书的风气,其实是有些“过誉”了,因为它不是一部适合初学者看的书,“古音字表”中的拟音也绝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如今许多人基础不牢,一上来就读这本书,反而是有“贻误后学”之虞了,这肯定也不是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值三颗星,多一颗星,向郑张先生那纯粹的学术赤子心致敬。

  • 0 小学元士 2018-10-10 22:24:59

    国内以复辅音立论研究上古音的集大成著作,所构拟的上古音系虽然基本可以自圆其说,但部分论据乃至论点本有待商榷,因而最终结论也有待商榷,或为一家之言。上古音研究极其复杂,此书结论未必正确,但视野开阔,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值得参考。

  • 1 Venttitvnosr 2018-09-01 19:53:59

    我还是建议看这本书的人如果没有什么音韵学知识的话还是先从王力老爷子的基础补过来吧——个人意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