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orbert Elias
出版社: 群學
原作名: An Essay on Time
译者: 李中文
出版年: 2014-1-15
页数: 272
定价: NT$350
装帧: 平装
丛书: SOC 社會學系列
ISBN: 9789866525230
出版社: 群學
原作名: An Essay on Time
译者: 李中文
出版年: 2014-1-15
页数: 272
定价: NT$350
装帧: 平装
丛书: SOC 社會學系列
ISBN: 978986652523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遗书之憾 (奥兹的铁皮人)
- 港台| 2014, part 1 (the Wor(l)d)
- 你永遠可以相信群學 (the Wor(l)d)
- 人文社科方法论:兼批判(3) (🦉的瓦涅密)
- 时间、空间与社会政治文化 (黄金左脚撑小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論時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糯米饭大侠 2016-09-25 21:33:46
所谓时间,在埃利亚斯这里可看做一种历史文明延绵下的象征符号的建制过程。由此,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分工、分化状况而得以可能,当然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自然中事物变化序列内涵的稳定性、封闭性,正如此,不同事件序列的间,通过比照而确定社会事件的相对位置感,这即是时间生成机制。 然而埃利亚斯的出彩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就时间问题进行一种针对形上(物理客观&主观唯意志)历史社会学意义上的揭示。更重要的是... 所谓时间,在埃利亚斯这里可看做一种历史文明延绵下的象征符号的建制过程。由此,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分工、分化状况而得以可能,当然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自然中事物变化序列内涵的稳定性、封闭性,正如此,不同事件序列的间,通过比照而确定社会事件的相对位置感,这即是时间生成机制。 然而埃利亚斯的出彩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就时间问题进行一种针对形上(物理客观&主观唯意志)历史社会学意义上的揭示。更重要的是透过具体过去之情境考证来反思当下基于“现在”层次下的智识偏见。这种符号理论让我想起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现代性阈限中的变迁,从而引生出从生产-消费等一系列批判话语。 (展开)
0 有用 Gabrielle 2016-04-21 21:01:35
比起《临终者的孤寂》来说,这书显得学理更清楚。但是,由于是散文,全文没有章节标题,都以数字标识,读久了会脑仁疼。
1 有用 青莹 2019-01-22 17:38:58
2019.1.22。简单翻过。把时间意识放在社会关系中讲,时间被视为一种外部强制的表示关系的符号,具有定位的功能。时间测定和实践体验都是一种社会性的过程。
9 有用 tcc 2021-04-25 14:51:00
和涂尔干一脉相承,强调社会性习得的历史过程,拒斥近代主体哲学之下泛滥的先验迷思:「时间」从来不是甚麽人固有的先天直观形式,仿佛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如影相随;时间更不是某种不变的与料,如同物理对象一般等待着人去发现、测量。时间是抽象思维对相互关联的各事件进行定位的方法,是一种对绵延体验进行一般化和综合後的标准化符号,这种综合不是个体思维活动的结果,而是历经世代的社会交互的产物
1 有用 Hier Tanze 2024-12-18 16:48:48 上海
埃利亚斯聚焦时间作为符号、知识和人格结构的一面。时间是双重存在,有物理的一面,却同时被设想为人共同生活发展出的符号,从而是五维人类世界的表征。时钟是社会上规范化的事件过程;远古时代人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岁数,时间是社会知识库(如日历)的重要维度。时间是文明进程塑造人社会习性的方面。二十世纪的幼儿要花八年才能掌握各种社会时间的计数模式,并在头十年发展出时间的自我强制机制,人们往往幼时意识到时间是社会制度... 埃利亚斯聚焦时间作为符号、知识和人格结构的一面。时间是双重存在,有物理的一面,却同时被设想为人共同生活发展出的符号,从而是五维人类世界的表征。时钟是社会上规范化的事件过程;远古时代人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岁数,时间是社会知识库(如日历)的重要维度。时间是文明进程塑造人社会习性的方面。二十世纪的幼儿要花八年才能掌握各种社会时间的计数模式,并在头十年发展出时间的自我强制机制,人们往往幼时意识到时间是社会制度,却在习得后将时间作为自然物。时间具有拜物特性。时间也致使个体化,社会时间强制化为个体时间良知,人内心询问时间的声音无所不在。时间压力相当温和而不具压迫性、稳定而不剧烈,但这压力无处不在,也无从摆脱。在复杂的现代社会,渗透一切的时间意识更是社会规范及社会人格结构的组成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