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想象》的原文摘录

  • 在這則故事裡, 一條重要的軸線出自文藝復興對開化的構想﹔ 「開化」(civility)是「文明」( civilization )的先驅,而且也具有大致相同的力量。開化區分了我們與他者, 因為他者缺乏我們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所重視的卓越、教養與重要成就,所以他者是「野蠻人」( savage )。我們可以從這些詞彙看出它們背後的對照典型:林野生活與城市生活。 (查看原文)
    曳尾于涂 3回复 2赞 2013-12-01 10:42:47
    —— 引自第67页
  • 事实上,民主的驱动力是采取了占支配地位的“民族”的形式。从逻辑上来看,民主完全有可能需要以在泛帝国“人民”的多民族公民身份的形式,来对多民族独裁政府(如奥地利、土耳其)进行挑战。但事实上,这种尝试经常是失败的,人民是自行选择通往自由的道路的。1848年在圣保罗教堂,捷克不愿意成为民主化帝国的一部分,青年土耳其党在试图争取奥斯曼帝国的公民身份失败后,为暴风骤雨般的土耳其民族主义铺开道路。 (查看原文)
    Biomass 1赞 2014-04-23 00:46:20
    —— 引自第162页
  • 我们也是思维局限性的受害者,基于此我们的后代也会指责我们是自相矛盾的或是假冒伪善的。……这是容易被忘却的,因为我们一旦完全置身于现代社会想象中,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唯一有意义的模式。毕竟,我们不都是个体吗?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不是在社会上相互联系吗?还需要用什么其他的方法来衡量我们的社会生活呢?P13 (查看原文)
    系统设置 2014-05-12 12:57:29
    —— 引自第1页
  • 總之,對於以上的區分,我們可以說,道德或政治秩序的觀念若非是終極的(例如聖徒團契),則是此時此地的;而如果它屬於後者,那麼,它若非是詮釋性的(hermeneutic,筆記者注),則是指示性的(imperative,筆記者注)。 (查看原文)
    aiko 2018-01-01 20:06:00
    —— 引自第25页
  • 秩序的表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何为正确的概念,而且告知人们,在一定的处境下去奋斗并渴望实现(至少是部分实现)正确的事是有意义的。 (查看原文)
    FACT 2018-01-30 00:27:21
    —— 引自第6页
  • 道德秩序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规范、准则,它还包含着我们可能称之为“本体的”组成部分,识别使规范准则得以实现的世界的特征。 (查看原文)
    FACT 2018-01-30 00:34:10
    —— 引自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