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桓武天皇による長岡京、平安京への相次ぐ遷都。天皇の権威が確立する一方で、藤原氏北家も朝廷に地歩を固め、摂関制度が成立する。地方では伝統的な郡司層が没落し、国司長官の受領化が進展。九世紀、国家体制は大きな転機を迎える。
律令国家の転換と「日本」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坂上康俊[サカウエヤストシ]
1955年生まれ。東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課程中退。現在、九州大学大学院教授。奈良・平安時代史専攻。とくに日唐比較法制史と平安時代の地方制度の研究に取組み、中国と中世とを意識しながら日本の古代国家の特質を描こうとしている。主な編著書に『唐令拾遺補』(共編、東京大学出版会)、「安芸国高田郡司藤原氏の所領集積と伝領」(『史学雑誌』第91編9号)などがある
目录 · · · · · ·
第1章 平安遷都と皇位継承
第2章 天皇いかにあるべきか
第3章 帝国の再編
第4章 求法の人々
第5章 政務処理と法
第6章 摂関制度の成立
第7章 徴税論理の転換
第8章 地域社会の変容
第9章 受領と負名
· · · · · · (收起)
第2章 天皇いかにあるべきか
第3章 帝国の再編
第4章 求法の人々
第5章 政務処理と法
第6章 摂関制度の成立
第7章 徴税論理の転換
第8章 地域社会の変容
第9章 受領と負名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接受律令法之前,日本(倭)的国制以“氏制度”为基础。“氏”指拥有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包括养子等人为的血缘联结)。大王通过赐给各氏族“氏”和“姓”的方式来决定各氏族在朝廷中的地位,各氏族再通过大王委任之职来为大王效力。日本接受律令法后,上述统治体制在表面上瓦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且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天皇效力的体制。但是,要想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君主自身必须得有相当的统治能力。正因如此,中国才会出现“天子”的概念,反复强调君权神授的逻辑,利用各种理论来为基于血统的皇位继承方式提供依据。可是这样一来,如果有比现任君主更贤能、更受人尊崇的人出现,理论上现任君主就应该禅让。 本书谈到,9世纪初期,日本天皇开始接近中国皇帝的形态。与此同时,以父系、母系谱系作为支撑天皇支柱的形式也逐渐备受关注。出身正统谱系与具备统治能力原本互不相干,甚至有时还会产生矛盾。于是,日本将实际统治权交给摄政、关白,以此解决这一矛盾。如此一来,天皇之所以为天皇,依据只剩下了谱系(父系或母系)。作为统治者,天皇也只剩下了反复强调既成事实、维稳朝政的作用。武家登上历史舞台后也是如此,天皇将军事指挥权慷慨地授予武士。日本的天皇仿佛超越了中国的皇帝,变成了更高位的昊天上帝。在中国,皇帝要有一个为其授予统治权的存在,于是便有了昊天上帝的概念。而在日本,天皇就是昊天上帝,只不过天皇是一个拥有肉身和人类意志的“人”。与前述地方统治的情况不同,9世纪国制的核心是基于谱系的逻辑确保天皇统治的正统性。因为血统纯正,所以天皇才是天皇,这是整个社会都认可的逻辑。而世袭王权一旦得到肯定,带有世袭性质的统治与从属的关系也将在为王权效力的官员间复活。摄政、关白等权门势家与中下级贵族之间的庇佑关系即是如此。武家栋梁(头领)与武士、将军与御家人(直属于幕府将军的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也是如此。乍一看,这种主从关系类似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结束语 开始的结束、结束的开始 -
我们应该看到,天皇及其身边人有如此嗜好必然会开风气之先。其典型即樱花的“复辟”。很早以前,日本贵族甚爱樱花。然而到了奈良时代,梅花一跃成为贵族的最爱。偏爱梅花的嗜好源自中国。大伴旅人在大宰府举办的梅花宴就充分体现了万叶时代的此种审美趣味。因此,平安宫内里紫宸殿的前庭原先一直栽种着橘树和梅树。而“左近之樱、右近之橘”的格局,则要等到仁明天皇的时代才逐渐成形(山田孝雄《樱史》)。 此前虽有嵯峨天皇于神泉苑、淳和天皇于内里举办花宴,樱花大受欢迎的先例,但喜爱樱花之风真正深入人心,还是仁明朝的事情。无论仁明天皇宠臣藤原良房东京(左京)的宅邸(称“染殿”),抑或其弟藤原良相西京的宅邸,皆以樱花之繁盛而著称。据说仁明天皇曾打算行幸藤原良房的染殿观赏樱花,然未及成行而驾崩(《文德天皇实录》仁寿元年[851]三月十日条)。据《三代实录》记载,其后藤原良房还曾多次在自家宅邸举办观樱宴,邀请清和天皇赏樱。 如后文所述,以宇多天皇为首、对藤原北家持批判态度之人为《古今和歌集》开辟了道路。而再度发现樱花之美、使其成为和歌主题之人,却是仁明天皇与藤原良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节 两统迭立与承和之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日本の歴史(共26册),
这套丛书还有
《縄文の生活誌》《開国と幕末変革》《戦後と高度成長の終焉》《大王から天皇へ》《平城京と木簡の世紀》
等
。
律令国家の転換と「日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西望中国,终究还是日本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史的第三卷,为什么会从这本开始呢?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京都的由来,接着上一本书京都的诞生向前继续溯及。相较于京都的诞生本书的议题更加的宏大,内容也更加的丰富,视角更加的广阔。总体来看,这个时期的日本处于一个尝试借鉴唐朝中国体制移植日本推动日...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文汇出版社 (2021)7.6分 351人读过
-
講談社 (2009)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東山鹿溪)
- 【想读分类】外文著作 (谢糸色)
- 新经典·《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猜想出版 (CrazyAlpaca)
- 【东北史2】隋唐渤海新罗(7-10C) (太子龙小宣)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律令国家の転換と「日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