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的书评 (25)

抽雪茄的鱼 2022-08-13 21:43:12

黑暗的屋子里,有了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许多年以后重读《安娜》,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安娜》的整个布局结构,过去读没有体会,今天再看,实在太精妙了,是很难得的用情节在调动情绪,同时又反过来用情绪在烘托推进情节,像是一段每一步都踩在乐点上的舞蹈,情境感和心绪的融合浑然天成。在全书进行到一半时,托翁突...  (展开)
不亦重乎 2020-02-27 17:14:46

语鸿藏书:《安娜卡列尼娜》及其“周笕”译本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有这样说的:“托尔斯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后期俄国的社会画卷,然而整个故事过于强调道德,以至于我无法从阅读中感到愉悦。托尔斯泰强烈反对安娜对沃伦斯基的爱情,为了使读者确信罪恶的代价即是死亡,他生硬地为她安上了一个悲惨的结局。若不...  (展开)
周听陈说 2023-06-11 00:09:24

《安娜·卡列宁娜》:我们该怎样度过一生?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在还没有看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之前,对这句话就已耳熟能详。 它是这部名著的开头,也是常被人为之称道的经典,一开始我的印象也仅于此。 后来在《刺猬的优雅》里的勒妮口中又加深了好感,直到再一次听到余华在节目...  (展开)
王扬灵 2021-01-21 00:33:05

她死于孤立

读完了《安娜.卡列宁娜》。说实话读到安娜的死我有些失望,因为如果换一个时代,安娜是完全不必也几乎不可能死的。这让人物的悲剧性减轻了。她不是死于自己的人性,而是死于孤立,孤立使她无限拔高了爱情,最终崩溃。相较之下,包法利夫人就死于自己的人性:欲望,爱情,虚荣…...  (展开)
曾赞嘉 2022-04-16 11:32:15

初步感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爱托! 第一本托的书! 47.38小时的“蹉跎”。和陀是两个心理描写的极端。托尔斯泰对于不同阶级和性格的典型人物的价值观的描写真是太精辟了!特别是在某一个人物说完话之后托翁再来几句间接描写,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这个人的真实意图。间接描写之神!托翁的语言描写也很犀利,这...  (展开)
小慢 2022-03-17 19:25:16

为什么活着?

小说分为两条线——追求爱情的安娜线,追问生命意义的列文线。 或许活得麻木,我自己对思索追寻生命意义之类的主题从不感兴趣:从空处来,到空处去。生命的开始结束都清清楚楚不由自己,那么于我而言生命的意义就是做尽可能多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啊。所以,做就是了,哪里需要思...  (展开)
浪语 2020-10-28 11:05:04

《安娜·卡列尼娜》:19世纪俄国贵族们的众生相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于1873~1877年,距今140多年,主要写俄国贵妇人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外情,故事主要发生在莫斯科和彼得堡。 安娜与卡列宁结婚已近十年,他们的儿子谢廖沙都七岁了。 卡列宁是俄国政府的高官,比安娜大了将近二十岁,不解风情,一心在仕途上...  (展开)
夏威夷的杰瑞 2020-09-20 23:15:19

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某种程度上说也都是相似。幸福的家庭总想着为对方付出,充分展现忍让、爱与坦诚。不幸的家庭呢,各自都只想着各自的事情,充满自私与虚假,错误的开始引领恶性的循环,越陷越深。 不明真相的外人会说是堕落的安娜毁了她的丈夫和情夫,可实际上...  (展开)
爱吃鸡肉巴厘 2024-06-09 15:33:55

不爱安娜的托尔斯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何必以安娜为这本书命名 冗长乏味的贵族虚假交际,如果说作者的现实主义是刺破贵族的虚伪,那我不得不说托尔斯泰洞悉人心的能力不过如此。 托尔斯泰不同情安娜也不理解安娜,他以一种惩罚地态度来描述这个不忠疯狂的、以爱情为生活全部意义的女人,我感觉托尔斯泰是冷酷的,他...  (展开)
这都是什么空气 2024-03-12 10:19:29

安娜卡列尼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长篇小说读起来好累啊,读到半截又觉得弃之可惜。小说里对心理和景色的描写很棒,卡列宁原谅伏伦斯基、安娜见到谢廖沙、安娜自杀前的心理描写,太棒了,原来人自杀的心态都是一瞬间的,也都是会后悔的。还有描绘的农村自然风光、割草的场景都十分真实自然,仿佛大片的草场就在...  (展开)
肯尼李 2023-08-29 22:00:16

507页 | 当代理性主义,真的理性么?

从前,你知道,一个想受教育的人,比方说,法国人吧,就得着手研究一切古典的东西:神学家的、悲剧作家的、历史家的、哲学家的东西,摆在他面前的一切智慧的产品。但是现在,他径直地就钻到否定主义的书籍里,很快就精通了否定主义那门学问的精华,这样他就行了。而且不仅如此—...  (展开)
L'Étranger 2023-03-24 16:40:08

随感

伟大的文学作品真正地做到了对人的心灵状态的深刻、细致的描写,人的内心的情绪的反复无常,前后矛盾以及种种思绪带来的各种体验和感受,让自己确实能够与书中的人物感同身受。描写列文和妻子基蒂婚后生活的片段,书中写道:可是出乎意外,他和他妻子的生活非但没有独树一格,...  (展开)
zxy 2023-03-08 22:55:58

安娜.卡列尼娜

很长的一部小说,细致的描写了安娜.卡列宁娜,弗龙斯基,卡列宁,列文,基蒂,奥布隆斯基等人物关系及其代表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贵族家族的故事和社会现实。 安娜,无疑是最大的悲剧人物,原本拥有接近完美人生的她(高贵的出生,美丽的外表,充满魅力的个性,事业有成的...  (展开)
沈玉琳 2022-06-11 13:19:35

追随者的幸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前后后陆陆续续一共差不多三个月,我终于看完了《安娜卡列宁娜》。 这是一本浩瀚的,内容丰富,情感准确,篇幅虽长但没有一句废话的伟大的小说。我想起以前和朋友讨论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一本小说里如果能有一个人物真正立住,这本小说就成功了百分之八十。虽然我们当时谈论的...  (展开)
曾赞嘉 2022-05-04 21:51:00

如何获得幸福的婚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不同的感情 钱钟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处在热恋期的男女希望彼此给彼此一个承诺,长厢厮守。婚姻里的双方觉得“你不够爱我,而我觉得我失去了自由”,双方都感觉得不到理想中的爱,想要分开。这是世人...  (展开)
Omega-3 2022-03-18 21:54:11

冰上的安娜

冬奥期间,突然想到之前红极一时的梅德韦杰娃,令人唏嘘的是她已经退役了,于是重温了一下她的冰上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也捡起了这本书看了一遍。 [视频] 严格地说,这段音乐是来自电影《安娜卡列尼娜》而非花滑节目的原创,但不得不说一部好的小说总能使现实生活中的人很...  (展开)
琅环福地 2022-01-24 21:59:47

二刷《安娜•卡列尼娜》

看了上册。 碎片化阅读不可取。19岁在学校图书馆第一次读《安娜•卡列尼娜》受震撼至颤抖;这次没有这样的体验。 托尔斯泰在他思想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用7年写成它。诚实、干净,能够从书中感知到这些品质。这是一部教人干净、给人力量的著作。 表演欲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对...  (展开)
Talia 2021-08-19 22:55:09

《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的书,好但不易读。 我也似有若无地好像明白,为什么读托尔斯泰常让我如鲠在喉,常要停顿,不似亦舒的爱情小说那样酣畅淋漓,是因为它的矛盾性,这部作品也不是爽书,它承载了时代沉重的意义,每一个人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他们的确不完美,就是会让你觉得既爱又恨的,...  (展开)
五铃年少 2021-07-18 17:12:20

安娜的悲剧是一种什么悲剧?

安娜最终看透了那个社会,再也没有留恋,以卧轨自杀的方式向这个社会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这无疑是个悲剧。 安娜的悲剧是一种什么悲剧? 这就要说到“悲剧”的分类了,文学评论者对悲剧有着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而在我看来,悲剧(主要从西方文学来说)主要有三种:命运悲剧,性...  (展开)
小t 2021-07-05 18:04:39

安娜的困境

到底是守着一个没有感情的道德模范安稳度日,“孤独”终老, 还是选择一个风流多情的浮华浪子疯狂一场,速速毁灭。 可能你会说,跟前一个恋爱,和第二个结婚,但现实恐怕没这般简单。越是活力充沛、魅力四射的女人,越是难以甘于寡淡如水的生活。 《雷雨》中的繁漪,《安娜卡列...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5条)

订阅安娜·卡列宁娜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