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何谓“市民社会”1
第一章 作为“国家共同体”的“市民社会”一一从亚里士多德到洛克
1.“civil society”的原意10
2.从“societas civilis”至“civil society”一一从布鲁尼到胡克
3.传统政治哲学的继承与中断一一霍布斯和洛克
4.“国家=市民社会”的历史相对性
第二章 “市民社会”和“文明社会”一一卢梭、弗格森、斯密
1.卢梭的“市民社会”与“文明人”
2.弗格森的“市民社会”概念
3.弗格森的“有教养的社会”与“文明”
4.从“市民社会”走向“文明化的商业社会”
第三章 “市民社会”概念的转换一一加尔夫译《国富论》与黑格尔
1.弗格森与黑格尔
2.加尔夫译《国富论》与“市民社会”
3.斯密与黑格尔
4.新“市民社会”概念之成立
第四章 从“市民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一一黑格尔和马克思
1.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
2.早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和“国家”
3.从“市民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4.从“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联合社会”
第五章 口语“市民社会”用语的形成
1.作为译词的“市民社会”
2.日本“市民社会”的特殊性一平野义太郎、小林秀雄、丸山真男12l
3.高岛善哉的“市民社会”论
4.战后的高岛善哉和“市民社会”论的形成
第六章 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
1.内田义彦一一战后讲座派马克思主义者
2.内田义彦的“市民社会论”
3.平田清明的“市民社会论”
4.“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第七章 “市民社会论”的终结
1.“市民社会”与“大众社会”一一20世纪60年代
2.“市民社会主义”吸其挫折一20世纪70年代
3.“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的终结与对葛兰西的纳入一一20世纪80年代
4.“市民社会论”的立论依据及其消亡
第八章 现代的“市民社会论”
1.东欧革命和“市民社会”的再定义
2.“市民社会”和“社会资本”一一以美国为例
3.“第三条道路”与“全球化的市民社会”一一以英国为例
4.日本式新自由主义和“市民社会”
终章 “市民社会”曾为何意?
后记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梅林 2025-01-07 18:13:29 江西
把国家共同体=市民社会(公民社会)转变为经济社会概念自黑格尔始,由马克思发扬光大。
2 有用 無垢 2020-07-13 21:58:30
做概念史研究是吃力不讨好的,描述远远多于评析,就会显得单薄。但是就题目而言,这本书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讲得还是挺清楚的,翻译非常流畅。
11 有用 历史理性 2018-01-27 00:26:18
植村干脆认为“市民社会”最初不过是指城邦国家,在启蒙思想中演变成文明社会,而与国家对立的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对斯密的某种误读的思想发展的结果,而马克思在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以后也没有再坚持那样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批判地梳理讲座派-市民社会传统,并关照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化中“市民社会”的悖论性位置。可以说彻底解构了作为政治思想的市民社会论。
1 有用 栖迟不悟 2020-04-04 21:31:40
经济学家写的概念史确实是轻飘飘的。对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概念来源的考证具有很大的史料意义,但是思想力太弱了。另外,对于不太了解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来说,植村重申了他们对市民社会研究的重大意义。
1 有用 松果腺 2018-05-10 04:01:10
这本可以啊,尽管羞答答,还是看得出些激进,最后批判市民NGO的部分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