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经典作品,重新看了一次感觉好!作者认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各种存在形式、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处于第一性,而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居于第二性,这些会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艺术既模拟、模仿了现实,又体现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审美活动来源于劳动,其主观因素在拟人化的特征中获得表现。因此艺术和审美的对象无不是人的世界,同时是人们精神的外化,是内在心理、外在世界的有机统一,它融合着情感,具有反映普遍性的特殊性。 这个中文译本是很好的,也不难看得下、不难通读。在这一类图书、这个领域里算是十分好的,十分赞!强力推荐!
卢卡奇痛批先锋派
卢卡奇是大海迷雾中的光明灯塔。
(上读完,下一半放弃)充斥巴甫洛夫信号系统和反映论的来回变法重复。捕捉到关于语言、符号的些许碎片,但在这样的游兴写作下,捡不起来。
太厚了,上下两册,只记得了第1‘信号系统,还有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的论述,日常生活是审美发生的场所,日常生活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属性;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常生活形成了不同的对象化系统,产生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两极———科学反映和审美反映。审美反映所表达的真理及其对象结构是与人相关联的,这意味着,客观现实虽然是审美的第一直接性,但经过情感表达的拟人化,人的主体力量创造了区别于第一直接性的第二直接性,这才是审美反映的具体过程。这个基础上,卢卡奇进而提出了第 1’信号系统的观念,以区别于在反映问题上的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 第 1 信号系统) 和语言( 第 2 信号系统) 反应。审美反映系统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反映不同,它通过想象力使大量表象相互连接,使条件反射、想象和思维在主体身上不断相互转化。
还行。上下两册,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读了大概一个月。有时候写的连续好几页甚至十几页都是离题万里,有时候又写得很在理。真叫人对它爱也不能,恨也不能。最后一章是败笔。
对信号系统的执着似乎也不能解决反映论中介的复杂机制,这是一个持续性混杂的问题。
佩服卢卡契的旁征博引与涉猎广泛,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底与扎实的哲学史掌握,还对各种包括音乐、建筑、电影等在内的艺术门类如数家珍。书是好书,但是难哭了小白读者。
日常生活与科学艺术。
看得脑壳痛,只识得只言片语
阅读体验极其痛苦,经常需要把一些关键句子反复诵读两三遍,才能搞清楚句子的主谓宾。是否可以认为是翻译的锅???
“日常生活第一性”
啊!
谁觉得译本好的……里面语法都不对
卢卡奇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为基础,从古代巫术中的模仿和情感激发开始,以日常生活为场域,探寻审美反映的生成发展和本质,最终指向艺术的解放斗争,认为真正伟大的艺术能够实现对个体性的克服,从而完成从完整的人到人的整体这一转变。此外,他还对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论、巴普洛夫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等理论进行了批判创新。在主体内容的论证过程中,他旁征博引,对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中的经典作品进行了分析评价。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巨著,体质构建上是,字数上也是。 但是卢晚年作品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叙述烦琐,枝蔓丛生。这本也不例外。1200多页的论证中经常重复前文内容,像是听记性不好的老头儿絮絮叨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修剪丛生的枝叶,才能寻得文字的最终指向。在这个层面上看,卢没能完成美学三部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审美特性
10 有用 熊0405 2019-02-16 15:09:28
经典作品,重新看了一次感觉好!作者认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各种存在形式、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处于第一性,而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居于第二性,这些会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艺术既模拟、模仿了现实,又体现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审美活动来源于劳动,其主观因素在拟人化的特征中获得表现。因此艺术和审美的对象无不是人的世界,同时是人们精神的外化,是内在心理、外在世界的有机统一,它融合着情感,具有反映普遍性的特殊性。 这个中文译本是很好的,也不难看得下、不难通读。在这一类图书、这个领域里算是十分好的,十分赞!强力推荐!
2 有用 Eureka 2023-11-25 20:58:03 北京
卢卡奇痛批先锋派
1 有用 大马士革玫瑰 2022-09-28 12:26:27 江苏
卢卡奇是大海迷雾中的光明灯塔。
1 有用 以心电信 2023-11-20 22:24:12 天津
(上读完,下一半放弃)充斥巴甫洛夫信号系统和反映论的来回变法重复。捕捉到关于语言、符号的些许碎片,但在这样的游兴写作下,捡不起来。
1 有用 一瓢道人 2021-11-23 20:06:23
太厚了,上下两册,只记得了第1‘信号系统,还有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的论述,日常生活是审美发生的场所,日常生活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属性;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常生活形成了不同的对象化系统,产生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两极———科学反映和审美反映。审美反映所表达的真理及其对象结构是与人相关联的,这意味着,客观现实虽然是审美的第一直接性,但经过情感表达的拟人化,人的主体力量创造了区别于第一直接性的第二直接性,这才是审美反映的具体过程。这个基础上,卢卡奇进而提出了第 1’信号系统的观念,以区别于在反映问题上的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 第 1 信号系统) 和语言( 第 2 信号系统) 反应。审美反映系统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反映不同,它通过想象力使大量表象相互连接,使条件反射、想象和思维在主体身上不断相互转化。
2 有用 念起便是柔情 2023-03-09 17:08:29 山东
还行。上下两册,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读了大概一个月。有时候写的连续好几页甚至十几页都是离题万里,有时候又写得很在理。真叫人对它爱也不能,恨也不能。最后一章是败笔。
0 有用 HindenburgAsh 2023-05-04 10:54:08 四川
对信号系统的执着似乎也不能解决反映论中介的复杂机制,这是一个持续性混杂的问题。
3 有用 讀冊無閒 2020-08-15 14:14:54
佩服卢卡契的旁征博引与涉猎广泛,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底与扎实的哲学史掌握,还对各种包括音乐、建筑、电影等在内的艺术门类如数家珍。书是好书,但是难哭了小白读者。
0 有用 黑桥 2019-04-07 23:17:51
日常生活与科学艺术。
1 有用 蓝道_RANDALL 2021-01-10 16:13:16
看得脑壳痛,只识得只言片语
0 有用 Jorvik 2024-12-19 22:00:53 北京
阅读体验极其痛苦,经常需要把一些关键句子反复诵读两三遍,才能搞清楚句子的主谓宾。是否可以认为是翻译的锅???
0 有用 德彪西瓜 2020-05-21 12:06:25
“日常生活第一性”
1 有用 schönwetterbot 2023-04-23 22:09:07 陕西
啊!
1 有用 讨厌乌鸦 2024-11-26 10:34:21 北京
谁觉得译本好的……里面语法都不对
0 有用 壶之壶性 2021-11-06 15:32:34
卢卡奇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为基础,从古代巫术中的模仿和情感激发开始,以日常生活为场域,探寻审美反映的生成发展和本质,最终指向艺术的解放斗争,认为真正伟大的艺术能够实现对个体性的克服,从而完成从完整的人到人的整体这一转变。此外,他还对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论、巴普洛夫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等理论进行了批判创新。在主体内容的论证过程中,他旁征博引,对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中的经典作品进行了分析评价。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巨著,体质构建上是,字数上也是。 但是卢晚年作品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叙述烦琐,枝蔓丛生。这本也不例外。1200多页的论证中经常重复前文内容,像是听记性不好的老头儿絮絮叨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修剪丛生的枝叶,才能寻得文字的最终指向。在这个层面上看,卢没能完成美学三部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