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堂与集市的书评 (32)

开源的缘起、传承与商业未来
原文链接 https://tisonkun.org/2021/12/14/the-cathedral-and-the-bazaar/ 历时五天,我总算把 《大教堂与集市》 这本经典的开源文化著作认真读了一遍,真是酣畅淋漓。 本书是作者 Eric S. Raymond 的文集,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大教堂与集市》,其他几篇分别是《黑客圈简...
(展开)

软件工程的另一种选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软件工程这档事,我总有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早年都学过一门叫做软件工程的课,背下来一些流水线式的项目开发阶段,首先是在项目定义阶段要做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这些事,再来进入到开发阶段要做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设计实现等步骤,最后是维护... (展开)
副标题《对Linux和开源革命的沉思》更像是书的主题
2015/1/15 也就第二章《大教堂与集市》和附录A如何成为一名黑客比较精彩吧,翻译不是太地道,有些地方读起来不是太爽,东西不多,定价59对销售影响应该也不小~ 读书笔记不整理了,收获不太大。 由五篇同一主题(黑客&开源)相互独立的文章构成。 第一章《黑客圈简史》黑客历...
(展开)

有没有可能用修建集市的方式,造出一所大教堂?
集市要变成大教堂,有几个前提条件: 1)你不能从零开始建设集市,你必须先有一个原始项目。 2)你的原始项目可以有缺陷,但是它必须能运行。 3)你必须向用户展示一个可行的前景,且让潜在的合作者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会变成一个真正漂亮的东西。 4)项目的主持者本身不一定...
(展开)

在离开新手村后,你该如何的走出呢?打造属于你的快与慢的能力
文 | 叶小键 初学者 最近在学习编程这件事,而学习编程需要每天固定时间的投入。因为编程是一种慢能力,怎么说呢?在阮一峰的 科技爱好者周刊 (第 132 期):快能力和慢能力 ,他在文章中提到: C / C++ 语言应该属于"慢能力",坚持写20年,会越写越好。 我觉得编程语言或是...
(展开)

如何像一个理论家那样思考黑客文化 -译者序
Eric S. Raymond在开源运动和黑客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有着开源文化“代言人”、“宣传家”和“大使”等称谓,而且还有一个更学术化的头衔:互联网黑客的观察者/参与者人类学家(observer/participant anthropologist,anthropologist是指“someone who sc...
(展开)

大教堂与集市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摘: 黑客文化及其所取得的成功,对于研究人类动机、工作组织方式、专业主义的未来、公司形态等一些基础性问题,以及这些内容在21世纪信息充裕的后稀缺经济时代中如何变化和演进,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 这里所说的“黑客”并非是记者们滥用的电脑犯罪分子的代称,而... (展开)
旗帜鲜明地支持开源运动
一、为什么作者支持开源 (1)同类的软件,先开源的往往会吸引最多的用户和最有激情的合作开发者,后开源的只能吃剩饭。社区之所以有黏性,是因为用户对软件已经熟悉,并且开发者已经更新代码上投入了太多时间。 (2)对于传统软件,一旦市场成熟,销售放慢,为削减开支,大多...
(展开)

集市模式是敏捷迭代的一种方式
本书的第2章“大教堂与集市”就是全书精华,精辟的道出了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和敏捷迭代模式的区别,就算不做开源项目,只是把集市思想用在现代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也会收益良多。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微信一直都在这么做。 Linus定律道出了大教堂模式和集市模式最关键的区别:在...
(展开)

从博弈论角度理解开源与企业的关系
开源与企业:一场复杂的博弈 开源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场复杂的博弈,双方都希望在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和利益分配上取得优势。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来分析这种关系。 1. 囚徒困境与开源贡献 个人开发者: 贡献开源代码可以提升个人声誉,获得社区认可,但...
(展开)

大教堂与集市这本书讲了啥?
前面大量篇幅介绍了什么是黑客文化和早期黑客圈的领头人物,以及作者参与其中的一些经历。这一部分对于我们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带入感。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比两种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式。 大教堂模式: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一般是项目立项,然后组织一群工程师参与开发,开发人员相对...
(展开)

高效机械体与进化生物体之争:大教堂与集市两种开发模式的思考
总体评价: 很给我惊喜的一本书,本来以为本书精华就在“大教堂与集市”这章,实际后面的“开垦心智层”与“魔法锅”两章更有深度,更加精彩。这是至今为止我读过的对开源文化剖析的最深入最体系的一本书,收获良多。作者除了参与了开源的项目和推广的活动,背后的思考能力也非...
(展开)

自頂向下的 GNU 與自底向上的 Linux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開源既然沒有商業性,這些人和公司願意參與的動力是什麼呢? 軟件的價值在於它的可複製性。 一般我們見到的商品或是有價值的東西都是有實物的。 這些物品是有稀缺性的。而軟件沒有這個問題,軟件很容易被複製,成本基本為 0。我把一個軟件交給了你,我並不會失去這個軟件。 人... (展开)
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历史与生态回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大教堂与集市 2001年出版的,作者更早之前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文集的集结。实际上几个章节呼应成书,算是作者思想的一个总结呈现。 开源软件和开源生态在Linux成功后,深深的影响了这个世界的软件产业。可惜作为一名IT人士,居然在二十年后才读到读懂这本书,非常惭愧大学时候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