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傅斯年(修订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龢青 2016-01-09 00:28:36

    忍着夸张粗鲁,对大师毫无敬意的英雄传式文风和作者极度主观的偏颇看完了。而浩然六十四万字长卷,其中台湾史语所傅斯年档案馆提供的罕见史料和资料颇丰,且不论作者对这些史料的运用,就史料本身而言,其价值也是不可与整本书同语。书中涉及学者逸事,政治史实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了晚清民国学术界重要人事,一般读者可作小说翻览而过即可。

  • 5 rainbug 2015-03-26 22:23:10

    瞎扯些什么JB事呢?先做到言之有据、文字通顺再来写书吧!

  • 1 像个傻子一样 2024-03-20 16:09:34 广东

    信仰政治和官僚主义的渗透让现在的我们再无大师,但我相信后生,历史总是向前的

  • 5 疯狂大帆船 2018-01-09 16:45:17

    演绎多过史料推演,不算一本严谨的书。

  • 5 布衣某某 2018-04-30 17:39:39

    山河莽莽千秋恨,一代学人恨几多。 非复从前留余憾,惟求前路非故辙。

  • 4 斯兮然也 2016-04-23 17:28:10

    是本不错的书,激情充沛地讲述了陈傅两位大师,以及在那个跌宕混沌的时代中浮沉的一代文化人,因为作者本人带着很深的悲悯情绪,加上笔力也够,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也会进入其中,可以说是很好的阅读体验;现在陈寅恪先生是文化界的最热人物之一,市面上颇火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我也看过,从这一代人杰的际遇确实对照出了现下中华文化的凋敝,希望当权者能看看这些书,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经营出一篇独立自由的土壤;不过作为一本传记书或者历史书来讲,这书也不能算好,作者介入的程度显得太深,我大体相信岳南老师选择史料的严谨,但是他时不时悲天悯人评论一番,或者稍显夸张地猜断所写人物的心境,这都是传记之忌讳,可是若不评论抒情,这书的感染力也会下降不少,想想看这其中分寸拿捏,真是微妙难测啊

  • 0 胡汉三 2020-08-18 22:22:09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 1 三苏 2014-12-01 10:32:34

    一部民国文人流浪史

  • 1 sin 2017-12-27 21:45:23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0 计算机心理学 2018-05-17 22:03:54

    仔细研究了一下血缘关系

  • 0 2019-03-29 05:27:54

    豆瓣阅读退我钱啊。这地摊读物的水平不值当啊。

  • 0 我来看电影 2022-02-16 13:45:26

    这是实在人几十万字就编成一本书,要是某胖可以卖成5本。

  • 1 龙标姑息者 2022-02-16 21:53:59

    刘文典看不上沈从文那段太逗了

  • 0 昆仑山上一棵草 2021-12-26 22:24:14

    感情色彩过浓,越往后掺杂个人主观看法越多,今年看的最失望的一本书。

  • 0 ahaya 2021-11-04 16:28:05

    作者的主观性太太太太强了。

  • 1 2022-01-19 10:03:33

    大呼过瘾,作者太能扯闲篇,有趣有料,那么多不常见的资料,由衷的佩服与喜欢。不过成败都在于作者的扯闲篇。作者的南渡北归系列应该和这本书有诸多重合互补之处。

  • 0 你管我叫什么名 2024-01-26 10:10:09 北京

    半路弃。。。结构混乱:一会这个时间一会那个时间,一会讲这个人这件事一会讲那个人那件事;主观臆测多:很多没有史实根据,一通瞎猜测,他这样想他那样想的

  • 0 露露 2024-01-31 23:40:30 日本

    为什么要坚持独立学问,自由思想?如不坚持则假学问太多,如能坚持大约还可少些。

  • 0 陈美芳˙Ꙫ˙ 2024-03-25 16:10:18 湖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拔白旗”运动展开,拔掉陈寅恪这杆迎风飘扬的资产阶级白旗运动成为先锋的号角。中山大学校园内,早已挂满了号称二十万张大字报,以与新兴的“拔白旗”运动相呼应,讨伐校内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在学术界处于领头羊地位的陈寅恪,尽管已是绑倒的“哑羊”,仍逃不脱被批判讨伐的命运。大字报由最初的“彻底批判”,渐渐演变成“拳打老顽固,脚踢假权威”“烈火烧朽骨,神医割毒瘤”等杀气飞扬的锋镝。部分师生借机兴风作浪,欲将陈寅恪彻底一拳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一批中大历史系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开始向这位昔日的导师、今日的“阶级异己分子”发难,渴望能够有幸落入“尊敬的郭老”法眼,实现青云直上、一飞冲天的美梦。自此,陈寅恪的身影于中山大学师生的视线内淡出,同时在整个中国大陆史坛上隐去。

  • 0 途中 2022-09-04 20:56:16 贵州

    个人觉得和南渡北归上的内容大致差不多,而且太啰嗦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