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傅斯年(修订版)的书评 (59)

金戈 2008-09-07 19:35:2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个人性学术与制度性学术

90年代以来,汉语学术界和出版界兴起一股 “陈寅恪热”。 最早有俞大维等所编回忆文集《谈陈寅恪》(1970),后有蒋天枢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1981)、汪荣祖 《史家陈寅恪传》(1984)、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1984)。如果说以上...  (展开)
一個人的卡拉 2008-06-26 00:02:26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本书经过多方考证,方以大量的信息取胜。 如以读小说的姿态来衡量本书是不恰当的,书中少许渲染,但也恰到好处,尤其在49页的描述甚是有趣,娓娓生动且具文人互相调侃之味。 看到此段最后一句:“尽管有罗家伦向杨步纬借款几十年不还的情形,但在中国留学生之间,尚没有露出...  (展开)
真理屠夫寇基雷 2011-01-24 21:20:4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关于时代之后的时代

陈寅恪和傅斯年代表者那个时代国学研究者的两条主线:一是积极向外开拓进取者,如傅斯年,一生两大功绩是创办史语所、发掘殷墟,这两件事情因为他的性格和在民国时期政坛中的地位决定的;此外就是陈寅恪这一类学者,远离政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声名地位,安心做自己的学术研...  (展开)
流感来袭 2009-02-10 08:52:16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百花丛中一苍蝇耳

作者态度轻狂,笔调轻薄,对前贤大师,了无敬意,以野史笔墨,写学人传记,适成一野狐禅耳。 作者虽然爬梳了一些资料,作了一些注释,将此书装点出几分学术模样,但引文之外,信口开河,处处可见一浅薄文人搔首弄姿的丑态。 作者自以为为陈傅立“传”,即可与之比肩,傲视胡...  (展开)
俗的可耐 2010-09-09 09:15:1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是在《柳如是别传》中读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的。似乎熟悉却不知所从,此类的标语让我们熟悉,因为仅仅是标语却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最基本的概念我们都要从头寻意。何为独立,如何自由?如果精神和思想都无法独立和自由的话,那我们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由何引导...  (展开)
Kina_liu 2014-10-22 15:39:56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傅斯年家族的毁灭”一章与事实严重不符!!!

“傅斯年家族的毁灭”一章与事实严重不符。摘录如下:【……傅乐焕投湖自杀之前,他的堂弟傅乐成随傅斯年赴台后,未及婚娶即病逝孤岛;其妹傅乐淑则远走美国。因了傅斯年与乐成、乐淑的亲属关系,整个傅氏家族开始了一场劫难。…… 傅斯年的母亲在重庆歌乐山的坟墓被炸开,其母...  (展开)
九月流火 2009-08-09 22:19:08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评《陈寅恪与傅斯年》 1、“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一些人因为这句话,因为陈寅恪和傅斯年的大名而独这本书;一些人因为这句夸张地结论而对这本书鄙夷。大师之后会不会再由大师了?我想对于未来的事情做预测的时候总难以太肯定,太肯定了就是武断或是无知了,所以我想将来一定还会...  (展开)
greenhands 2008-08-01 17:16:1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璞玉须雕琢

我看《陈寅恪与傅斯年》这本书,并非源于书皮上所谓的这些名家推荐,可能这些名家可能也就是名士。我是在天涯“闲闲书话”里看到书中的一章节,记叙傅斯年等延安访问团在延安的一些情况。其中,左舜生的浅薄、无聊和傅斯年的敏锐、得体相应成趣。左说服不了毛泽冬,就扯人家的...  (展开)
Chloe 2010-11-27 11:23:4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并非无聊之作,并非无稽之谈

越至尾处,越使人潸然。岛陆之差,从二老之亡,可窥一斑。 这部书的意义不只在于让我们看到二者的生平以及其卓越的贡献。更重要的在于让读者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重新审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内涵以及践行的可能性。 而这之与现实性问题才最为可观。 而已。而已。  (展开)
骑上爬下 2010-09-08 21:33:29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写的不错

作者的文笔有煽情过重的倾向,但是可贵的地方在于他里面所说的大部分东西都是查有所据的,作者把当年傅斯年和陈寅恪从欧美带回来的历史研究法用得很好,看了这本书相当于把这两人所有的传记或作品大概了解了一番,好书!  (展开)
万卷未读书 2009-02-15 10:10:09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应该叫 傅斯年 与陈寅恪

不管是书录编排还是事实关系上都是傅斯年在第一位 这本书功力很深。作者老老实实的只写了自己熟悉的那一段经历。我觉得欠缺的是:全书对傅斯年和陈寅恪的学术经历落墨太少了。 对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来说,学术生命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自然生命的重要性低  (展开)
黑雷 2010-09-29 22:48:34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厉哭

看过最有触动的关于陈寅恪的传记,陈与傅,最终都郁郁而终。四百年一出的天才,从此泯灭。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也从此被阉割去势。  (展开)
唐酌(浙江) 2009-02-15 16:13:39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读《陈寅恪与傅斯年》

读《陈寅恪与傅斯年》 因着对民国期间学人风采的敬仰,很有些喜欢看这些学人的传记,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碳之际,他们依旧保持学人求真向善的本色,为传承中华文明做着不懈的努力,就心生无限暖意,仿佛这人世也增厚了、有无边的风景了。 在最近新书榜中,关于《陈寅恪...  (展开)
一叶 2008-06-29 21:05:2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一点遗憾

引证的史料挺丰富,可见作者下了不少功夫。 书看了一半了,唯独觉得作者似乎有点风范不够,一些猜测和评价莫名其妙甚至显得鼠肚鸡肠,遗憾。  (展开)
身是客 2008-10-20 18:40:48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外行人說內行事,像傳記卻是八卦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書封上那么一大堆人推薦的書十有八九不會是好書,再加上推薦者中赫然列著白烨,──和韓寒舌戰的那位白烨嗎?更令我拎著此書,躊躇不決。不過,八卦之心終戰上风。 若對民國時期的文人、學者极有興趣,此書可以一讀,權作一...  (展开)
抚顺读书人 2012-04-12 12:17:5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大师成绝响《陈寅恪与傅斯年》

大师成绝响《陈寅恪与傅斯年》 这么厚的一本书看了很多天,喜欢岳南的书是从《南渡北归》开始的,和这本书一样,《南渡北归》也是这么厚厚的一大本,而且分成三册。只看了第一本就迷上了岳南。这么厚的书,写的是学术大师们的历史,却让人看得放不下,一口气看完,真的很...  (展开)
onlinecat 2008-10-26 01:06:0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朱渊清:“毕生之恨”谁记取 —— 也说顾颉刚与傅斯年(转载)

朱渊清:“毕生之恨”谁记取 —— 也说顾颉刚与傅斯年 2008-9-28 6:45:45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1ai119953.shtml   朱最近读到岳南的《陈寅恪与傅斯年》,腰封广告所说的“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其实是无意义(nonsense)的话,不...  (展开)
烬余录 2013-08-09 09:32:24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地摊读物装学术的典范

近来有作家岳南,著《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等书,名利双收。夜里无事,取《陈与傅》一书翻阅,但见史实错讹不一而足、轻薄戏谑随处可见、乱用典故屡见不鲜,摘编百家之余更要强作解人,述及八卦之际屡屡唾沫横飞。岂不正是鲁迅所言“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既以自...  (展开)
老白 2022-01-28 16:03:16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任何评价和话语在先生面前都显得苍白和无力

凌晨两点钟,我满怀着压抑合上了书,径自走出家门,走到陈寅恪故居前的坐像前深深了向先生鞠了一躬。月光下先生的目光更显空洞,我似乎看到那眼角有一丝泪痕,伴着坚韧。目虽盲,心更强。那一刻我如鲠在喉。 我时常在中大南校区里溜孩子,固定的路线中总要有陈寅恪故居一站,孩...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9条)

订阅陈寅恪与傅斯年(修订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