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让工匠精神回归
原作名: Shop class as soulcraft:an inquiry into the value of work
译者: 粟之敦
出版年: 2014-5
页数: 208
定价: 45.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3060700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为工匠精神正名的作品,一部探讨机械化生产时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颠覆了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 本书作者是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摩托车修理工。他对现代的工作场所进行控诉,细数它让我们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撼。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教育体制如何摧残我们的天性,并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 本书作者认为,大学是一张通往广阔未来的门票,但并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如果你有学习的天赋,愿意将时间花在钻研学问上,那么,就带着工匠精神去上大学,深入地学习。如果你对上大学没有兴趣,那你要知道,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并不一定要经历那些磨难。即使你必须要上大学,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再学习一门手艺。你应该成为一位独立的工匠,而不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为工匠精神正名的作品,一部探讨机械化生产时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颠覆了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 本书作者是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摩托车修理工。他对现代的工作场所进行控诉,细数它让我们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撼。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教育体制如何摧残我们的天性,并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 本书作者认为,大学是一张通往广阔未来的门票,但并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如果你有学习的天赋,愿意将时间花在钻研学问上,那么,就带着工匠精神去上大学,深入地学习。如果你对上大学没有兴趣,那你要知道,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并不一定要经历那些磨难。即使你必须要上大学,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再学习一门手艺。你应该成为一位独立的工匠,而不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前软弱无力的、或低级别的“创造者”。
[编辑推荐]
● 出版以来,本书先后荣获《出版人周刊》年度畅销书、《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名利场》年度十佳作品、《旧金山纪事报》年度畅销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年度畅销书、《华尔街日报》假日好书推荐、《金融时报》编辑推荐奖等奖项。
● 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和修理东西本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现在似乎在社会上销声匿迹了。幸好,这本书将这种精神重新带回我们身边。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和物质世界脱节,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很多不想读大学却被逼着读,接着又进办公室做白领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的轨迹前行。这本书让人们见识到手工行业与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它告诉我们,手工业一样可以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一条值得选择的人生道路。
● “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手工劳动,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克劳福德用第一手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手工劳动在认知、社交和心理等方面都有具有积极的意义,认为手工劳动即将消失的观点不仅荒谬,而且存在问题。工匠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满足感。无论做什么,只要带着工匠精神全心投入,你就能够感受到工作真的是有意义的,而你也绝对不只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面前显得软弱无能的“创造者”。
●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 · · · · ·
马修·克劳福德
●政治哲学博士、摩托车修理工。
● 不到14岁就在社区担任电工的助手,15岁成为保时捷汽车修理店的修理工,从高中到大学的7个暑假都在兼职做电工。
● 大学毕业后继续电工的生活。后来因为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博士。
● 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华盛顿的一家智库工作,5个月后离职开办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目录 · · · · · ·
序 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手艺人的实用艺术
◆ 手艺人的满足感
◆ 体力劳动也需要智慧
◆ 艺术、手工艺与流水线
◆ 工作的未来是重回过去
第2章 动手与动脑
◆ 蓝领工作的退化
◆ 白领工作的窘境
◆ 人人都是爱因斯坦
◆ 工匠的淡泊
第3章 做自己物品的主人
◆ 摩托车这头蛮驴
◆ 失踪的机油尺与傻瓜报警灯
◆ 主体性与自主性
◆ 贝蒂妙厨巡航摩托车
◆ 被替代的主体性
第4章 黑手的教育
◆ 想要当学徒
◆ 弦论
◆ 良师益友
◆ 诊断与鉴定
◆ 积极投入
◆ 突破自我
◆ 把笨蛋行为当作理想
第5章 从业余到专业
◆ 摩托车古董收藏家
◆ 开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 填写维修单
◆ 抓狂、本田马格纳与形而上学
第6章 格子间的矛盾
◆ 索引与摘要
◆ 不负责任的学问
◆ 为什么要读大学
◆ 团队合作与企业文化
◆ 工作群体≠团队
第7章 边做边想
◆ 欧姆定律与泥泞的靴子
◆ 消防员和国际象棋大师的隐性知识
◆ 测试程序与经验判断
◆ 谁来编写维修手册
第8章 工作、休闲与全心投入
◆ 改装店的行规
◆ 化解工作与休闲的紧张关系
◆ 快乐如猪嬉泥浆
结 语 合作与独立自主
◆ 平等是一种贵族理想
◆ 失败很重要
◆ 共同世界里的个体主体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白领工作也同样面临程式化和退化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手工制造业在100年前遭遇的逻辑相同;专业工作重点的认知要素被分离出来,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分散化的工作被交还给新的工人阶层(即文员),他们将替代那些专业人士。如果知识被集中到规模越来越小的精英手中,真正的知识工作数量就不是在增长,而是在萎缩。 导致判断力水平低于专业人士的并不一定是利润因素,有时公共政策也会影响判断力。标准化的考试让教师失去了对课程的判断力,严格的审判指导方针让法官失去了对违法行为的判断力。似乎正是我们追求自由政治的本能,促使社会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我们不放心把权力交到某个人的手上。自由主义推崇的就是中立,因此设计出了不负责任的政治框架。其最初的主张(反对权力滥用,争取个人自由)本无可厚非,但这种框架却发展成了吞噬个人的怪兽——对那些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在私营经济中,这个怪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的,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对权力的不信任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专业知识被集中起来时,专家系统就取代了其他以及未来的专家们。加森写道:“这意味着在咨询或公共服务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建议的传播者,而不是原创者。” 我们必须冷眼审视“知识工作”,不要相信未来就是脑力劳动的天下——那更可能是办事员的天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白领工作的窘境 -
工具使用的减少似乎也预示了我们与这些物品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我们变得更加消极被动,依赖性也更强。 精明现实的经济学家会指出,自己制作可以买到的东西需要承担“机会成本”;精明现实的教育家会说,培养教育手艺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视为过时的工作。但我们也许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真的那么精明和现实吗?反过来想,他们这些论断是否建立在一种奇怪的理想主义上?正是这种奇怪的理想主义,将年轻人推向了最不切实际的工作。 与上一份工作的工资支票相比,现在裤子口袋里揉成一团的现金能为我带来截然不同的感觉。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完政治哲学的博士课程后,我在华盛顿的一家智库担任执行董事。这份工作始终让我感到疲倦,而且坦率地说,我不明白自己究竟凭什么拿到那份工资:我究竟向什么人提供了什么有形的产品或有用的服务?这种无用感让人沮丧。那份工作的薪水相当可观,但却让人感觉像是一种“福利”。5个月后,我辞职开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自立更深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更深层次的一种需求:我们必须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以被理解和把控的,我们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摩托車修理技術與崇尚管理的社會

手与心的联结——读Shop Class as Soulcraft
> 更多书评 42篇
-
amstel (High & Low)
-
白领工作也同样面临程式化和退化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手工制造业在100年前遭遇的逻辑相同;专业工作重点的认知要素被分离出来,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分散化的工作被交还给新的工人阶层(即文员),他们将替代那些专业人士。如果知识被集中到规模越来越小的精英手中,真正的知识工作数量就不是在增长,而是在萎缩。 导致判断力水平低于专业人士的并不一定是利润因素,有时公共政策也会影响判断力。标准化的考试让教师失去...
2017-01-17 22:01:09 2人喜欢
白领工作也同样面临程式化和退化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手工制造业在100年前遭遇的逻辑相同;专业工作重点的认知要素被分离出来,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分散化的工作被交还给新的工人阶层(即文员),他们将替代那些专业人士。如果知识被集中到规模越来越小的精英手中,真正的知识工作数量就不是在增长,而是在萎缩。 导致判断力水平低于专业人士的并不一定是利润因素,有时公共政策也会影响判断力。标准化的考试让教师失去了对课程的判断力,严格的审判指导方针让法官失去了对违法行为的判断力。似乎正是我们追求自由政治的本能,促使社会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我们不放心把权力交到某个人的手上。自由主义推崇的就是中立,因此设计出了不负责任的政治框架。其最初的主张(反对权力滥用,争取个人自由)本无可厚非,但这种框架却发展成了吞噬个人的怪兽——对那些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在私营经济中,这个怪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的,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对权力的不信任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专业知识被集中起来时,专家系统就取代了其他以及未来的专家们。加森写道:“这意味着在咨询或公共服务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建议的传播者,而不是原创者。” 我们必须冷眼审视“知识工作”,不要相信未来就是脑力劳动的天下——那更可能是办事员的天下。 引自 白领工作的窘境 回应 2017-01-17 22:01:09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泰勒认为:“所有可能的脑力工作都应该从车间转移并集中到计划或工艺部门……”如果认为这种划分的初衷是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做法不一定会提高单位工时的价值,它关注的是人工成本。当工作的认知要素被集中到单独的管理阶层,或者流程被设计好后,工人不再需要进行判断或考虑,熟练工人就可以被不熟练但薪资相对低一些的工人替代。泰勒写道,“当工厂内所有操作机器的工人的能力与学识都低于旧体系对工人... (2回应)2020-06-07 17:27:32 1人喜欢
泰勒认为:“所有可能的脑力工作都应该从车间转移并集中到计划或工艺部门……”如果认为这种划分的初衷是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做法不一定会提高单位工时的价值,它关注的是人工成本。当工作的认知要素被集中到单独的管理阶层,或者流程被设计好后,工人不再需要进行判断或考虑,熟练工人就可以被不熟练但薪资相对低一些的工人替代。泰勒写道,“当工厂内所有操作机器的工人的能力与学识都低于旧体系对工人的要求,并且因此使人工成本降至更低时”,该体系的“功效将达到最大”。
==========
技术工人们的未来在何方?最天真的想法就是“把他们调换到其他的岗位去”。但如今,更现代化的企业在人工成本上拥有竞争优势,他们将计划与执行完全分离,并在整个行业内推广,也导致了需要娴熟技术的手工艺的消失。因此,手工艺知识逐渐消亡,或者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工艺工程知识体现出来。流水线上的工人与工作的概念正渐行渐远。 科学管理提出了“时间与动作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人视为机器来分析其生理上的工作能力。布雷弗曼写道:“动作分类已经超出了包括手工艺在内的各项职业的行业限制,而动作分类管理的劳动越多,劳动的整体性就越容易化解为多种多样的一般形态的动作。这种在对特定种类的工作做出独立研究后,再根据研究得到的动作类别来机械地运用人的能力的过程,鲜活地呈现了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概念。”对抽象劳动解释得最清楚的例子就是流水线:原本由工人们自主进行的劳动被分解成多个抽象的部分,然后重组为由管理层控制的工序——一种被加工过的工作。
==========
一个需求有限的人,会找最不令自己讨厌的工作,并以只求糊口的模式从事这项工作。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18世纪),许多生产者都采用按件计酬的方式在家工作,能从他们身上榨取的劳动力非常有限。当雇主提高计件工资以期推动生产力发展时,事实却事与愿违:工人们的产量反而出现了下降,因为他们在减少工作量后仍可以满足自己固定不变的需求。这种现象与“理性行为”的假设相矛盾。 最终,雇主们懂得要促使工人们更勤奋地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想象力,刺激新的需求和欲望。消费与生产一样,需要进行科学的欲望管理。在20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出现了自称“消费工程师”的市场营销人员。他们引领消费的“武器”是实验心理学的最新发现。 也许20世纪初期的另一项创新也为帮助工人们适应流水生产线作出了贡献:负债消费。杰克逊·李尔斯曾提出,分期付款让消费者把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列入了考虑范围,也使负债成为常事。通过分期付款购买的新车成了车主值得信任的标志。本杰明·富兰克林(公认的非清教徒)的座右铭“节俭和独立”是典型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但这种古老的道德观念已经彻底转变。20世纪初期,消费已经在道德上被大家接受。 李尔斯提到了1907年出版的由西蒙·纳尔逊·帕藤(Simon Nelson Patten)所著的《文明的新基础》(The New Basis of Civilization)。在这本口气极大的书中,关于负债和消费的道德观被颠覆,需求的倍增不再是一种危险的堕落信号,而是文明发展,也就是纪律发展的一部分。李尔斯写道:“债务可以转变工人的行为,促使他们虽然无精打采但规规矩矩地到工厂和办公室上班,以保证定期还款。”
2回应 2020-06-07 17:27:32
-
天蓝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培养年轻人自尊,似乎是为了帮助他们适应缺少客观标准的工作,保证他们围着团队打转。当自尊是被人为培养出来时就很容易被操纵。它是—种社会技巧的产物,而不是建立在自身成就上的一种保障。心理学家发现,表扬次数多少和“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常常观察老师的 脸色,以及说话时改变音量,让回答听起来就像是在提问”等情况出 现的频率成正比。孩子们得到的表扬越多,就越会努力维持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那些被他人称赞聪明的...2018-11-25 16:50:37
-
手工艺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 人类世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主要建立在一个事实之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物品的存在时间要比其制造活动更恒久,甚至可能超出其创造者的生命。 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可能因为家境不同而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但我们终究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对世界欠着同样的债。 如果能对有形的商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人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制于市场营销的操控,这点很是关键。桑内特指出,市场营销让人们...
2016-01-31 15:12:39
手工艺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 人类世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主要建立在一个事实之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物品的存在时间要比其制造活动更恒久,甚至可能超出其创造者的生命。 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可能因为家境不同而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但我们终究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对世界欠着同样的债。 如果能对有形的商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人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制于市场营销的操控,这点很是关键。桑内特指出,市场营销让人们的注意力从商品本身转移到附加在商品上的背景故事,从而夸大不同品牌之间的微小差别。懂得产品语言,或者至少能够合理地进行想象,可以削弱广告的社会语言的力度。 放弃的能力是新经济理想化自我里的一个关键元素,亦即绝不眷恋已经建立的具体现状。
回应 2016-01-31 15:12:39 -
……新出现的双规教育机制反映了流水线将体力劳动的认知因素与动手因素分离开来。这种思考与动手的分离一直流传下来,使我们现在有了白领(脑力劳动)和蓝领(体力劳动)的区分。 甚至是现在,教育系统似乎也在依据两个因素的分离进行分类,但这其中存在两大错误。首先,根据这种分类,所有蓝领工作都无需用脑;其次,白领工作始终被认为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证据表明,资本主义最新领域就在把以前用来对付工厂工作的方式,拿来对...
2018-12-11 14:56:34
……新出现的双规教育机制反映了流水线将体力劳动的认知因素与动手因素分离开来。这种思考与动手的分离一直流传下来,使我们现在有了白领(脑力劳动)和蓝领(体力劳动)的区分。 甚至是现在,教育系统似乎也在依据两个因素的分离进行分类,但这其中存在两大错误。首先,根据这种分类,所有蓝领工作都无需用脑;其次,白领工作始终被认为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证据表明,资本主义最新领域就在把以前用来对付工厂工作的方式,拿来对付现在的办公室工作:将其中的认知元素抽光。矛盾的是,教育者若想把学生带向充满认知的工作,最好的做法或许就是回到手工艺,将其建立在更扎实地了解这些工作到底是什么的基础上。 引自 01 手艺人的实用艺术 其实大家都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深刻地认知到这一点,才能对时下大部分令人“匪夷所思”的糟糕现象有所理解;但是无法停止担心:这种社会的上层建筑摇摇欲坠,自由与理想的口号在大规模的经济浪潮中听不到回声,何时才能驱散现实中的魔幻迷雾?
回应 2018-12-11 14:56:34
-
猪小凡 (读书读书)
「白领开始不那么白」:随着现在的工作和行业持续进化,「白领」工作也不像最初,有很多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很大的自由度。个人的价值开始被「忽略」,工作产出的评估标准越来越主观和不稳固。工作方式越来越多变成流程化,依赖多人协作的同时,又在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出于「组织能力」的提升或许这是有道理的,对的,可持续的。但从个人的角度,逐步也沦为流水线中一员或者系统中的一个螺丝钉,工作价值和主体性开始逐步丧...2022-07-04 19:21:39
「白领开始不那么白」:随着现在的工作和行业持续进化,「白领」工作也不像最初,有很多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很大的自由度。个人的价值开始被「忽略」,工作产出的评估标准越来越主观和不稳固。工作方式越来越多变成流程化,依赖多人协作的同时,又在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出于「组织能力」的提升或许这是有道理的,对的,可持续的。但从个人的角度,逐步也沦为流水线中一员或者系统中的一个螺丝钉,工作价值和主体性开始逐步丧失。这也导致开始有人从「生活中」或者其他场景中寻找一些价值感和承担一些责任,比如手工制作或者养养花花草草。
我在想,这么多人迫切地渴望在生活中承担起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是为了应对工作世界中的变化。在工作中,个人的主体性慢慢消失。那些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觉得,尽管他们必须遵守的人为规定越来越多,自己的工作却缺乏像衡量木工手艺那样的客观标准。这种客观标准的缺失也导致是与非的判断过于武断。 团队合作让个人责任难以确认,也为经理人开辟了对员工们施以奇怪的新操纵模式的道路。现在,经理人通常伪装成临床医学专家或人生导师,但混乱的个人精神状况与不得不响应的模糊指令也使他们极为焦虑。 引自 序 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回应 2022-07-04 19:21:39 -
Frank (清华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实践班结业)
“但当我回到灯火通明的店里时,脑子里想到的只有那台摩托车,而不是车主。我不能放任那个油封出现的问题,冲动已经出现,我不想做任何反抗。我开始去戳那个油封,视线越来越集中到这点上。最初我告诉自己只是探索性地戳,但我的起子让油封变得惨不忍睹,过了一会,我不得不放弃自己只是进行试探的借口——我就是要把那个小混蛋弄出来。 有东西在从中作梗,我要把它找出来。那个油封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我感觉自己必须弄个水...2022-05-25 08:49:38
“但当我回到灯火通明的店里时,脑子里想到的只有那台摩托车,而不是车主。我不能放任那个油封出现的问题,冲动已经出现,我不想做任何反抗。我开始去戳那个油封,视线越来越集中到这点上。最初我告诉自己只是探索性地戳,但我的起子让油封变得惨不忍睹,过了一会,我不得不放弃自己只是进行试探的借口——我就是要把那个小混蛋弄出来。
有东西在从中作梗,我要把它找出来。那个油封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我感觉自己必须弄个水落石出,找到问题并通通解决。可是,这种追根究底的冲动与人们对摩托车的普遍看法相互冲突:人们只在乎摩托车是否能正常工作。摩托车就是用来骑的,而且车主肯定还有其他的欲望,骑摩托车会同那些欲望争夺资源。就摩托车而言,这是一种更全面、也更务实的观点,经济在其中唱了主角,这也是为什么修理工要对车主的托付承担责任。我随心所欲地去戳那个油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用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话来说,“好奇之人始终是通奸者”。而在这个例子中,当我将账单交给车主时,被戴上绿帽子的就是那辆摩托车的车主。”
回应 2022-05-25 08:49:38 -
Frank (清华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实践班结业)
“英文中的“自由”(liberal)一词,最早被用来区分“自由艺术”(liberal arts)和“功利艺术”(servile arts)。前者追求的是适合自由人的艺术,而后者被视为机械性的艺术。我能得到智库的工作是因为我在自由艺术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可是这份工作却让人感觉并不自由:为了金钱而寻找最有力的论据。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由人,我觉得脖子上的领带是一道奴隶的枷锁。当我在K大街的办公室里卖命时,弗雷德的独立工匠生活成为我...2022-05-25 08:26:27
-
1.那种从他们的工作中刮取剩余价值加以贩卖的伪工作突然原形毕露,使得人们重新开始思考“让我做个有用的人”的想法。 2.人人可见的工作成绩是一种社交的工具。 3.修理工在做每一件工作时,都要先抛开自己的想法,专注于要修理的东西:他必须仔细去看、去听。 4.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可能因为家境不同而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但我们终究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对世界欠着同样的债。 5.知识工作 vs 手工工作。白领 蓝领 6.具体和抽...
2022-04-30 16:25:06
1.那种从他们的工作中刮取剩余价值加以贩卖的伪工作突然原形毕露,使得人们重新开始思考“让我做个有用的人”的想法。
2.人人可见的工作成绩是一种社交的工具。
3.修理工在做每一件工作时,都要先抛开自己的想法,专注于要修理的东西:他必须仔细去看、去听。
4.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可能因为家境不同而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但我们终究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对世界欠着同样的债。
5.知识工作 vs 手工工作。白领 蓝领
6.具体和抽象,技术和思考,这些东西在实践中并不是对立的。
7.在这个被动性和依赖性不断增长的奇怪时刻,让我们承认勤劳可靠的工作者也是社会优秀成员吧:他们从那些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实物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8.成为一名企业家,一个资本主义者,而不是共产主义者,这让人很是激动——自私突然成为了一种美德。
9.我的店里有本记事本,类似于摩托车日记,有着多种用途。它记录了哪些摩托车被送过来,我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从中学到了哪些经验和知识。(复盘和总结)
10.我实际花费的时间常常要远远大于我的收费工时。
11.速度要花钱买,你想买多快?
12.因此很多情况下,尽管我只想对摩托车负责,我还要对另一个人负责,一个预算有限的人负责。
13.1942年Joseph schumpeter写道,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张导致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由此导致白领工人“薪水比待遇不错的劳力工人还差”。
14.经理人:私下说话直接坦率,公开说话空洞无物。一旦经理人回到群体环境中,他们都必须保护老板的“清白”,用空洞或抽象的语言掩饰可能,留下尽可能宽敞的后续解释空间。“问题越棘手,描述问题的语言就要越枯燥和含糊。”
15.知识工人凭借文凭找到一份工作,可那份工作会让人变蠢,而且工资不高。
16.知识用的越多,对知识的了解也就越透彻。
17.隐性知识的基本思想,就是我们懂得的东西要多于我们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和能加以公式化的东西。
18.将注意力放在工作的内在标准,而不是工作带来的外在好处(通常是金钱和社会认可上)。
19.平等是一种贵族理想。
回应 2022-04-30 16:25:06
论坛 · · · · · ·
有谁知道封面上那辆是什么摩托车么 | 来自悼草人 | 1 回应 | 2020-05-24 05:13:25 |
有没有人有和作者类似的遭遇? | 来自Pru | 6 回应 | 2017-10-08 01:04:40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enguin Press (2009)7.2分 33人读过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0)8.3分 6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罗永浩 推荐书单 及 牛博淘宝网店 不完全书单 (良喆兔)
- 学点经济史(虽不了解,却真有用的经济学) (葡萄)
- 那些我读过的好书 (Savior)
- 西西弗斯的奥德赛__思维与心智模式 (睡眠兄弟)
- 心灵成熟之路 | 个人成长|心理学 (EmmaGAO)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团小纸 2016-03-07 00:21:56
本意上这本书并没有我最近纠结的问题的答案,但机缘巧合能够(如此效率)的读完这书,还是有给我一些其他的解答。成为一个书中的工匠,需要热爱、专业知识以及独立性,对应到自己,大约我糟糕的工作状态里欠缺的也有这三项,当然我固执的觉得答案一定是其他的什么更严重的,比如在书的开始里,一个工匠有对自己作品的自豪感,而我就快消耗殆尽了……(说回来,书真是好东西,遇到不知道的,总有书也许能帮上忙~
2 有用 c 2015-01-25 19:44:25
贵 // 不能看一半停下来 // 后半部分没有前面有趣 有些语句读起来模棱两可的
17 有用 N 2014-08-08 08:49:44
本书作者指出,体力劳动同样需要智慧,而且工匠式的动手与专精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这也是《技术的本质》一书的观点),过度分工会造成人的“异化”(马克思用语),建议回归实践、实干、实业。个人赞同他的观点,但也要指出,作者著书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所以为了肯定工匠和专家经验的意义而去低估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进步是不明智(书中只提到古董级的深蓝)。最后,还是要推荐这本... 本书作者指出,体力劳动同样需要智慧,而且工匠式的动手与专精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这也是《技术的本质》一书的观点),过度分工会造成人的“异化”(马克思用语),建议回归实践、实干、实业。个人赞同他的观点,但也要指出,作者著书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所以为了肯定工匠和专家经验的意义而去低估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进步是不明智(书中只提到古董级的深蓝)。最后,还是要推荐这本书。 (展开)
7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6-05-08 15:31:30
已购。逻辑性弱,写起来像开无轨电车,不容易抓住脉络。作者有股子小国寡民的思想,认为流水线降低了工匠的准入门槛,使工匠精神退化。但正是以流水线为代表带来的文明,让作者得以开着他的摩托车修理店存活下去。书中有关于摩托车修理的不少描写,是【资料】,干货~~
1 有用 no more sorrow 2014-11-09 21:39:09
做为一个哲学博士对工作的质疑.外企管理流程化,每个人都是螺丝钉VS从选木头到做成品家具的手艺人,
0 有用 ଲ 2022-06-22 01:27:23
他的经历有趣,但他的议论挺大路货的。
0 有用 Frank 2022-05-25 10:05:09
《孩子的到来如何改变你的生活》推荐。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把摩托车维修心理过程描述得让人开怀大笑的作者(p118关于修理油封)。本书与《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更浅显易懂,也更耐人寻味。 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购买。
0 有用 venus_cheung 2022-05-22 16:34:02
作为消费者,我们的确被阻隔在物件之外,无法照顾或者去理解我们身边的物品。试着去当个修理工,动手制作拆解那些常见之物,或许能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并重拾知识的乐趣。
0 有用 草芥 2022-05-19 15:57:31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更多是作者在一路上对于“良质”的思考,尝试用“良质”去消弭“古典”与“浪漫”的分歧。而本书重点讨论了“工匠”与“工人”的区别,社会不断地将工作傻瓜化,使白领成为了知识工人,也令人们将工作与休闲(寻找人生意义)割裂开来,从而人类成了初级班的计算机,很难去领悟到工作的自由,首先是担负工作的道德和责任。
0 有用 mirror花开 2022-05-01 10:08:46
结合国内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越来越多、年年都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同时也有看到高薪聘请机械技术工却仍招不到人等现象,还是比较认同作者观点的,不过写的真的很难看下去,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者讲的摩托车的一些专业知识,很多段看得不知所云,本书写的也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