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日战争(甲午纪念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nothing传叔 2014-10-22 17:34:50

    甲午战争最丰富资料大汇集,图文并茂,舰船、枪械、海战对阵形式、来往密电,在第4章和第5章的图记、表记里可谓应有尽有,海战全过程超详实大复盘。。。以至于其他文字叙述和评论都好象是这本书的引申、发挥和超展开。。。

  • 6 渣渣 2015-07-05 20:59:28

    应该叫宗泽亚编,怎么能叫著呢?史料不加选择,没有自己历史观,重细节轻大局,堆砌,文笔差,非专业…体验糟糕,后悔买了两本他的书

  • 7 疯狂大帆船 2019-02-07 21:39:17

    堆砌资料(何况还是不全面地堆砌,至于有意无意,谁知道?)是写不成伟大历史学作品的,比如理想国的《东亚大历史》,而这本也差不多,我总以为,历史票友参与历史写作最好的方式是写小说,否则什么鬼魅魍魉都会整出来,以至于让人觉得屁股都坐歪了。本书作者没有观点之说是假,取史料和用史料的态度可见一斑了,我是不相信一个理科背景的人会不标注参考材料的来源的,且谁能相信荟萃分析先挑一下引用文献观点的?至于本书首版作者名标注为日本人名,翻译也采用日式名称,是什么鬼?当然,一想到后浪出版,也可以理解吧,他们家阉书是传统,上面说的问题可能都是编辑的锅。

  • 5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2014-08-19 20:01:51

    作为资料还不错,细节很多,作为历史书看不是很好。作者资料收集有日本式的认真态度,但是作者对日方的观点也全盘接受,读起来非常难受。

  • 2 伊卡洛斯 2014-11-03 12:34:48

    以战止战,不战自威

  • 2 瑞鶴 2017-11-06 17:56:09

    看了很多关于清日战争的史料合集,这本是我目力所及,写的最好的,提供的维度非常多,且资料数据很详细。

  • 1 韧勉 2014-07-31 21:51:16

    此书极似即时战略游戏的游戏攻略,在史观角度并无进步,毕竟作者不是专业人士,算是甲午战争的日方资料汇编要览,但是治学详细,颇有日式学风。

  • 2 行者 2016-06-19 20:17:21

    日本这个国度需时时提防,却又要时时关注和学习。因此关于它的历史还是要读一读的。

  • 6 北武纯 2017-04-11 13:31:21

    和《明治维新的国度》一样 标榜客观 其实屁股歪到哪边去了不言而喻 而且这到底是写书,还是编集资料?

  • 2 aka 2014-11-21 15:43:21

    看着太虐心,钱多人多又有何用,体制上的问题才是根本,虽然也和帝国主义周旋交锋了50多年,但直到此一战估计大清才真正明白现代战争的含义。

  • 3 湖边の许愿树 2015-01-03 19:33:20

    2014.10.26-12.29 茅海建的比较研究方式再现。但是作者非科班出身限制挺大,堆砌了非常丰富的日方史料、统计数据,但是难以串连起来向未经过历史培训的读者展开叙述。1.数字能够严谨地佐证日本的国家实力,但本书从日方史料出发却罕有对发动战争的日本关键人物的叙述。例如提到伊藤博文和明治天皇对开战持谨慎态度,但伊藤文官政府与军方参谋本部的博弈仅仅一笔带过,明治天皇在广岛大本营的活动、如何成为被操控的傀儡更是不着一笔。2.部分引用资料在不同角度的叙述部分出现重复,史料只求多而不重精。瑕不掩瑜,本书正文引用、书后附录的资料、图片、统计之丰富应该是目前中日甲午战争研究领域最翔实的。

  • 1 江户川柯镇恶 2017-07-26 23:16:25

    第一,清日两国军力,单纯从武器上比较,不能准确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近代战争力量,通常表现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兵役制度、武器装备、交通运输、兵站支援、野战通信、军队医疗、情报收集、媒体宣传等诸多环节。第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偏听偏信,如对丁汝昌、李鸿章等人。

  • 1 [已注销] 2015-08-23 11:19:22

    史观太亲日,尽管极力的摆出客观的态度

  • 2 后浪 2014-09-02 11:12:41

    【甲午战争老大帝国败于蕞尔小国,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版《清日战争》(宗泽亚 著)以日本视角最完整还原亚洲两强较量的战争图景

  • 1 WYC 2022-05-30 00:05:01

    比较细致了,没全部看完,做参考用可以,以后涉及到了再翻一翻。

  • 0 360 2015-05-04 10:51:18

    比起茅海建先生的还是差了些许,不过配图弥补了些不足,加一星

  • 1 团结紧张王十一 2019-06-26 17:51:29

    可怜又可恨,知道甲午海战惨,清军弱,没想到军队羸弱涣散到如此地步,90多万对20多万,在朝鲜败了,在本土竟然也让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指挥混乱,巨资修筑的炮台也成了摆设。如此看来邓世昌用船撞击敌舰,要与之同归于尽的血性,也成为一个悲情的水花,单单一个北洋水师是救不了中国的,何况还败了。91年丁汝昌带领舰队到访,让日本人惊恐不已,短短3年,进步之快。甲午战争失利,可以说让人看到大清是不成了,什么改良什么变法什么君主立宪,都不成,只能革命来推翻它。打败清朝,占领朝鲜台湾,也是日本军事崛起开端,也可以说是后来全面侵华的起源。

  • 4 曹昂Hsiu 2021-04-20 21:33:09

    作者以“中立”之名将奋起反抗的中国军民称为野蛮,而侵略屠杀的日本人却被作者赞美“文明”,将日本人的侵略和屠杀解释成中国人激怒他们而引来的复仇,将整个战争归因为长崎事件“触痛”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在作者的笔下,中国人挨打就是自找的、是活该,被打了还还手才导致被打得更惨,应该躺平求饶。作为一个稍有常识的中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歪曲。作者的简介上写着八十年代末移居日本,估计现在已经是日本人了吧。

  • 1 Vins3nt 2018-12-08 23:20:48

    唤醒国人太难,即是今天亦是半睡半醒之间罢了 资料相当详尽,虽然大都来自日方

  • 1 屠龙少年于海明 2017-05-12 19:44:17

    黑船敲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敲开了清国的大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