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141 Sophie 2015-08-07 16:12:17

    成功在人际关系中是多么重要啊…

  • 78 惘然纪 2015-02-14 23:14:23

    上海译文2015新装版,说实话,第一次读,以前没读过臧仲伦版本,觉得娄自良版本很好,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这么不待见

  • 93 timpu 2015-09-13 16:30:13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

  • 65 虫虫 2018-10-12 15:28:54

    一个人有权对另一个人施加肉体惩罚,这是社会的弊端之一,是消灭公民意识在社会中的任何萌芽、任何尝试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社会必然地、不可抗拒地日益腐化的充分理由。

  • 73 MARKS 2019-01-04 20:38:04

    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是带着柔情来写这段不堪的岁月的,他切切实实地经历了西伯利亚劳改营里的一切,把那些囚犯的血肉写得鲜活,密集的囚犯群像一个紧一个登台,打打闹闹,嬉笑怒骂地出现在眼前,和这些俄罗斯灵魂一起生活的快乐和痛苦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 30 成知默 2019-09-17 16:16:53

    2019108:重读,陈以侃新作《在别人的句子里》引用了詹姆斯·鲍德温评价《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一段话:一个非常糟糕的小说,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只是用一种“这一切真是太可怕了”的态度写黑奴制度,那么对小说家来说就完全是失败的。而陀翁以自己的流放经历为蓝本的《死屋手记》,有对流放与剥削制度的批判,有对残酷沉重苦役生活与丑恶阴暗人性的揭露,但陀翁写“死屋”,写那些被压抑、被禁锢的灵魂,却恰恰在“可怕”之外,呈现了它的复杂。罪大恶极之人也有良善的一面,令人窒息的苦役生涯里居然也有日常与“安逸”的一面,在恶中见善,在善中见恶,在灰暗中见微光,似乎陀翁从未因这段苦难而变得冷酷。“圣诞节”、“演戏”两章写得好极了。

  • 44 YellowMcomfort 2019-04-28 23:54:28

    我在看《死屋笔记》的过程中,反复回忆起一件事情。大概在一年前,我在最后一次雅思考试前的一个星期,突然得了副伤寒。当时我爸得知了我抽烟的事情,而在病房里勃然大怒。在他离开之后,我妈的情绪就崩溃了。这时候,一个打针的女人进来,突然很友好的安慰我的妈妈,我妈妈并没有打算诉说什么,但是她也不同意那个安慰她的陌生人所说的观点。在她们谈话的时候,对床的女人突然起身,和我妈一起反驳这个安慰的人。这个对床的女人也哭了,说“男人从来都是靠不住的。”然后病房里的女人就突然都聊了起来,她们有些哭了,有些只是在诉说,有些在给予她们意见,就好像是同一个家里的姊妹一般。只有我,在那个时刻,好像活在一个这部电影的荧幕外。

  • 35 Nolan BaoBao 2018-11-12 20:28:53

    我看到了一种比较轻柔的温暖😂不知道为什么

  • 21 两仪式 2016-03-29 01:02:14

    陀翁在刷 陀翁必看之作,如此真实的原因在于,他就是局内人,即使身陷囹圄之中,也未虚度一刻人生。他的一生都是作品

  • 46 一重奏 2020-08-14 23:23:55

    “想要彻底压垮一个人,只要使劳动具有毫无疑义的特点即可……另一种痛苦则是强制的群居”这难道不正是我的工作和生活

  • 30 十月之水 2020-09-17 21:19:32

    开始以为是大学生的必读书,特别现在还是封校期间,读到后来觉得应该是身处集体生活的人的必读书。阅读过程中一直在和我的学生生涯相互印证,并且时不时的想到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福柯才是这本书最好的读者,《规训与惩罚》就是现代版的《死屋手记》。陀氏对于各种类型的人的描写与分析真的是鞭辟入里,平淡舒缓的叙事完结时给我带来了一种沉重的窒息之感。顺便,在大学里学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与在监狱被迫进行毫无意义的强制性劳动受到的痛苦别无二致。

  • 9 阿巴厮 2017-07-12 21:42:06

    没太大的感觉,人物多,素描本一样,不够深入,浅尝辄止。对人际关系描写比较简单,简单到有点幼稚。不过,真挚的笔法还是有点动容。

  • 10 鹿 2018-12-15 16:13:54

    最深刻的是讲到那个被冤枉弑父服了十年苦役的人,还有一个有肺病的人死去的场景。

  • 12 说不出 2018-08-09 10:51:39

    中间有点读不下去 翻译吧 从来没想过监狱的生活 这次以这个视角在监狱里过了一遭 有时候会想到 生活何尝不是个监狱 每个人被抽象的桎梏 如工作 学业所限制 自由的彼岸是 财产自由 有房有车 到那个时候 就如出狱一样 生命也要消耗殆尽了

  • 7 闻人林 2020-07-31 14:19:58

    对囚徒生活没有经历,也没有明显的好奇心,打四星的话,就我的真实阅读体验来讲,是侮辱了作者的心。浮浅而不享受地读书(或做任何事),可谓浪费生命之本质。不必想“名气大、日后重读”。生命短暂,仔细挑选花时间的对象很重要。尔后好好细细地花时间。名气是阻滞干扰选项。

  • 10 Twenty 2018-12-09 19:42:33

    “烧红的煤炭往往蒙着一层灰烬,在静悄悄的阴燃。” 和陀的其他书都不一样,或许我们就是透着这层灰烬看这团火,而监狱里的这些人,正静悄悄的燃。 想看《肖申克的救赎》

  • 5 支离疏 2016-05-09 14:03:48

    很厉害啊,这种凭借“我”留下的书来讲故事的视角很古典。

  • 5 啊砸 2016-06-03 17:10:3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素描本,练习册,很多在监狱里的所见所闻,是往后创作小说的原型。

  • 3 NoideA 2018-11-07 20:00:49

    略显纷乱的群像,制度是真残暴,剥削是真残酷,人性也是真恶。那个时代在罪犯身上寻找良善是一种进步,放到现在那就是另外回事了。

  • 4 於作 2021-06-25 11:36:03

    写给时常感到不自由的全人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