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The Writer and the World:Essays
译者: 马维达 / 翟鹏霄
出版年: 2014-8
页数: 608
定价: 59.5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ISBN: 9787544271592
内容简介 · · · · ·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最重要杂文集 中文版首次出版
★ 其实两百年来,没有谁真的想要这个岛,也没有谁知道该拿它怎么办。这个地方是 一个错误。
★ 人们整天在俱乐部里谈论政治。言论自由,选举也自由;实实在在的权力却遥不可及;政治是人民的鸦片。
★ 他们为古 老的、历经 劫难而幸存的文明感到骄傲。他们其实是这种文明的牺牲品。
★ 我期望遇见大度、根性与自信,但找到的却是种种自我怀疑的殖民地心态。
★ 政府部门的臃肿始于国家还很富有的时期,掩盖了失业问题和都市生活的无意义。
★ 他们追赶革命的脚步就像追赶剧院的潮流,这些革命者会奔赴风起云涌的革命中心,但兜里都揣着返程机票。
本书所收录作品是奈保尔创作40年间在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地带的观察与思考。从出生地特立尼达到祖辈的家乡印度,再到美国和其他更远的地方,他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鲜明...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最重要杂文集 中文版首次出版
★ 其实两百年来,没有谁真的想要这个岛,也没有谁知道该拿它怎么办。这个地方是 一个错误。
★ 人们整天在俱乐部里谈论政治。言论自由,选举也自由;实实在在的权力却遥不可及;政治是人民的鸦片。
★ 他们为古 老的、历经 劫难而幸存的文明感到骄傲。他们其实是这种文明的牺牲品。
★ 我期望遇见大度、根性与自信,但找到的却是种种自我怀疑的殖民地心态。
★ 政府部门的臃肿始于国家还很富有的时期,掩盖了失业问题和都市生活的无意义。
★ 他们追赶革命的脚步就像追赶剧院的潮流,这些革命者会奔赴风起云涌的革命中心,但兜里都揣着返程机票。
本书所收录作品是奈保尔创作40年间在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地带的观察与思考。从出生地特立尼达到祖辈的家乡印度,再到美国和其他更远的地方,他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鲜明的奈保尔式报道。通过描画一个个被历史、经济和文化敌对破坏了的混乱世界,他探究了从印度到美国的各地社会在应对现代化挑战时的不同反应 。
奈保尔描画了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同样揭示了将你我相连的人性。机敏中带有刻薄,通透又直言不讳。一旦读过这本文集,就再也无法用从前的视角去看世界了。
我们的普世文明的创作者
· · · · · ·
-
V. S. 奈保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V.S.奈保尔// V.S.Naipaul
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斯通与骑士伙伴》、《自由国度》、《游击队员》、《大河湾》、“印度三部曲”、《非洲的假面剧》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印度】
中途
从贾姆希德到吉米
第二次访问
阿杰梅尔的选举
【非洲与大流散】
爸爸与权力之集
六千海上难民
最后的殖民地
拥挤不堪的奴隶营
权力?
迈克尔•X与特立尼达黑权运动谋杀案:安宁与权力
刚果新王:蒙博托与非洲虚无主义
亚穆苏克罗的鳄鱼
【美洲记事】
哥伦布与克鲁索
雅克•苏斯戴尔与西方的衰落
诺曼•梅勒登台的纽约
斯坦贝克在蒙特雷
阿根廷与伊娃•庇隆的幽灵
空调气泡:达拉斯的共和党人
紧急状态下的格林纳达
一把尘土:切迪•贾根与圭亚那革命
后记:我们的普世文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印度是一种疼痛,是一个我会怀着巨大的柔情想起、但最终又总是想要逃离的地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印度】 -
伊斯兰教一开始是阿拉伯人的宗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因此,在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我途经的国家,我所遇到的人必须做出双重的调整,适应十九、二十世纪的欧洲帝国,并在更早的时期适应阿拉伯人的信仰。你几乎可以说,我遇到的人经历了双重的殖民化和双重的自我疏离。 因为我很快就会发现,没有哪种殖民化比与阿拉伯人的信仰一同到来的殖民化更彻底。被殖民化或被击败的民族会失去对自己的信任。在我谈到的几个伊斯兰国家里,这种不信任具有宗教的全部力量。阿拉伯人的信仰明文规定,在这种信仰发生之前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错误的,都受到了误导,都是异端;在这些信徒的心里或头脑里,他们在伊斯兰教到来之前的历史没有任何位置。于是,这里的历史观念与别处的历史观念相当不同;这里的人没有尽可能地回溯既往、学习既往的愿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后记:我们的普世文明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们的普世文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们的普世文明"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 7.7
-
- 不止信仰 8.1
-
- 重访加勒比 8.0
-
- 信徒的国度 8.4
-
- 看,这个世界 7.4
-
- 南方的转折 6.2
-
-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8.6
-
- 守夜人记事簿 7.1
-
- 幽暗国度 8.1
-
- 魔种 7.9
我们的普世文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当“我们”“普世”“文明”三个词都失焦的时候

"当酋长让他的雕花手杖落地时,现代的对话便停止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的普世文明》,中译本书名来自于奈保尔1992年在纽约演讲时的文稿题目,当然,他不会像许多教科书一样,最后给你一个划重点一样的标准答案,告诉你他定义下的普世文明是怎样怎样的,他只提供一种观察,一种比较,或者说是一种提问,而非一个答案。就如同这本书的原书名:... (展开)
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奈保尔走遍全世界,见证各种的“异域”文明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20140929《开卷八分钟》吕宁思讲《我们的普世文明》 | 来自夕山 | 2014-10-04 21:49: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Vintage (200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22)7.9分 165人读过
-
Picador USA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开卷八分钟(2014年) (bigboybt)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14]7-8月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们的普世文明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weihu 2016-08-29 09:41:22
看看
2 有用 timeregister 2014-12-16 10:46:47
读了这个书比较能够明白奈保尔的写作意旨
0 有用 子羽 2015-06-28 21:28:24
翻译的太差,没能读下去
3 有用 灿烂星光 2015-11-29 14:52:15
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奈保尔以一个世界公民的眼睛观察着这些文明的曲折。作为一位理性的记者,他只是记录这一切,也正因如此这文明的无力感丝毫无损他的真实。在翻开书之前,我以为会是一本对落后之地愚昧的哀叹,但其实好像并不是这样。奈保尔没有自以为是的给出道路,但是通过他的文字我分明又感觉这些千百年来连绵不绝的文明正变得荒芜,过去的辉煌和传统如同灯塔却又好像枷锁,让被其哺育的人民茫然无从,而各方人马在风起云... 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奈保尔以一个世界公民的眼睛观察着这些文明的曲折。作为一位理性的记者,他只是记录这一切,也正因如此这文明的无力感丝毫无损他的真实。在翻开书之前,我以为会是一本对落后之地愚昧的哀叹,但其实好像并不是这样。奈保尔没有自以为是的给出道路,但是通过他的文字我分明又感觉这些千百年来连绵不绝的文明正变得荒芜,过去的辉煌和传统如同灯塔却又好像枷锁,让被其哺育的人民茫然无从,而各方人马在风起云涌中带来了责任、民主、创造力、政权这些诱人的理念,但这一切在与这些个古老文明的碰撞中好像变成了对牛弹琴他们没有回应人民内心的渴望,说到底这只是一群过客。而对于这些土地上的生命而言,旧的传统已经破碎,而新的还不知何处。突然发现,所谓悲伤,不就是你在荒原中,祈求着不存在的东西吗?PS我更喜欢英文原名。 (展开)
0 有用 Raindog 2019-07-02 17:43:37
睿智、冷静、略带悲观的观察者,非常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