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的原文摘录

  • 序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位内在小孩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 我们的内在有一盏灯——正念的灯,我们随时可以点亮它。我们的呼吸、脚步以及平静的微笑,都是点亮这盏灯所需要的油。我们必须点亮正念的灯,用光明驱散黑暗,让黑暗终止。我们的修习就是要点亮这盏灯。 正念是疗愈的良药 佛教心理学将心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藏识。 心识就像一间房子,我们的藏识是地下室,我们的意识是客厅。 如果我们要解开害怕痛苦的心结,就应逐步容许它们流动上升到我们的“客厅”,并学习用正念拥抱和转化它们。当我们拆除“地下室”与“客厅”之间的屏障,痛苦的硬块便会浮现... 正念的第一个功能是觉知而不对抗;一旦觉察到自己内在的小孩,正念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拥抱他;觉知和拥抱内在小孩后,正念的第三个功能是舒缓和减轻难熬的情绪。 我们都与父母、祖先相互联系着 当我们深入观察,还可以看到连接我们和其他事物的“脐带”。 想象有一条脐带,连接着你和太阳。...我们依靠太阳就像依靠母亲一样,也有“脐带”连接着我们和太阳。 另一条“脐带”连接着我们和天空的云朵。 还有一条“脐带”连接着我们与河流,一条连接着我们与森林。 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与宇宙所有的人和事紧紧相连。 我们是母亲的延续。…你与母亲不是完全的同一人,也不是完全不同的人。 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没有人可以独立存在,我们必须相即(相互依存),与每一个人呢和每一件事物相连。 我们所说的话,都会影响未来 当我们产生一个念头,那念头就有着我们的签名。深入观察我们的思想,不管它是对或错,都能看到它蕴藏我们的名字,因为它是我们的产物。正思维,就是顺应理解、慈悲以及智慧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谨慎地关注念头,以确保我们的思想与正思维一致。 我们的行为同... (查看原文)
    十卜 5赞 2018-05-13 17:18:22
    —— 引自第1页
  • 我们继承了很多东西。具有正念,我们就能觉察我们体内来自祖先的习气。我们可能会发现,父母或者祖父母在某方面也跟我们一样柔弱;我们可以觉察到来自祖先的负面习气,但不给予批评;我们可以向自己的弱点和习气微笑。有了觉察,我们就可以选择,选择以另一个方法回应,让我们能够在当下便停止痛苦的循环。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28 17:22:0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与祖先和后代一同疗愈/13
  • 修习“五念”,疗愈恐惧的种子 佛陀说,每个人都有恐惧的种子,但大部分人压抑它,并将它锁在黑暗中。 为了帮助我们辨识、拥抱以及深观恐惧的种子,佛陀为我们提供了“五念”的修习方法。 1.本质上我会老,我无法避免年老。 2.本质上我会病,我无法避免疾病。 3.本质上我会死,我无法避免死亡。 4.我所爱的人和物,在本质上会改变。我无法避免要和他们分离。我无法保留任何东西。我空手而来,空手而去。 5.我所造的业是我唯一的所有。我无法逃离我的行为(业)的后果。我的行为(业)是我站立之地。 每一天我们都要这样修习,抽一点时间,跟随呼吸,沉思每一项练习。我们修习“五念”,让恐惧的种子能够流动。我们必须邀请它浮现,辨识它,拥抱它。如此,当它返回内心深处的时候,它就变小了。 当我们邀请恐惧的种子浮现时,最好已懂得看顾自己的愤怒。恐惧给予愤怒生命,当恐惧出现,我们失去了平静,就会赋予愤怒生长的土壤。恐惧来自无知。除了恐惧,缺乏理解也是愤怒的主要原因。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28 17:32:55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感受原始欲望,接受原始恐惧/27
  • 没有道路通往幸福,幸福的本身就是道路;没有道路通往开悟,开悟的本身就是道路。 每一次我们迈出正念的步伐,就是进行了一个觉悟的行为,从正念的步伐中我们得到了开悟:我们正在迈出步伐,每一步都有它内在蕴含的美。 寻找幸福,享受幸福 喜悦与幸福的第一个来源是放下。但仅仅放下还不够,我们只能获得短暂以及表面的快乐。正念是快乐幸福的第二个来源。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29 07:38:21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学习呼吸、行走、放下/37
  • 很多人仍然受困于影像的世界。但事实是,它们只是影像,不再真实。通过正念吸气和呼气,我们可以得到智慧与了悟。假设我们保留那几乎埋葬了我们的海洋的照片,当我们再次观看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与恐惧。但正念与正定可以让我们了悟:这只是一张照片,并不是真正的海洋。我们会在大海溺死,但不会在一张照片中溺死。 因而,当我们困于悲伤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深观而了悟:此有故彼有。痛苦来自于我们接触到的一个过去的影像。事实是,我们是安全的,有能力享受当下生命带来的美妙。当我们觉知到痛苦来自影像而不是当下的情况,就能够幸福快乐地活在当下。这就是正念与正定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会追求快乐,希望逃离痛苦。我们以为追求了快乐,就可以避免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行为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更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没有理解、慈悲与爱,幸福不可能实现。如果我们不懂自己的痛苦与别人的痛苦,爱不可能出现。接触痛苦帮助我们培养慈悲与爱的情感。欠缺理解与爱,我们不能幸福,也不能令他人幸福。所有人都拥有着慈悲、谅解、快乐与无畏的种子,如果我们持续逃避痛苦,这些种子就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在梅村的上村,我所居住的地方,有一个莲花池。我们都知道,莲花不能在没有淤泥的地方生长。我们需要淤泥以种植莲花,大理石不能成为莲花生长的地方。淤泥在培育莲花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理,痛苦在培养理解与慈悲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我们身体内的细胞会互相合作,它们没有分别心。有一天,我的左手握着钉子,右手拿着锤子,我想挂一幅画,但我不够专注,结果最后我没有敲到钉子,而是敲到了自己的手指。 这里没有你、没有我、没有分别,它们是一体的,这就是相互关联。虽然我的左手被敲痛了,但我的两只手会共同分担痛苦,因为在爱的关系中没有彼此的分别。这就是平等性智或者“舍”。当无分别智升起,幸福与痛苦都不再是个人的事了。 消除痛苦,首先停止...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29 07:56:30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转化痛苦的种子/61
  • 当我们对某人感到愤怒,这是因为我们未能明白,对方内在的许多元素并非对方独有;我们未能明白,对方的行为来自习气,那是他的祖先传递给他的。当我们深入观察后,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对方。对自己也是如此。当我们了解到自己内在的全部元素都是其他人给我们的,譬如我们的父母、祖先,我们就能够明白,我们对自己和别人这么严厉,都是来自其他的根源。我们能够觉察到:“啊,这是我的祖父,他在批评我的朋友。” 每一次我们主动与人互动而不妄加判断,都能帮助我们正念觉察:我们的思想、言语与行动都不仅仅是自己的,我们的祖先每天都存在于我们内心之中。有了这样的了悟,我们就能够找到方法与别人和谐相处,不制造矛盾。 我们没有必要沉溺于自己的心结之中,内疚不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过去的并未消逝,过去还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我们懂得深入接触当下就能接触过去,甚至改变过去,这就是佛陀的教导。 看到敌人受苦,是了悟的开始。 那个令我们受苦的人,他的内心也有痛苦,他还没学会处理痛苦的方法,因而他持续受苦并令别人受苦。如果其他人理解他,知道怎样帮助他处理他的痛苦,他们就不会因他而受苦,甚至可以帮他少受一点苦。 如果我们的内在存有慈悲与理解之心,即使他望着我们,并说一些残忍的话,我们也是受保护的。我们内心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受苦,他无法处理自己的痛苦,他需要关爱、帮助。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理解与了悟,我们就受到了保护,我们不会因他所说的话或者所做的事受到伤害。 我们坐在这里,深入观察,不再害怕,对自己说:“当我走向他,我会采取这个办法,我将不再受苦。我会找到方法,帮助他减少痛苦。” 我们有保护的装备,我们以慈悲与理解武装自己,不带一丝恐惧,我们是自由的。这就是为什么幸福可以存在于当下。花儿保存着我们的微笑,我们可以随时取回微笑,开始享受。 修习深观是帮助开阔心胸直至无量大的唯一方法。一颗可以量度的心不是一颗真正的大...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29 11:06:32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与自己和解/99
  • 佛陀回答:“重要的是你们没有做这事,你们并没有做人们谴责你们所做的事情。你们很清楚自己一直在坚守戒律。这是我们的修习。终有一天,通过你的生活方式,通过你的修习方式,误会能得到消除。这个世界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拥有理解与慈悲,你就不会痛苦。这世上总有一群怀有嫉妒的人,他们尝试制造状况诋毁我们的声誉。这些人一定因嫉妒承受了很多痛苦,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们应以慈悲之心善待他们。通过你们的修习,终有一天,你们将能帮助他们醒悟,知道他们所做的并未能困扰走在灵修道上的人。” 听了佛陀的教导,这些僧人不再苦恼。 数星期之后,一位佛陀的学生和支持者——给孤独长者,聘请了私家侦探调查这件事情,终于发现了罪犯。但这件事得到澄清之前,佛陀的团体已为此事受了一个月左右的苦。 你是受一点苦,受很多苦,或者一点苦恼也没有,完全由你自己掌控,视乎你是否有智慧,是否慈悲,完全视乎于你自己。如果你需要受很多苦,那就让自己受苦吧。温柔地拥抱自己的痛苦吧,以你的整个心去体验苦,再以你的正定与洞见深入观察,由此得到慈悲与理解,你就不会再憎恨那些尝试令你受苦的人。你会发愿修习,希望能在将来帮助那些人。 如果你的痛苦是由你的父亲或母亲传递给你的,那么不要责怪它们。因为父母也许没有机会接触佛法,没有机会接触修习,他们的痛苦因此传递到了你那里。如果你懂得修习,你就能够帮助在你内心的父母。你愿意替他(她)受苦。 但这种受苦并不是负面的东西,你受苦是为了寻找出路。容许自己受一点苦,不要企图逃离痛苦,这就是美妙的修习。很多人小时候恨吃苦瓜,但当他们长大之后,都爱上了喝苦瓜汤!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30 19:12:52
    —— 引自章节:第八章 了悟,成为菩萨/139
  • Our practice is based on the insight of nonduality—anger is not an enemy. Both mindfulness and anger are ourselves. Mindfulness is there not to suppress or fight against anger, but to recognize and take care. It’s like a big brother helping a younger brother. So the energy of anger is recognized and embraced tenderly by the energy of mindfulness. Every time we need the energy of mindfulness, we just touch that seed with our mindful breathing, mindful walking, smiling, and then we have the energy ready to do the work of recognizing, embracing, and later on looking deeply and transforming. Whatever we’re doing, whether it’s cooking, sweeping, washing, walking, being aware of our breathing, we can continue to generate the energy of mindfulness, and the seed of mindfulness in us will become ... (查看原文)
    momo 2020-06-16 19:07:28
  • 西方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固定完整的“我”。由于西方心理治疗还是陷入“我”的概念中,因而只能带来一点点转化或者疗愈,不能带来更大的帮助。只要我们还陷于一个独立的“我”的概念之中,无明就还存在于我们体内。当我们看到“我”与“非我”的紧密联系,无明就会得到疗愈,痛苦、愤怒、妒忌及恐惧就会消失。当我们修习“无我”,我们就能超越那些令人受苦的问题。 (查看原文)
    สบาย ๆ 2020-12-01 17:13:02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与祖先和后代一同疗愈/13
  • 午11:07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我们需要将自己与他融为一体,甚至进入他的皮肤之中。朋友与家人如果要真正地互相了解,他们需要成为对方。要全然了解就要成为希望被了解的对象。拆除了被了解的对象与了解的主体之间的屏障,真正的了解才会发生 如我们送东西给别人的时候,运用无分别智,就会了知赠送这个行为并不存在给予者和接受者。如果我们思量着自己是给予者,而其他人是接受者,就不是圆满的给予了。我们给予是因为,有人需要我们给予东西,这是非常自然的行为。如果我们真正修习了慷第71页 36% (查看原文)
    叫我蒙克 2021-07-24 11:08:32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转化痛苦的种子/61
  • 以前痛苦的经历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如此,我们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乐地在当下是可能的,那时我们就有能力改变整个境况。 (查看原文)
    小神仙的日记本 2022-07-31 22:15: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正念是疗愈的良药/3
  • 有一天,佛陀与多名出家众坐在树林里。有一名农夫经过那里,他刚刚丢了他的牛,这些牛跑走了。农夫问在座的出家众是否看到有牛经过。佛陀回答说:“没有。我们没有见过你的牛经过这里。你或许应该到其他的方向寻找。”当这名农夫走后,佛陀面向这些出家众微笑着说:“亲爱的朋友,你们应该很高兴,你们并没有牛会失去。” (查看原文)
    小神仙的日记本 2022-07-31 22:15: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正念是疗愈的良药/3
  • 痛苦来自于我们接触到的一个过去的影像。事实是,我们是安全的,有能力享受当下生命带来的美妙。当我们觉知到痛苦来自影像而不是当下的情况,就能够幸福快乐地活在当下。 (查看原文)
    小神仙的日记本 2022-07-31 22:15: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正念是疗愈的良药/3
  • 没有道路通往幸福,幸福的本身就是道路;没有道路通往开悟,开悟的本身就是道路。 (查看原文)
    叶子 2023-04-09 21:57:42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学习呼吸、行走、放下/37
  • 这是我对老师的教导的直接体会:正念带来专注,专 注带来领悟,领悟带来理解,理解带来慈悲。 (查看原文)
    叶子 2023-04-12 13:38:35
    —— 引自章节:故事二 通过修习,我谅解了父亲/160
  • 我们无需返回自己的出生地(爱尔兰或者中国或者其他地方)寻找自己的根。我们只需接触自己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就能感受到:我们的父亲、母亲以及所有的祖先都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之中,甚至存在于我们身体内的细菌之中。 所有祖先、所有众生以及被称为“非众生”的,已经给予我们觉悟性的理解。 我们就是父亲也是小孩,有时我们展现为父为母,有时我们展现为孩子。当芭乐出生的时候,就有芭乐种子在它里面,所以它同时也会成为母亲或者父亲。 我们可以如此修习: 吸气,我看到父亲是五岁小孩。 呼气,我向五岁小孩——我的父亲微笑。 父亲,五岁。 慈悲地微笑。 成为父亲之前,你的父亲曾经是五岁的孩子。作为五岁的男孩,他很脆弱,很容易被你的祖父或祖母或者其他人伤害。因此,如果有时候他很粗暴,或者不可理喻,可能是因为他内心的五岁小孩曾经受过这样的对待,也可能在他年幼的时候曾经受过伤害。 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或许你就不会再向父亲发怒,你会对他生起慈悲之心。如果你有父亲五岁时候的照片,你可以看着照片进行观想。看着五岁时候的他,随着吸气和呼气,你会看到五岁的小孩还在父亲的心中,也在你的心中。 (查看原文)
    苾刍 2023-08-29 10:40:05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疗愈内心的内在小孩/81
  • 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是一颗宝石, 内含天与地, 阳光与河流。 我们只需温柔地呼吸让奇迹显现。 你就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但表现得如贫穷的儿子。 请返回你所继承的遗产吧。 (查看原文)
    三番 2024-02-08 23:09:16
    —— 引自章节:序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位内在小孩/I
  •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几十年来,我们可能因此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 这位受伤的小孩一直在那里,期待着我们的关注。我们将小孩遣送到内在深处,并尽量与他保持距离,希望借此停止我们的痛苦。 受伤小孩的痛苦就在当下,就在我们的体内。 (查看原文)
    三番 2024-02-08 23:21:09
    —— 引自章节:序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位内在小孩/I
  • 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和小孩一起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需要,你就可以坐下来和小孩一起呼吸。“吸气,我回顾我的受伤小孩;呼气,我照料我的受伤小孩。 当你攀登美丽的高山,邀请你的内在小孩同往;当你对着落日静思,邀请他与你一起享受日落之美。 当我们拥抱内在受伤的小孩时,同时也是在拥抱我们祖先的受伤小孩。修习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无数代的祖先和后代。我们的祖先可能不懂得如何照顾内在受伤的小孩,因而把他们受伤的小孩也遗传给了我们。我们的修习就是要停止这样的循环。 从前,我们可能猜疑所有的人和事,慈悲会助我们与别人联系,并恢复沟通。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内在可能都有一个严重受伤害的小孩。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自己,我们就能够帮助他们。 回来照顾自己吧。你的身体需要你,你的感觉需要你,你的认知需要你,你内在的受伤小孩需要你,你的痛苦需要你。返回内在的家吧,让你自己活在当下。 (查看原文)
    三番 2024-02-08 23:32:17
    —— 引自章节:序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位内在小孩/I
  • 在越南文中,子宫称为Tu Cung,意思是“孩子的皇宫”。 你有没有想过,在母亲的子宫里你有时会做梦?可能当母亲做梦时,我们见到她所见到的。当母亲梦见一些令她难过而哭泣的事情,我们可能也会一起哭泣;当母亲微笑时,我们可能也会微笑。我们和母亲犹如一人,而非两人。 (查看原文)
    三番 2024-02-18 21:49:5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与祖先和后代一同疗愈/13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