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因原著是1965年出版,虽版权方帮助,多方查找原图不得,不得不用现制版图。
清晰度请原谅。
另,因原图尺寸难以放大,及我们排版水平不高,无法在地图中替换原地名为中文,所有译名做成英中对照,列在图下方。不便之处,敬请包涵。
最后,可着成本线,不得不把三百页内的线订精装,改定价为58元,读者花了钱,对质量如有不满意的地方,敬请指出。
"标题:"因原著是1965年出版,虽版权方帮助,多方查找原图不得,不得不用现制版图。
清晰度请原谅。
|
请问这本和Roger Crowley那本1453在内容上主要有什么差别呢?
两本应都是好书,能出版都是好事情。
我对克劳利不太了解,经请教译者马千老师,介绍说:
郎西曼是比较传统的剑桥式学者,学术性强,资料引用全面丰富。文风有一种贵族情调,典雅严肃。克劳利本铺陈,郎西曼凝练。克劳利的书,马老师在译注的参考文献也引用了。非常适合普通读者的口味,所以能成畅销书。
郎西曼懂外语多,注重资料引用。可以说学术性更强,克劳利那本风格更通俗活泼,比较迎合普通读者的口味,行文类似历史小说。各有所胜长。
郎西曼被称作旅行家游历极广。既在土耳其也在希腊长期生活过,对两个民族都有深刻了解,这是他的优势。像陈志强老师说的,他在拜占庭学者中绝对算鹤立鸡群,前无古人。但克劳利年代晚,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材料,包括郎西曼的书也在他参考文献。这是他的优势。另,克劳利版对拜占庭的倾向性略强于郎西曼。
从翻译上看,克劳利本陆老师应是位认真的译者,就接触更多的郎西曼本译者马老师多说些:他出于爱好,译了很多年,为书付出许多代价。译注花了很多功夫。译注详尽,尤其是译注加入大量参考文献,做了考订,甚至精确到页码,方便读者延伸阅读。译注是一个看点(为之也吃了许多苦头,因最终审稿者不曾见过这样详尽、跨页的脚注,要求调整版式,改到尾注去了,为之又耽误了数月)。
但是甲骨文做为名社的新秀部门,出了不少好书,在编辑、校对、流程方面应比我社强出许多。我们这本译者多年前已在译,交稿时已成熟下,我社操作还近两年:原著译者版权签下,收稿后编辑加工自去年11月初至今,出书远落在后面,中间重排版,有些变动,未必合理,编辑水平有限,不高明的地方一定很多,请日后看到时多多指正。
那主要是说风格不同,内容上并无太大不同吗?不过我还是准备两本都收入^^
看样子一个是学术专著,一个是严谨的历史题材报告文学类型,有兴趣都收了吧,关于东罗马的研究肯定是老外强,翻译成中文的太少了。老外很多学术专著也写的很生动有趣的,可读性不一定差。
感谢。书因多故,现还在请印厂晒蓝样阶段,线订,估计打样正式签字后还要两周印制时间。看到问题,请有时间精力时,多予指正。
克劳利本了解不多,故多转述推测之语,不当处请指出。相信社科文献编辑老师的水平和认真的译者,出的是本好书。
朗西曼的著作不用担心内容质量,尽管年代长了点,但是朗西曼的学术水准和典雅文风依然备受推崇,只要译文靠谱,必然是值得购买的。
感谢ffyouth君。译者马老师是很认真地译了多年的。就是编校方面水平有限,怕有不良和疏漏,看到问题,请多多指正。
@河南 好的,持续关注中,“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是在下策划的,互补也挺好的。
啊,前辈啊!失敬失敬!能在这行坚持下来,做到策划,出得又是有意义的、有益的书,皆是青钱万选,非凡庸之人。象我等读者新入行一两年的,尚彷徨无计乱行中。
怪不得这本书又有脚注,又有尾注,好不错乱。。。不过我貌似还是见过那种详尽、跨页的脚注的呀(忘记是哪本书了,陈中梅的两部荷马?)这最终审稿者为何非要改呢?
是啊,大家怕要大骂我们吧。可这个是三审后,开了大会,一定要改的。其他人帮助打圆场,建议改后面的。不然书死掉也不是没可能。
后来是我手工剪到后面,手工加注符,再刷格式的,深惧添加了错误,请重点挑错吧。
我觉得当年译林出版社的傅雷译《名人传》排版就挺好的,注释都在正文中。不需要在下面和正文后去找。
这事要怪编辑没经验,外加初学,用的软件不得力,是手工改的,不敢多动,出错多,费时间。据其他社前辈编辑介绍,若用另一种软件,可简便完成。
其实译者最初是把译注排在正文中的,这事怪编辑,一改脚注,一改尾注。弄得狼狈了。
因为译注上花的心血很多,最后能保住而不被腰斩,已经很庆幸,虽然目前的版式略有不便,但编辑已经尽力。至少没有影响基本内容。
看到对斯蒂文·朗西曼的介绍,他还写有三卷本《十字军史》,也成为十字军研究中的权威著作,如果能把这套书翻译过来,那真是太好了。国内还没出版过一本像样的十字军史,无论通俗的还是学术专著。
渔夫君,此书版权已蒙国内出版社引进,请静候其佳音。其实非常希望得之者能继续用马千老师翻译。唯举贤无路耳。
真能引进那太好了。一向对十字军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但国内几乎没有出过一本像样的专著,仅有的几本还是那种给学生看的小册子类型的(个人猜测或许是顾忌国内穆斯林?)。十字军这段历史很重要也很精彩,不深入了解是一个重大缺失。一般人知道的也就是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句简单的批判性、否定性的结论,远远不能展现十字军运动的全貌,也不够客观公正。国内翻译出版几部权威的十字军研究专著太有必要了,期待早日看到。
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除了朗西曼的三卷本,还会有另一个一卷本的十字军引入国内。不过朗西曼的十字军史应该我无缘翻译的。看另一本是否有缘分。
感谢出版社及马千老师,去年刚去的伊斯坦布尔,很惋惜没在去之前读到这本好书
有没有去看君士坦丁堡的古城墙。。。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