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内战 短评

热门 最新
  • 41 Sarcophagus 2016-06-18 07:40:47

    无愧剑桥民国史和共和国史多章撰稿,视野开阔,布局精致,比对各社会阶层在抗战结束初期与后期对国共态度转换,回答内战何以速决。史料纵受时代局限,亦能点面结合,尤重地区差异。不仅擅长的学界写得精彩,土改部分占全书近1/4,繁而不乱。真正回到历史现场、体味人心选择之势

  • 50 扭腰客 2016-05-31 15:33:38

    朋友推荐,其实好一般,真的好一般。国共内战这一段历史,外国学者好奇心不可谓不强,但是切入点无非就是国军腐败无能经济崩溃、共军意识形态土地改革,在谍战潜伏、美苏插手上关注度不够。同时,台湾学者的著作则是挥之不去的遗老遗少味道。而我们自己,当然绝不可能放弃成王败寇逻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之,这段历史,还是交付后人煮酒论英雄比较好。

  • 35 江海一蓑翁 2015-09-11 16:01:29

    关于1945-1949年国共内战的相关研究书籍很多,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分析“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的原因,而是仅仅就国共两党的不同政治纲领和社会政策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形势逆转的原因。正基于此,国际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分析,并不在本书的论述范围之内。虽然着眼点小,但作者的思路却相当开阔,对于1940年代中后期,广大民众对于时局走势的判断,以及对国共两党的政治态度,都有很多不同于时论的扎实分析,非常值得一读。

  • 17 优游卒岁 2015-10-07 10:45:53

    该书名为中国的内战,对于那场战争却几未提及,其实也是为了说明作者本人的观点,即国民党的失败,并非源于内战的失败,而是在内战之前之中的种种政策,已然导致其失败。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鲜,国内史学界主流观点亦是如此。但胡的论述有着极大的倾向性,且对于很多重要因素略而不提,让她的结论显得无据。其所引的资料虽多,但选择上亦有不足。总之,此书不读也罢。

  • 22 普通虎 2016-01-31 22:29:44

    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知识界为什么有很多人会留在大陆。不是因为他们对TG有信心,而是对KMT彻底绝望了,不值得为这么个玩意儿去流亡,甚至不认为台湾能守住(实际上如果不是金胖子搅局确实也守不住)

  • 6 周公度 2014-11-17 14:46:11

    国民政府的无能为力与共产党的斗争哲学一样令人瞠目结舌。

  • 4 TAO 2015-01-05 16:54:50

    重读,学生运动、学界、土改写得精彩

  • 4 自喻适志与 2020-04-16 17:34:01

    作者对土改瓦解国民党基层控制,投名状和农民反应的分析就不多说了。其经管港,康米们都是伟大革命斗士,擅长现实操作的理想主义者,从整风中吸取经验。但从第八章的描述来看,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就是工人花半个小时撒尿然后去偷零件。无产阶级革命就是光明正大抢机器搬回家。社会主义即是搞福特制,不断刺激工人工作。

  • 3 Bucket 2016-04-14 15:59:05

    经历了太多简单化处理的历史之后当具体的历史脉络呈现出来之后就是大写的震惊。

  • 6 从小爱科学 2020-02-17 16:19:12

    民意对争霸有用吗?基本没用,除非你能把民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源。土改就是这种动员。只不过我们教授的历史,把土改简单化了,以为把地主的地一分,老百姓就自动参加革命了。哪那么容易。分地只是手段的一种,核心目的是打倒农村的统治阶层,重塑农村郑权,哪怕是由二流子掌握也行。是否过激是否打击中农富农是否影响生产都可以商量的,只要能打倒旧的树立新的别的都不是问题。坚果后为啥又把分下去的土地都回收了呢?因为需要把农村的剩余价值吃干榨净留给工业化,不得已而为之。最后说一句中间派,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储安平看的辣么清楚,最后尾儿不也得投共吗?

  • 2 爱地人 2014-10-08 02:17:17

    错别字还能再多点吗?已豆列。

  • 2 薛定谔的猫 2020-04-07 20:59:08

    从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政策的差异性,分析国民党是如何失去大陆政权的。

  • 2 香香同学Sunny 2019-04-07 19:32:35

    政治是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和受到这种权力管理的个体、集团、部门、阶级之间的互动和交换。中国的内战是为了争夺国家权力而进行的一场军事斗争。战争是另一种的政治。 中国共产党取得斗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日本的侵略、斯大林式机构的力量、社会经济条件、国民党的无能、共产党得到的以及国民党失去的外国援助——要找出最关键的一个原因,似乎有些类似于盲人摸象。很多像这样的外音,拼凑成共产党身处的政治环境。说到内因,则不能不提共产党的灵活与耐心,一步一步地,一个指示一个指示地,将其夺取政权的斗争调整到与环境相适应。这是历尽曲折学来的能力,经过了试验、错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19.03.22-2019.04.07

  • 1 maggie(隐身) 2014-10-27 09:42:37

    里面很多细节都还可以展开,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在城市经济改革的失败、面对改革呼声时的无作为。争夺并非一边倒,意识形态的争夺也并非一边倒。败于自身的政治和社会管理无作为,如果再加上军事形势的关键变化,历史常常在微妙之间就发生了质变。回首再看今日,真是前车之鉴呀。

  • 1 一苇杭 2015-12-20 21:33:32

    “日本人给了国共两党同样的机会” 国民党政府可能不这么想 因为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场关于国家主人的竞争 土地革命一章絮絮叨叨 政治和社会状况则语焉不详 为了出版投诚与真实不虚之间二八开

  • 2 yedianke 2016-07-05 01:10:45

    书感觉写得一般,但是史料对于业余读者如我还是挺有意思的。

  • 3 名字写在水上 2014-12-03 01:26:02

    “对国民党为何失去大陆,胡慧珊的著作着眼于两党政治差异,饶富洞见,但也有严重缺憾,比如未论及美国与苏联在国民党失去大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是相当重要的议题。她也未能详析,国民党统治的结构性问题及蒋介石本人的致命局限。”

  • 1 山山 2014-12-03 11:44:55

    有大量文献作基础的客观中立观点,吸引人每字每句都仔细研读。我爱满满一书的翻译腔。

  • 2 吃完饼干要刷牙 2016-02-16 22:43:47

    当时是对这本书期望很大的。除了大量碎片信息外,内容不敢恭维。

  • 2 jj 2019-09-05 21:51:12

    一位学者在详述马基雅维利对于想要获得和保住权力的有野心的统治者提出建议时写道: 首先,新的统治者必须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他本人能够取代旧的统治者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必须采取比前任政府更有力和有效的措施,从而让民众感到更安全。被取代的前政权很少能够做到这些。。。。。在这种情况下,民意的指向很容易发生改变。对原来政府的忠诚也瓦解了,。。。民众开始寻找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全、和平以及更好的法律的新的权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