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醫療五百年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benshuier 2017-02-22 13:58:23

    20170222读完 这本书不太适合入门,而应作为一本进阶读物

  • 0 [已注销] 2016-09-14 12:18:04

    医院/护理。这套书适合开专门课扩展,话题多跨度大单看太容易忘也有点浪费…

  • 0 恶夫 2017-11-27 16:18:24

    这一卷六个话题,乍看每个可以很“社会”:解剖、医院、专业化等。不过更多还是相关话题下医学史著作的评述,例如专业化部分虽然提了一句阿伯特,不过也仅仅是提了一句而已……

  • 0 Binns 2020-02-12 16:23:26

    本書跨度由早期近代到2000年,以專題形式梳理醫療變化。强調文化建構和各種社會因素的分析方法,讓本書更像是各個專題的研究評述,而不是通史。因爲已經讀過對相關專題更精彩的研究,比如外科(栗山茂久)、女性照護(李貞德)、女性通過强調性別特質突破並形塑性別區隔(雷祥麟),沒有驚艷之感。

  • 0 sai2002 2022-06-20 14:22:07

    比较浅显,适合了解医疗史入门用

  • 0 ABC 2023-09-28 00:27:15 湖北

    简要梳理加学术史科普,还不错

  • 0 Benjamin Rush 2017-05-15 23:52:45

    历史的维度看医疗。医疗化并非一个新话题,人类对此的反思也有些年头了。

  • 0 觉今非又昨非 2019-06-22 14:56:59

    这三卷书,并不是科普,因为他并不介绍一般知识而是在简单讨论不同的观点,所以其实更适合想要研究或至少深入了解这一领域而非只想获取医疗史大概框架的人。 最令人难受的是处处带着对至少以五百年尺度来说显而易见进步的趾高气扬的否定,而是沾沾自喜的说着「病理学进展到能够判断肿瘤是否为恶性,进一步形塑了外科的临床决定」「医院···边缘、压迫的工具」这样时髦而不知意义何在的话。

  • 0 洛文 2021-06-07 16:32:26

    不厌其烦地强调:突破的“神话”并不存在,有的只是漫长复杂的过程;医学进步可能并不大,进步是被塑造的结果;男性视角的偏颇,女性被忽视;医生对病人的权力结构……说实话,审美疲劳了

  • 0 Dirk 2021-06-18 01:43:23

    已购,需折返读

  • 0 樂思樂想 2018-04-02 19:21:39

    它阐明医学进程的“生动”。历史,不可被“过度概括”。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