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越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 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独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本卷...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越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 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独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本卷讲述自公元1000年至1800年的历史,将这一时期分为“跨文化交流的增速”与“全球一体化的缘起”两大历史阶段。
——————————————————————————
《新全球史》着力于说明不同文明间的互动以及互动过程中各个文明的变型。作者富有创意的观点得到全球史学界的广泛认同,并因此跻身当代全球史代表人物之列。本书也被视为将全球史观运用于通史编纂的成功尝试之一。
——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
像杰里•本特利这个讲得这么好的“全球史”故事,在当今世界是罕见的。通过以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动来阐释人类文明的一切发展,这部“全球史”既最大限度地化解了西方中心论的偏见,又以空前的力度凸显了世界历史知识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因此有望成为推动我国史学进步和国家健康发展的一股“正能量”。
——高毅(北京大学)
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展现了他对历史材料过人的组织和表述能力。这本书的视角很让人喜欢,我的学生们也很欣赏书中使用的地图、插图等视觉资料。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世界史的把握和处理恰到好处,内容全面综合而又不失结构的平衡。
——Keith Pacholl(State 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
《新全球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本特利和齐格勒深入浅出的文笔。全书视野广阔,论述内容纷繁,但叙述清晰简明,在完整呈现复杂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并没有给读者造成阅读的负累。两大主题是它的亮点,尤其是“交流”这一观念颇具特色,读者在每一章里都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Sherri West(Brookdale Community College)
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一本世界史。
——Bruce Castleman(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新全球史(第五版)的创作者
· · · · · ·
-
魏凤莲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杰里•本特利 (Jerry Bentley,1949—2012),生前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史》杂志主编,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治史范围广阔,对近代早期欧洲文化史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在世界历史的研究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Ziegler),美国夏威夷大学副教授,兼任《世界史》杂志编辑,专长20世纪欧洲的社会史与政治史。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刘新成)
前 言
《新全球史》第五版的主要特色
致 谢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交流的增速(1000—1500年)
第17章 游牧帝国与欧亚大陆的融合
第18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和社会
第19章 日益增强的欧洲影响力
第20章 隔绝的世界:美洲和大洋洲
第21章 延展:跨文化交流的横向拓展
世界局势
第五部分 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年)
第22章 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
第23章 欧洲的转变
第24章 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
第25章 非洲与大西洋世界
第26章 东亚的传统和变革
第27章 伊斯兰帝国
世界局势
术语表
版权说明
索 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The legends say that Yu worked on the river for thirteen years without ever returning home. Because he tamed the Yellow River and made it possible to cultivate rice and millet, Yu became a popular hero.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1页 -
Oracle bones were the principal instruments used by fortune-tellers in ancient China. ...In China, diviners used specially prepared broad bones, such as the shoulder blades of sheep or turtle shells.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新全球史(第五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新全球史(第五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不同的视角与规律探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厚厚的一本,五百来页,用了三个周末加一个五一节的时间,每天读书也就能读俩小时,毕竟不是小说,读起来有点累。 这部书的一大亮点是从一开始就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各个区域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对各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有着非常清晰的阐述。一直喜欢历史,以前是爱看... (展开)
登山向导眼中的世界史

要读书分享了,书还没看完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8.8分 235人读过
-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6分 590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0分 4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新全球史(第五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石枫 2022-01-15 17:33:02
对这一时期历史推动力的描述相当客观,叙述一如既往地好
1 有用 马克图布 2020-03-20 03:41:13
内容粗略却突出了“全球史”的特点:贸易、作物、人口、宗教的全球性交流,是对传统世界史教科书知识的很好补充。 pd.看到这么粗略的全球史书上居然有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我竟然有一丝感动…
0 有用 伍德斯托克 2015-04-30 23:40:52
这本写的不错
1 有用 Sinnlos 2023-11-03 21:17:33 江苏
英文第7版已经出了,期待中文版能够出个最新的彩印本!
0 有用 只是一个渣渣 2020-04-09 13:17:47
一直是作为睡前读物来看的。第二本终于把全球交流更加的突出了,但是没有全部的历史都写进去,感觉还是着重于欧洲那边,也可能是这段时间里其它地区过于封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