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谈话录 短评

热门 最新
  • 331 ¢Warrior 2015-06-22 14:03:18

    一个没读过博尔赫斯作品的人看得津津有味的

  • 158 成知默 2015-02-05 14:31:06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他本人俨然就是一座活的图书馆,在他那以书籍与文字、思想与意象构筑的纷繁世界里,我们领略了但丁、惠特曼、狄金森、斯蒂文森、弗罗斯特的伟大与不朽,也看到了他自己深刻而动人的沉思;他的谈话,重构了盛名背后真实而谦逊的博尔赫斯,他在自己的迷宫、梦境与种种隐喻转喻中,用不同的神话来写自己,用身处不可能状况下的种种自我形象,创造了自己生命永恒的光辉。

  • 148 维城乱马 2015-08-28 11:25:19

    一个月来在清晨和夜间断断续续地读完,合上书本又仿佛从来未曾读过。也许我根本没有读懂,充其量只读懂十分之一,却已感觉受益匪浅。似乎学到了什么,但又无从说起。正如博尔赫斯所言,重要的是感受,而不是理解。“那些听过或者读过他的人们,终其一生都将被他影响。”

  • 54 btr 2015-01-03 16:11:57

    (1)“博尔赫斯与我”,fetch/doppelgänger,镜子,表演性/谦逊;(2)时间、噩梦、迷宫、隐喻;(3)但丁-惠特曼-坡-弗罗斯特

  • 44 我累特 2016-09-11 18:15:15

    不行,一本七夜已经是饱和了,我还是去看他的小说吧,毕竟博尔赫斯贯古通今,失明后更是通感如有神,对自己的思维控制起来毫不费力,缰绳在手,我这种容易被感染到脑干的读者撒开了野马后,很容易发现博尔赫斯没有草原,人家的马能跑在云端,我不能,我非要跟着跑会摔的很惨。

  • 18 如来 2015-01-06 17:46:38

    真不觉得怎么样,没多少干货。

  • 17 甘草披萨 2015-12-21 21:57:59

    听博尔赫斯一席谈,满满尽是赤子之心,反复表示抱歉,自嘲头脑枯竭、自比拙劣诗人,甚至觉得自己向人推荐书籍都不够格,没有美学观点、不会写长篇小说,自己写的不好,要走街串巷收回卖出的书,谦逊是一个原因,深感他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对诗歌对文学的爱,才会自觉才疏学浅,不能与杰作比肩,好比知道的越多越明白自己无知;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相信诗歌有其自身的灵性,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誊抄出诗篇”,他认为有另外一个自己在创作,以至于变成白纸黑字后感觉不是自己写的,这种抽离感常人亦有,但他则重到写了《博尔赫斯与我》,就是这种内省姿态,加之眼疾,更令他随着岁月日益充盈着睿智而独到的艺术见解。

  • 26 虫虫 2019-05-03 16:36:37

    因为我发现我是在逐渐失明,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沮丧的时刻。它像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那时我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我开始发现我被包围在没有文字的书籍之中。然后我朋友们的面孔消失了,然后我发现镜子里已空无一人。

  • 14 Alain 2018-03-26 23:57:32

    博尔赫斯谈博尔赫斯,后者在时间的涤荡下已然成为了一个图腾、一个符号,即我们读者经由其打破文学体裁边界的创作大谱系管窥蠡测的作家博尔赫斯,而前者岁至耄耋,反而回归了博尔赫斯作为人本身的意义之上,在被问起自己曾经所写与所说的文字与言论,他疑惑地反诘“这话是我说的吗?”这种自相矛盾恰好为其人其言提供更多开放的解读路径并予之以一种蕴神秘繁复于通俗简洁当中的奇妙特质,“我不知道是谁写下了这些,博尔赫斯还是我”;除了谈论博尔赫斯,也说起读过六遍的《神曲》与挚爱的十四行诗,谈及哲人赫拉克利特、叔本华、斯宾诺莎以及诗人爱伦坡、惠特曼、迪金森,每一次谈话都遍布关于诗歌和语言、时间和死亡、梦和艺术、生活和意义的充溢着诗性与哲学性并行不悖的求索与推原,神被我们创造,怎能不对那不可多得的置身时间之外的体验汲汲以求?

  • 12 司在 2015-04-04 13:26:17

    玫瑰无因由/花开即花开

  • 11 蘑無菇 2015-02-06 14:19:24

    艺术无法将事物据为己有。尽管不能被占有,尽管我们永远找不到那朵黄玫瑰或者那一只老虎,我们却把词汇、象征体、隐喻、形容词、意象构筑起来,而这些东西是存在的。这个构筑而成的世界是艺术的世界,它或许同样值得称赞,同样真实。如果说我们不能模仿自然,但我们依然能够创造艺术。而这对于人,对于任何人,对于他的一生来讲,也许就足够了。

  • 8 反山 2016-03-07 12:49:25

    太喜欢博尔赫斯了,睿智可爱的老头。

  • 11 2015-07-21 20:27:09

    很好,一些对话大致意思都是一样,重复了,可能是发问人的问题。很好的一个方式了解作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者,作家,文学家的区别。

  • 7 把噗 2015-01-07 11:17:24

    谈话最精彩的一直是纳博科夫和费里尼。

  • 6 R. 2014-11-21 11:24:14

    永远崇拜博尔赫斯

  • 5 独自退场 2018-08-11 23:37:02

    《博尔赫斯八十忆旧》。 当没有力量时我就会去读博尔赫斯,可是我好害怕,害怕他不再能成为我的神祇,我害怕我不再热爱他,因为那也是我不再热爱文学,不再热爱世界的时刻。博尔赫斯说,我当然一直在做(噩)梦,一直在幻想,可是我并没有在生活之外,写作、阅读(听读/重读)就是我的生活。

  • 5 安德烈大叔 2019-11-29 16:00:28

    失明的博尔赫斯像古哲人一样与人交谈,而时间恰巧记录下谈话,人类最古老的口述传统很符合博尔赫斯的理念。谦逊是博尔赫斯随身携带的大棒,年至八旬仍悔其少作,依旧像博闻强识的富内斯般旁征博引,但对自己作品的记忆力却似乎不太好。博尔赫斯的隐喻多为其唯心主义观点服务,透过语言和文字去构造不一样的世界:每当我们造就美,我们便创造着神。读到博闻强识的富内斯是博尔赫斯对失眠症的隐喻时恍然大悟,于是昨晚真的失眠了。

  • 6 well 2015-12-23 13:30:15

    开头平淡,渐入佳境。博尔赫斯如此热爱英语文学是我没想到的,他自小接触,斯蒂文森、吉卜林是他的英雄,散文和诗歌都是他心头之好。他并不后现代,自诩十八世纪作家,还喜欢古英语乃至冰岛语,在大学里教授学生。他喜欢唯心论哲学和神秘主义。他对各种语言和诗歌的记忆比对时间和事物的记忆更牢靠。他的乐园是图书馆而不是花园。谈话录不如他的小说诱人,但是有小说里看不到的直白。

  • 6 毒妇脸少女心。 2017-08-01 15:56:57

    天堂就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啊,真是一个睿智又谦逊还带点儿幽默的可爱的小老头。这本谈话录涉及了他对宗教、文化、哲学等诸多观点,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幸福的共鸣感。

  • 5 康仔 2014-12-03 23:39:03

    题外话,艾柯说得对,书是会相互交流的,有时候不知道究竟是读了许多书,还是只读了一本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