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神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24 陆钓雪de飘飘 2018-02-02 04:02:41

    以前觉得“他们”的施米特解释是施特劳斯化的,现在才发现原来“你们”的施特劳斯解释还是施米特化的,那么我的问题来了:请问“我们”是谁?提示一下:这是一个桃花岛式的问题。

  • 18 上套大郎 2015-05-17 11:13:53

    政治的海德格尔……比海德格尔厉害那么一点,不过艺术欣赏力堪忧就是了,对于克尔郭凯尔的直觉神准!但是问题在于——不懂艺术。

  • 16 历史理性 2018-12-28 17:38:45

    还是学力低下,没看懂《政治的神学续篇》面红耳赤地在和佩特森争什么。。。

  • 19 Nowhereman 2020-02-26 13:36:34

    在指明了政治和神学的同一结构之后,走向了黑格尔左派和马克思主义的反面。施密特反动反出了历史高度。

  • 5 Walt 2016-08-18 17:49:06

    他很早就做出了Politik和Polizei的区分 尽管与后来者的使用方式不是一回事

  • 2 . 2017-01-14 20:53:18

    现在已经不太喜欢政治哲学的论述模式了

  • 3 Julia 2017-03-06 16:20:53

    《政治的神学续篇》好难啊,真是太难了_(:з」∠)_。但里面给出了一个很有帮助的总结和提示:“《政治的神学》并没有涉及神学教义,而是涉及一个学术理论问题和概念史问题:神学与法学论证及其认识概念的结构同一性”。

  • 1 会打字的边牧 2022-04-19 11:57:20

    告诉我谁是你的敌人,我就能告诉你你是谁;现代国家理论中所有重要概念都是世俗化了的神学概念;主权就是决定非常状态;法律秩序是建立在决断之上,而非规范之上。似乎施米特填补了海德格尔政治哲学上的空白。施米特所说的政治神学,其主要意思在于指出:在每一个法律体系和每一个存在秩序的背后,总有一种理念或曰形而上学的确定性,不管它是基督教的上帝或者其他。一方面,它可以意指某一特定时代的神学概念和政治概念的结构一致性;另一方面,它又意指传统神学概念和现代政治概念之间的角色和结构转换。最后,施米特政治神学是对主权理论、非常状态理论及其重要性的一个强调。续篇中佩特森的批评是说从基督教三一论的角度论证政治神学在基督教神学上的不可能,认为只有在异教和犹太教的土壤上才有可能。此书告诉我们:不可能不通神学而理解西方文明。

  • 1 麦子 2022-09-05 21:46:53 北京

    粗暴阅读之后的粗暴概括。“主权”是一个际缘性概念(Grenzbegriff),非常状态(Ausnahmezustand)是常规状态的地平线,决断(Dezisio)是规范(Norm)的地平线;而不是相反。“政治的神学”是一种世俗化逻辑,上帝下凡化身立法者,神学概念降临成为国家理论。

  • 4 yy19_thick 2018-06-09 12:11:32

    主权与紧急状态密不可分。 (pp.15以下)“在天下大乱年代,如蒙上帝许可,敌基督者也能……”云云,真是一语成谶~~

  • 2 十四卷 2019-07-29 16:48:17

    (1). All significant concepts of the modern theory of the state are secularized theological concepts. (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politics and law, we need a new, sociological approach (sociology theory=political theology). (3).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society is analogous to its metaphysical vision of the world. (exception-miracle)

  • 1 Kaiho 2020-10-22 14:11:13

    如果仅仅考虑霍布斯的方案,那么主权者无论如何也无法从规范中无矛盾地推导出来。因而,施密特选择了另一种路径,也就是直接从规范及其应用的对立出发,来确立决定例外状态的主权者。根据施密特的例外理论,实际上,规范的每一次应用都可以被视为决断,这是由于规范的应用并不来自于规范本身,并且“从根本的规范内容来看,一个决断所具有的具体的建构性因素也是一种新的外来的东西” 。决断没有任何来源,它发生在规范之外。所以就例外状态如何接合法秩序这个问题而言,施密特给出的思路就是将规范与决断设置为两种对抗性的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法秩序的合理运行,而联结它们的正是决定例外状态的主权者。

  • 3 Lowlibrarian 2017-01-23 22:24:32

    二十世纪的霍布斯,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常规状态漠视非常状态(自然神论——自然律——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维护政治学的形而上学;对把超越性拉入内在性的做法不满,反抗上帝(蒲鲁东、巴枯宁等)的运动均来源于此;在上帝——主权——决断论之间做了关联(所谓public use of reason的确是把理性作为自我立法时刻的最终根据,理性=意志,决断论当然也无法解构这种常规化叙事)

  • 3 tecSnor 2020-12-08 02:27:07

    发达虚无主义时代的天主教士。作者一方面批评沉溺在“无尽的交谈”中、避免做出决断的政治浪漫派(对比韦伯批评的文人圈子和“世界观的百货商店”),用基于生存意义的主权决断论取代这种软弱的机缘论,恢复一种整全的政治形式;一方面以形式理性的新康德主义法学为症状,分析作为根源的现代理性主义和“私人教士制”(尤其注重其与经济的联系,对比韦伯的新教研究),用决断的一致性、敌我的严肃性和正当性的法学来取消这个丧失了自己形式的破碎时代。因此一种罗马教会式的政治形式是可欲的,它是可见的不可见性,是尚未分离的法学与神学,是自上而下的整全、代表和决断,是漫漫长夜中伸向上帝之城的手。施密特的有趣在于他既有对当下的洞察,又有深厚的思想史功底,既被虚无主义的纷乱和恐惧所规定(二十世纪的霍布斯),又不断追寻某种超越性。

  • 1 超级大鱼 2021-12-27 17:49:07

    读了半本,后半部分读不下去了,后半部分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明显假定读者同他共享着同样的知识储备(当然也可能是我没看懂)

  • 4 Philipp Zheng 2016-03-01 10:21:28

    真的好艰涩,我尽力了。。。西方的政治,法学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并且植根于宗教,所以研究西学者须通其宗教

  • 4 一只小企鹅 2016-06-11 16:35:59

    施米特受韦伯的影响非常大。主权就是在非常状态(例外状态)中作出决断。曾做过一次近三个小时的施特劳斯和施米特的讲座,重点引介了这本书。

  • 0 砂丁 2020-01-02 16:47:48

    很精彩。施米特论述得非常清楚。

  • 0 drowser 2020-10-21 23:10:19

    是翻译的问题吗 很多地方来来回回看 完全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 0 Angry Mob 2017-11-19 19:45:07

    可以这么说,对福柯一定程度上的敌意大多来自本书各篇的教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