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的原文摘录

  • 如果说欧洲的政客在调解过程中时刻考虑到力量平衡的问题,那么在中国,调解乡村无休止的争端时,“和事老”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平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调解的目的不是实现公正——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是为了公正——但对东方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调解之举只是为了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会得到运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 (查看原文)
    任子爵士 1赞 2013-01-14 22:55:19
    —— 引自第4页
  • 中国人会不知不觉间突然从一个话题、一个人、一个时代跳到另一个话题、另一个人、另一个时代,这是极寻常的事,这种能耐比这样的奇人还要强:他正在看玻璃窗上的昆虫,同时用不着转动目光又能看到远方山上的牛群。 (查看原文)
    任子爵士 1赞 2013-01-17 23:24:49
    —— 引自第64页
  • 中国底层民众忍耐痛苦、屈辱甚至死亡的威胁的能力令世界惊愕。西方人不能想象自己像中国底层民众那样活着:那么屈辱而缺乏人的尊严,那么艰苦而缺乏应有的所得,那么悲惨却还能坚忍地生存,那么贫困却还能态度安然。中国民众对生命的忍耐俨然已成为其生活的方式、处事的哲学、人生的智慧。 (查看原文)
    任子爵士 1赞 2013-01-19 10:29:34
    —— 引自第116页
  • 我们要观察的应该是一个民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照此行事的现象。这么做才是明智的。在前面,我们把“相互猜疑”看作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因素。中国人把不能相信他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要问为什么,他们心里非常明白。正是这一心态,使得中国的未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整个居于统治地位的那些人,不是这个帝国最优秀的,而是最糟糕的阶层。一位明事理的道台对一位外国人说:“大清国里的所有官员都是坏人,都该死。但是杀了他们也于事无补。他们的继任者也许跟他们一样的坏。” (查看原文)
    任子爵士 1赞 2013-01-20 21:00:30
    —— 引自第218页
  • 中国人与西方人风俗的最突出的差异,就在于如何对待病人。某人得病的消息就是一个行动信号,来自四面八方的探视,都会强加于病人身上。探视者的人数是与病情严顶程度成正比,病情越重,探视者也就会越多。此时,谁也不会想到,病人自己需要安静。而且说来奇怪,似乎谁都不需要安静。那么多前来探视病人的客人,需要热热闹闹地迎送、招待。有些人担心病人不久就会死去,而痛哭不止。尤其是和尚、尼姑以及其他驱鬼的巫师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面对这样一种环境,还不如死了更好。当一位尊贵的法国夫人对前来探视的人说:“她正在死去,请原谅不要打扰。”西方人一定对之抱有深深的同情之心。而在中国,决不会有人道出这样的恳求的。即使有,也不会被人接受。 (查看原文)
    一锅脑浆粥 2018-07-19 09:31:03
    —— 引自第65页
  • 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诗经》上有一句也许是农夫所说的祷告辞,大意是:“降雨先至公田,尔后再及私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在周朝兴盛时期以及更悠远的年代,或许确实有这样的立场,但是现在是肯定不会有农夫或其他什么人祈求老天“先”降雨到“公田”了。我们常常被告之,中国实质上是采取家长制的统治方式,要求其臣民像子女一般服从于统治。一个种植园的黑奴听到一句格言:“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人。”可他并没有正确理解其含义,而把它改成:“人人为自己,上帝也为他自己!” (查看原文)
    一锅脑浆粥 2018-07-19 14:41:03
    —— 引自第75页
  • 普通中国人对权力本质的看法,与这个黑奴对古老格言的解释有着相似之处。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他认为,“我能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如果他真的能想到政府,大约也是这样认为的,“政府已经足够悠久,又强大无比,没有我的帮助,完全能照顾好自己。用不着我们去操心。” 另一方面,政府尽管是家长,但更多的是在照顾家长自己,而不是作为全家的家长照顾他的家庭。一般说来,若不是危急存亡,政府是不会为臣姓着想的。而由于事先什么准备都没有,事情发生后,就必须做得更多。百姓清楚地明白,政府努力减轻诸如洪水泛滥灾害中损失,目的只是为了保证税收不受损失,而老百姓自己努力预防这类的灾害,则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因为百姓们深信,若是让政府来办理这类事,反而要给自己增加大量的苛捐杂税。 (查看原文)
    一锅脑浆粥 2018-07-19 14:41:03
    —— 引自第75页
  • 传统的中国人视中国的古典作品大致上相当于正统的基督徒视希伯来语的《圣经》一样。他们认为其中囊括了过去所有的精华、最美的智慧以及从古到今都普遍适用的一切真理。虔诚的基督徒根本不相信《圣经》还需要增加些什么,而中国儒家子弟更不相信中国的经典还需要有所增补。基督徒与儒家子弟都认为,一切都尽善尽美,还想去谋求更好,那是不可能的。 正像许多虔诚的基督徒用《圣经》的“经文”来解释一些《圣经》作者从未想过的事一样,儒家学者也有这样的能力,也经常能从“古圣人”那里找到现代政府一切现行政策的依据,以及古代数学乃至现代科学的源头。 (查看原文)
    一锅脑浆粥 2018-07-19 14:42:57
    —— 引自第82页
  • 整个儒学体系没有给予普通人任何安慰,不管是在他们生前还是死后。 (查看原文)
    左行 1赞 2020-03-29 22:38:52
    —— 引自章节:二十五 中国人的崇拜
  • 我们可以对中国人礼节中的种种繁文缛节置之不理,因为那些礼节所表达的全都是各种规矩,但是,我们却依然可以从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面学到很多东西。保持我们的真诚,抛弃我们的粗鲁,这完全是有可能做到的,西方人坚定的独立精神中若是再融入一些东方人的儒雅,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然而,许多西方人却似乎永远也无法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事物。笔者的一位熟人在巴黎居住多年,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那个都市的举止习惯。当他回到伦敦的时候,他仍然按照老习惯向他遇到的每一个朋友脱帽鞠躬。有一次,一位朋友对他的这种致敬方式做出了非常无情的回应:“看清楚了,老朋友,这儿可不是你的法国猴子耍戏的地方!”谁若是能将东西方的精华集于一身,谁若是能在狭窄的、常常是荆棘丛生的中庸之道上安然前行,他就将是幸福的。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0-06-12 15:15:11
    —— 引自章节:第四章 礼节
  • 我们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最引以为豪的一个思维习惯,就是直弃主题,直抒己见。诚然,出于得体的社交与外交的需要,我们也必须学得婉转一些,不过,尽管要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修正自己的习惯,亳无疑问,直来直去仍是我们的一个左右一切的本能。然而,与任何一个亚洲民族的短暂接触都会使我们发现,他们的本能与我们的并不一致一一事实上,这两者分别处于相反的两极。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3回复 1赞 2020-06-12 16:43:30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拐弯抹角的才能
  • 即使这个仆人明知道自己有错,他的第一个念头仍然是,可能有其他的仆人对他怀恨在心。 (查看原文)
    字恋狂 1赞 2020-06-14 23:15:20
    —— 引自章节:第二十四章互相猜疑
  • 中国人也始终是沉默寡言的。一点儿极小的火星也会燃起一场燎原大火,他们知道这一点,我们却不明白。 (查看原文)
    字恋狂 1赞 2020-06-14 23:15:20
    —— 引自章节:第二十四章互相猜疑
  • 我们被告知,中国的经典中所记载的礼仪准则有三百条,行为准则更是多达三千条。一个背负着如此沉重之负担的民族还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这似乎是值得怀疑的。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中国人成功地使礼节像他们的教育一样,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个民族的先哲们使种种繁文缛节成了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西方国家,只有在宫廷里和外交活动中还使用这样烦琐的礼节。我们并不是说,中国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我们所言的这些复杂、难解的众多规则所束缚住了,我们是说,这种礼节就像是节日的盛装,到了一定的时候总是会被穿戴起来,而中国人凭着精准的本能总能意识到何时是恰当的时机,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26页
  • 当你向一个人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诸如:“你多大年纪了?”他会十分茫然地盯着提问者,反问一句:“我?”+ 你回答:“没错,就是问你。”他振作起精神,准备承受这个打击,又问道:“多大年纪?”“是啊,问你多大年纪。”他再次调整焦点,问道:“我多大年纪了?”你说道:“是的,你多大年纪了?”“五十八岁。”他总算答到点子上了,他的脑筋现在开始正常运转了。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72页
  • 一个中国人,无论他多么的仁慈,在现实面前都完全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无法使他所见到的全部苦难减少千分之 何况在每一个灾年,这样的苦难还会地增长。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中国人都会意识到,为减轻灾害微的那些务力全都是徒芳无益的,无论是个人的善举还是政府所预,所有这些办法即便得到了最好的实施,也都是治标不治,完全无助于消除灾害。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174页
  • 小媳妇自然会嫉恨大媳妇的特权。她们每个人都努力地要让自己的丈夫感觉到,他在这个财产共同体中是最为吃亏的一个。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194页
  • 大喊大叫地发出命令或发表评论,是中国人的一个习惯,而且似乎是根深蒂固的。用正常的声调去劝告他人,停顿片刻以倾听对方的反应,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在心理上不可能接受的方式。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195页
  • 旅行者看到一个有着长长的白胡子的老人在伤心地哭泣。这个情景实在太奇怪了,旅行者不由得停下来,问老人为什么哭,他得到的回答令他惊讶不已,白胡子老头说,他的父亲刚刚用鞭子抽了他!“你父亲在哪儿?”“就在那边。”老人回答。旅行者骑马沿着老人所指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一个更老的老头儿,胡子更长,也更白。旅行者问:“那个人是你儿子吗?”“是我儿子。”“你打了他?”“没错,我打了他。”“为了什么呢?”“因为他胆敢顶撞爷爷,如果他再这样做,我还要更厉害地抽他!”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在中国人的生活背景之下,它也就不再是笑话了。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205页
  •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满目皆是那种表示幸福的符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不长的体验就可以发现,中国人的幸福的确全都是外在的。 (查看原文)
    😶😶 1赞 2022-08-31 16:22:15
    —— 引自第286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5 1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