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Strelizeia 2018-05-08 08:10:14

    做戏爱面子,节俭求便宜,时间观念差,差不多就行,委婉不坦率,缺公共意识,万事忍为上,气盛易争闹,连坐担责任,多疑互猜忌,撒谎无信用。咋看之下,前两个世纪之前的观察文字,吾民还是这般,善哉善哉。

  • 5 愚蠢的蓝星人 2016-03-08 23:05:36

    相比明恩溥原著,这本加入了鲁迅林语堂等大师的著作片段,编辑用心了,必须给赞!明恩溥这书写得相当早了,至今读来还有相当一部分中枪,一个世纪了啊!当初鲁迅等一代知识分子想改造国民性,失败至今,可见这其中的根深蒂固,冰山深沉!当初看《菊与刀》抱着欣赏的态度,看这本因为关乎自己,一点也不欣赏了!

  • 4 李无常伐开心 2014-10-11 11:21:43

    “中国人对于食物没有西方人那么讲究……” 看到这一句,我就知道没必要往下看了。低端黑。

  • 2 Will~P 2019-07-28 21:44:38

    明恩溥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极力推崇,本书在他《中国人的素质》的原作上穿插了鲁迅、罗素、辜鸿铭、林语堂、沈从文等等大师的节选,编辑得相当不错;作者在中国三十多年传教士生涯,冷眼旁观梳理出中国国民性的‘二十七条’,一百多年过去这些内容仍然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读书要兼听则明、同时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把目光放远,正如书里所说‘中华民族这种无与伦比的坚韧,是用来担当特殊使命的,如果适者生存是历史法则,那么这样一个民族,依靠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必将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景’。

  • 1 eagle 2018-01-18 07:09:01

    读完四书,反而对儒学产生了更多疑问,再对照《中国人史纲》,顿生错乱之感。何以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会让中国在历史的怪圈内杀个几进几出? 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无道时,若儒门弟子都隐了,邦又是如何有道的?有道了就出来做官,来摘果子吗?圣人之学不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吗?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就是做正确的事,不必信的言又何必要说出来?不必果的行又何必要做出来?既然说了又不必信,做了又不必果,这能算做“义”吗? 读《大国与小民》,略有所解。此书观察入微,鞭鞭见血,第二十六章所引花之安“儒学缺陷与失误”二十四条,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颇有可观之处。 此书又名《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气质》。

  • 1 二两面包 2018-10-21 12:20:45

    前几章惊为天人,那个时期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竟然了解如此深刻。后面就没那么精彩了,很多特点的根源是中国人太穷,而不是民族劣根性,甚至后来竟然出现西方驴子不像中国驴子这么蠢这种话的时候,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了解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鲁迅先生写的国民劣根,现在我们依然有这种劣根性,但是这本书里的某些所谓特性,真的只是因为当时人太穷,现在的中国已经很难看到了。或者说,每一章标题取得很好,也贴合中国人特性,然鹅里面的描述完全文不对题啊。一度想放弃阅读。后来再到后面,又严谨起来,也确实戳到了实质。总之还是不错的,但是不稳定,中间一些篇章写的不好。前后精彩。

  • 0 昳小君 2015-07-09 22:53:18

    写的国民印象大都是清末时期外国人的中国映像,有史料价值。抽出的标题不错,一语中的。后半部分基本上都是看标题,在看文中斜体字的部分会比较有重点。通体看完后,再次觉得鲁迅先生不愧是大家,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批的清清楚楚。

  • 0 1evilbiao 2023-04-15 22:34:44 四川

    一个历史最悠久且没有被赶出发祥地还保留了民族性的(可反驳)民族,说好听点是顽强、不好听就是不择手段活下来的劣根性集大成者,不过做小强也是一种活法。特别是最后两章着实精彩,仿佛把新闻联播无数个25分钟的国泰名安、歌舞升平的假面撕下来——最后所说的正义的复苏,我们没有通过基督教文明,而是探索了另一条路(结果不好评述)。

  • 0 秋水澄明 2017-09-11 11:20:34

    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存在的,消逝的,永恒的国民性

  • 0 在路上 2020-10-12 06:18:36

    虽然个别描述因中西文化上深层差异,但瑕不掩瑜,此书无疑是对中国民族性的一次完整剖析,许多习以为常或潜移默化的恶习不知不觉地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自知。对于中国人性格中的忍耐,多疑,糊涂等给出了鞭辟入里的描述,让人可悲可叹可恨。只有自省才会摆脱根深蒂固的桎梏。

  • 0 夏了夏天 2015-01-01 21:40:57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编者有心了,每篇后都有其他人对该问题的拓展阅读。说这本低端黑的,我对此真是万分不理解…

  • 1 Aria 2019-09-24 18:01:08

    虽然是清朝时期的传教士所写,很多内容搬到今天也适用。除去宗教的部分,语言还算中立诚恳。书中的扩展阅读尤其好。

  • 0 临海听涛声 2022-01-30 15:22:20

    感觉观点很客观,也透露出作者的善意,很值得看的一本书。书中大部分对中国人的描写,放到今天也很符合。不过这些好的或坏的行为、思想最终会产生什么结果,现在评价还为时尚早,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 1 迷蝶与庄周 2018-10-02 17:03:12

    外国人写中国就一定客观吗?不尽然。一百年前的人写的一百年前的中国是否依然契合当下的中国?是否还能如宣传那样是“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也不见得。书这种媒介是一定要紧跟思想观念和时代潮流进步的,否则很容易使读者陷入形而上学不变论的误区。同样的理论在过去是真理,在现在可能就是谬误,不能因为作者久居中国且对中国人做了些贡献就褒扬肯定他的言论。受制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政治立场的不同以及所处历史环境的不同,作者对中国人生活诸多方面的见解有失偏颇是无可避免的,书里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明显的“误解”和“歧视”,何必要尬吹这是本如何优秀以至于不得不读的书?鲁迅百年前声嘶力竭地呐喊难道真的毫无意义?一个民族气性若真如此真空的国家又是如何在百年后成为这些西方“文明国家”的“威胁”之源?

  • 0 Ellen加加油 2019-12-22 21:58:09

    忙里偷闲读完一本闲书,开开心心ヾ(^▽^*)))

  • 1 笑笑笑腹肌 2015-11-21 11:43:20

    外国人看中国人如此深刻,很多问题到现在流淌在我们血液中

  • 0 Sarah_wang 2017-03-22 22:17:37

    国民劣根性~~自省吧

  • 0 元师傅 2014-11-14 19:28:10

    有些点写的挺有意思,国人的面子,戏子,规矩,自大,隐忍,迷信,伪善,委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