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书中重点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学、农村职业教育、华德福教育、课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学改革等社会极度关切的教育话题。不仅给出现况的真实描述与专家学者的观察和意见,更关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盗火者”,试图让读者了解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理念、实践和困惑。
作者简介 · · · · · ·
邓康延,生长于西安,后到深圳,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凤凰周刊》主编,曾出版《常常感动》、《老照片 新观察》、《一杯江河》等著作。50岁相遇民国老课本,出版《老课本,新阅读》一书,并主编《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去年出版《先生》一书,重现民国大先生们的绝代风采。近期又拍摄有《选择》、《民间》等纪录片。
目录 · · · · · ·
序一 教育改革的“精神火种”杨东平_1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 · · · · · (更多)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 · · · · · (更多)
序一 教育改革的“精神火种”杨东平_1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02 呵护童年_40
03 课堂风暴_52
04 寻找活着的马小平_6
05 李庆明和他的公民教育_80
06 学在民间_105
07 断裂的天梯_115
08 乡村职业教育_127
09 大学大学_133
10 在路上_146
下辑 醒言
杨东平:好的教育不与学生为敌 _163
孙云晓:这是一个让儿童特别恐慌的时代_185
钱理群:所有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_195
陈丹青: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_207
朱学勤:四海变秋季,一师难为春_221
余世存:真诚的丧失是最可怕的_231
张鸣:教育只有开放才有希望_252
熊丙奇:教育改革需要更多自下而上的力量_261
附录一 课堂实录:鸦片战争的影响 魏勇_272
附录二 课堂实录:如何给《南方周末》评论版投稿 郭初阳_286
附录三 如何跟孩子谈战争 蔡朝阳_303
附录四 沙粒的态度 张良_309
后记一 想象一个孩子的未来 况冶_313
后记二 让改变悄悄发生 梁罗兴_317
· · · · · · (收起)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02 呵护童年_40
03 课堂风暴_52
04 寻找活着的马小平_6
05 李庆明和他的公民教育_80
06 学在民间_105
07 断裂的天梯_115
08 乡村职业教育_127
09 大学大学_133
10 在路上_146
下辑 醒言
杨东平:好的教育不与学生为敌 _163
孙云晓:这是一个让儿童特别恐慌的时代_185
钱理群:所有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_195
陈丹青: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_207
朱学勤:四海变秋季,一师难为春_221
余世存:真诚的丧失是最可怕的_231
张鸣:教育只有开放才有希望_252
熊丙奇:教育改革需要更多自下而上的力量_261
附录一 课堂实录:鸦片战争的影响 魏勇_272
附录二 课堂实录:如何给《南方周末》评论版投稿 郭初阳_286
附录三 如何跟孩子谈战争 蔡朝阳_303
附录四 沙粒的态度 张良_309
后记一 想象一个孩子的未来 况冶_313
后记二 让改变悄悄发生 梁罗兴_31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陈丹青:真正改变的动力、改变的可能性,尤其是改变的具体方案还是来自党,来自政府。哪一天真的想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了,哪一天真的想改变教育结构了,上面发命令就行,真的能做到。70年代末就是个例子,恢复高考恢复自费留学,全部是自上而下的。我对民间机构试图改变中国某些领域的做法不抱希望。我尊敬他们,但我不抱任何希望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权力。 盗火者:您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陈丹青:我们都给绑起来了,但如果你是个有些想法的人,你会让绑着的四肢没有那么痛。“文革”中斗人,斗完以后有些老先生会交流经验:“我跪了四个钟头,因为我发现有种跪法没那么累。”我不是讲笑话,每个青年在今天的形格势禁之中,都要自己想办法,找到哪怕点点空间,让自己能够相对正常地成长那么一点点。绑是肯定要绑着的只要大环境不变。 盗火者:那家庭教育呢? 陈丹青:多数家长都是失败的一代,扭曲的一代。我很少遇到有眼光的家长,但我也理解,他们只有一个孩子,只是这孩子太惨了,那还叫孩子吗?所以,我认为家长是第一凶手,学校是第二凶手,他们合伙把孩子弄成跟他们一样,这些孩子长大后又成了下一茬凶手。每个中国孩子的自杀之路,从他生出在一个中国家庭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陈丹青: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_207 -
有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去,又不愿意做农民,就成了游民,这是更大的危险。 有的就成为黑社会的后备军。因为他受的教育使他绝不能回到农村去种地,于是,一部分人就有可能进入黑社会群体。所以,今天这种教育的后果就使学生们一部分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部分成为黑社会的后备军,而更多书的人就是在混日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盗火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盗火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盗火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邓康延、梁罗兴等:《盗火者——中国教育革命静悄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注:经朋友们提醒及建议,已将百度云盘上的文件夹名称修改为本书英文名《Rekindling the Flame》,点击原文可见全网下线的纪录片《盗火者》(全十集)于百度云盘的分享/下载链接,供朋友学习、观看。如有任何其他问题,烦请在双城记pathos微信平台后台以私信留言的方式与我们取... (展开)>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看样子已经被灭了 | 来自六姐的戏乐书 | 14 回应 | 2025-01-11 13:40:20 |
南京先锋书店还有七八本 | 来自肉球君 | 3 回应 | 2023-08-29 11:13:44 |
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和电子书资源 | 来自睡梦中做大梦 | 7 回应 | 2022-01-07 01:59:08 |
书评 | 来自少帅麦克斯、🍉🍉 | 2019-10-24 13:05:27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遗书之憾 (奥兹的铁皮人)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盗火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tabokie 2024-02-12 15:19:11 浙江
前半辑是水平很低的报导文章,还照搬了好多后半辑访谈的原句。不过概念上我很喜欢这种把行动者和评论者一前一后分开编排的设计。是否应该行动,又该如何行动,给出这些答案的责任还是太重大了。
4 有用 小飞侠 2015-01-09 19:22:25
假恶丑与真善美的角逐
2 有用 不居 2018-02-18 21:56:10
一本传说中的禁书。读起来并不觉得太颠覆,反而像是另一个立场的命题作文,通篇都在批判教育体制,但实则既不客观也不全面,涉及内容超不出文科的范畴。尤其以批判小学语文教材那篇为例,在我看来过分刻薄。打4星是佩服这些新式教育者追求教育真谛的勇气。无论如何,国内能有越来越多可选择的教育模式,终归是好的。
54 有用 邪恶小雨酱 2014-12-19 11:49:44
一说起天朝教育的问题,心中就不由地泛起阵阵苦涩。当年渴望思想、渴求知识的我,只因考试成绩差,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上进不爱学习的人,老师叹气、同学遗憾、家长责备……这本探讨中国教育的小书让我颇有感触,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教育早已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所绑架。这样一本小书当然无法撼动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但起码它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希望。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看到了一群在荒谬的现实中“带着镣... 一说起天朝教育的问题,心中就不由地泛起阵阵苦涩。当年渴望思想、渴求知识的我,只因考试成绩差,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上进不爱学习的人,老师叹气、同学遗憾、家长责备……这本探讨中国教育的小书让我颇有感触,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教育早已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所绑架。这样一本小书当然无法撼动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但起码它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希望。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看到了一群在荒谬的现实中“带着镣铐跳舞”开拓者。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普罗米修斯。 (展开)
4 有用 一般翼赞员 2020-02-18 21:50:24
太久没读过浓郁的虎朝公知体作品了,读以怀古……当年轰轰烈烈的教改运动早已凉了,一方面是公知们对所谓“素质教育”的理解现在看来过于幼稚,但另一方面也是这些问题早已让位于许多更深刻更严苛的问题。公知们没有意识到教育问题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阶级,地域的格差和政治权力的问题紧密相连的,只是理想主义地抓住“人文精神”未免隔靴搔痒。当然,到了新时代,大家已看得很清楚,再没有幼稚公知们的兴行场了,“现实教育... 太久没读过浓郁的虎朝公知体作品了,读以怀古……当年轰轰烈烈的教改运动早已凉了,一方面是公知们对所谓“素质教育”的理解现在看来过于幼稚,但另一方面也是这些问题早已让位于许多更深刻更严苛的问题。公知们没有意识到教育问题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阶级,地域的格差和政治权力的问题紧密相连的,只是理想主义地抓住“人文精神”未免隔靴搔痒。当然,到了新时代,大家已看得很清楚,再没有幼稚公知们的兴行场了,“现实教育了人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