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译者: 臧仲伦 / 张耳 / 靳戈 / 钱善行
出版年: 2014-9-1
页数: 343
定价: 29.80
装帧: 精装
丛书: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凤凰壹力2013版)
ISBN: 9787542648655
内容简介 · · · · · ·
《三死》本书收录列夫•托尔斯泰的九部中短篇小说名作,包括《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暴风雪》《卢塞恩》《三死》《霍尔斯托梅尔》《伊万•伊利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舞会之后》《谢尔盖神父》。
三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臧仲伦,1931年出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专著有《中国翻译史话》,译著有《克莱采奏鸣曲》、《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张耳,浙江温州人,1934年生,195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做编译工作。译著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谢德林的《戈洛夫廖夫老爷们》等。
靳戈,原名钱善行,1935年生,浙江嵊州人。1961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丛书丛刊室主任,《世界文论》主编...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臧仲伦,1931年出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专著有《中国翻译史话》,译著有《克莱采奏鸣曲》、《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张耳,浙江温州人,1934年生,195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做编译工作。译著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谢德林的《戈洛夫廖夫老爷们》等。
靳戈,原名钱善行,1935年生,浙江嵊州人。1961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丛书丛刊室主任,《世界文论》主编、研究员,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理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专著《当代苏联小说主要倾向、流派的嬗变》、《苏联文学史》(3卷,合作),主编《外国名作家传》(3卷,合作)、《外国名作家大辞典》(合作),译著《六根国柱》、《爱情的历程》、《七个被绞死者的故事》、《阿尔卑斯山之歌》、《一部浅蓝色的书》、《红笑》、《安娜•卡列宁娜》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连几分钟,一片乱哄哄,什么也听不清。人们纷纷跑来,孩子和老太婆在哭,大家七嘴八舌,阿库林娜躺在地上不省人事。最后,男人们、木匠和跑来的管家爬到阁楼上,木匠老婆说了二十遍:“我怎么也没想到,我去拿披肩,往里一瞧,看见有个人站在那儿,又一瞧,看见旁边放着一顶帽子,里子翻在外面。再一瞧,看见有两条腿在摇晃。我吓得浑身上下直发冷。有人上吊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样的事偏偏让我碰上了!我怎样扑通一声摔下来,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上帝救了我,这真是奇迹。真的是上帝保佑我。这可不是开玩笑!梯子那么陡,又那么高!我真会摔死的。” 凡是上过阁楼的人也都这么说。波利库什卡只穿着一件衬衫和一条衬裤吊在梁上,用的就是他从摇篮上解下来的绳子。他的帽子里子往外翻,也放在那儿。粗呢外套和皮袄脱下了,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边。他的脚虽已碰到地面,但他已断了气。阿库林娜苏醒过来,又向梯子扑去,但被大家拦住。 “妈妈,肖姆卡憋死了。”说话含混不清的小姑娘突然在屋角尖声叫道。 阿库林娜又挣脱身子,跑进小屋。婴儿一动不动,仰天躺在木盆里。他的小腿也不动了。阿库林娜一把将他抱起来,但婴儿已没气了,不再动弹。阿库林娜把他扔在床上,两手叉腰,突然哈哈大笑,笑得那么响亮那么可怕,吓得起初也跟着笑的玛施卡捂住耳朵,哭着跑到门廊里。人群又哭又叫地跑进屋里。大家把婴儿抢出去,动手给他按摩,但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阿库林娜在床上打滚,哈哈大笑。听到这笑声的人,没有一个不毛骨悚然。直到这时,看到聚集在门廊里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少,才懂得下房里住着些什么人,人数有那么多。大家七嘴八舌,乱成一团,许多人在哭,但没有一个在干正经事。木匠老婆还能找到没有听过她故事的人,于是又从头讲起,那意外的景象怎样刺激她脆弱的神经,以及上帝怎样救了她,她才没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死。年老的厨子身穿女式短袄,讲了老爷在世时有个女人投水自尽的事。管家派人去找警察局长和牧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波利库什卡 -
它老,人家年轻;它瘦,人家丰满;它寂寞,人家快乐。因此,它完全与众不同,是外来的,是另一种生物,不值得怜悯。马儿只怜惜自己,偶尔也怜惜别的处境相似的马。花斑骟马又老又瘦又难看,但这总不是它的罪过吧……看来不是。但照马的道理来说,它是有罪的,唯有那些年轻力壮和幸福的马,那些前程远大的马,那些身上每块肌肉都会无缘无故跳动、尾巴翘得像柱子那么高的马,才是一贯正确的。这一层道理,花斑骟马自己说不定也是懂的。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它也承认它是有罪的,因为它已经把一生过完了,它得为所享受的生命付出代价;但它毕竟是一匹马,眼看着年轻的马因为它进入老年——它们总有一天也会老的——而欺负它,它总克制不住委屈、悲伤和愤懑的情绪。这些马的冷酷无情也是出于一种贵族的感情。每一匹马的父系或母系都有显赫的斯密坦卡良种的血统,可是花斑骟马出身不明;花斑骟马是个外来客,是三年前用八十纸卢布从集市上买来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霍斯托密尔:一匹马和身世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三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三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生死之间,明觉时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莫名其妙的产生了两重感悟。 1、总觉得沙俄时期的作品距离当代生活已经很遥远。可是每每阅读到苏联乃至沙俄时期的作品,又总是产生奇妙的关联感。通过各方学者或专家的讲话,貌似在那个特殊年代茁壮成长的“建设者”,是个读书的就得读过托尔斯泰,卡夫卡也...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8分 658人读过
-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6)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4年11~12月出版的外国文学 (鲸岛)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Halcyon)
- 托尔斯泰-书 (jimmy198360)
- 翻译家臧仲伦 (kafka)
- 藏书 (仓木丶麻衣)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三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鱼更 2017-03-19 22:02:41
帕慕克曾说过没有什么像文学一样“迅速、彻底地穿透生活的缝隙、洞穴和无形的鸿沟”——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令我感受到这一点。喜欢《伊万·伊利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和《霍尔斯托梅尔——一匹马的故事》。
1 有用 Prayer(严谨版 2021-12-30 23:14:55
《伊万·伊利奇之死》写的真好,臧老译得也完美,「你过去和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不过是向你掩盖了生与死的一片虚伪和一场骗局罢了」 《克莱采奏鸣曲》一部献给婚姻的死亡奏鸣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谢尔盖神父》可能是托翁自己一直在找寻的东西。 这三部中短篇都是读完让我觉得震撼的。
0 有用 阿伦 2022-02-01 12:10:32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暴风雪》《卢塞恩》《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关于大自然、人性、婚姻、家庭、死亡的思考。
0 有用 范德一彪 11.11 2022-02-17 10:50:19
朴素的劳动人民面对死亡自然平静,虚伪的贵族面对死亡则怯懦虚伪。要怎样了生死呢,托翁的答案不言自明。
3 有用 Blue Casket 2020-06-08 16:12:21
托尔斯泰的中短篇是真正脱离了那“老爷式文字游戏”范畴的。相比较之下,他的长篇总是过分地稀释了他那本来就不怎么深刻的思想内容。“托尔斯泰努力想要超越这个世界,却没有被上帝赋予信仰(灵性),却有一颗想要顿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