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谱系 短评

热门
  • 64 村夫 2015-05-21 23:32:25

    每一句都是高潮。 尼采“胜过”海德格尔的地方,在这部著作里非常鲜明。关于“禁欲主义”和哲学的关系——岂不正是马克思在《提纲》最后一句话里所提示的吗?这两人又想到一块去了! 

  • 47 刀叢中的小詩 2017-12-20 14:20:41

    是书可以打通马教和耶教的一些联系。二者相同一点的是其思想或教义不是源于爱,不是源于圣灵;而是源于恨,源于怯懦,源于一种残酷的本能,源于一种对高贵价值的反叛,源于一种没有理想的理想。读是书,对于《旧约》里的那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上帝就有些新的认知了;我对基督的不确信,最直接的原因是源于他在《新约》里对不信者或他信者的那种恶毒的诅咒。

  • 36 Shayne 2015-12-13 03:56:49

    尼采试图在形而上学领域实现的倒转,却突出地体现在道德的领域,其核心是对价值的重估。通过将主导性的道德规范揭示为虚无主义的、压抑生命力量的,尼采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观和政治观:与其说文化的目的在于满足作为生命的必然性的需要,不如说它在于创造的欲望,在于超越了必然性的东西——据尼采说,希腊艺术家偏爱自己创造的灵感,却感到创造本身不可避免地涉及工具性的、匠人的工作,这种必然性一直都与耻辱联系在一起。进而,一个文明的高度,应以这一文明中最优秀者的高度来衡量;如果为了最优秀者与必然性的脱离而奴役其余所有人,这也好过让每个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然,这不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因为尼采并不认为任何实际掌权者是最优秀者:事实上,根据强者与弱者的关系,后者倒是必然以虚无主义价值腐蚀并禁锢前者,从而为自己赢得统治地位。

  • 18 安提戈涅 2020-03-14 18:37:32

    更喜欢一二章,读第三章禁欲主义的时候,没有读到第一章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里那样具有戏剧性的逻辑反转的论证,也没有读到第二章里从债权人/债务人关系推导出造神仪式与虔敬心态的那种整体性风格,第三章显得更意气用事。尼采将道德研究还原为道德发生史的研究,他潜在的最大敌手是基督教,但论证中展现出更为宏大的打击面。在善与恶的作为人造物的发生史上,主人道德依据自身发展出所谓的好与坏(类似于查尔斯泰勒的“蓝图”),而奴隶道德则翻转过来,将受苦发展成一种神学(我称之为苦难神学),我觉得尼采对前者演变为金发野人的批判远不及对后者这种自戕式的神学的憎恶来得强烈。第二章里谈及痛苦/遗忘问题也很重要,可见、可忍耐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什么?这两年反复读欧洲早期文学也注意到这个现象。论及“贞洁”之处显然启发了福柯。

  • 12 橘 きよあき 2016-08-21 12:01:20

    「罗睺罗(Rāhula) 诞生了,枷锁出现了。」鸭师:一副简单却惊骇的图案,它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宏大地展开,以历史学的、社会学的方式(福柯),或者以地形学的、生物学的方式(德勒兹)。系谱学成为了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方式,一种不同于反对辩证法的历史观。

  • 8 Lincredible#0 2017-05-20 21:19:34

    读完尼采的感觉就是:难得糊涂,但更难的是清醒。清醒很珍贵,因为真正的清醒带来的必定是自我毁灭。

  • 8 Hikari 2018-08-06 20:41:21

    生活20年,看着人条分缕析地揭穿道德的面具,屏息的心惊动魄。要是我这么有才我也要疯。

  • 6 哭之笑之 2019-08-06 17:52:56

    尼采的哲学,才是奴隶的哲学。唉:-(

  • 4 Julia 2018-11-30 16:39:43

    我在想,在忒修斯杀死弥诺陶洛斯之前,有多少雅典人敢于意愿献祭不是唯一的办法?比起怪物的强大,每年七对童男童女是不是更死于自己人的无知(因而)软弱?——被剥夺生命之后如果连“牺牲生命”这一行动的价值也被取消,这才是一出无聊无谓至极的悲剧惨剧。

  • 7 吴起 2017-01-12 23:45:33

    尼采像是一个穿越到洪荒时代生活了数百年又重新回来的巨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打破了所有的幻象,在他身边,似乎一切的事物、概念、思想、观念都被迫漏出了原型!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归结到“人”这一核心的命题上。尼采对善恶概念的区分,对刑罚和良知谴责的解析,对禁欲主义祭司的判断都让每个人不寒而栗!每一句话都在伤害着活生生的人类,而目的在于打破所有粉饰、虚伪、假象,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人不害怕苦难,他害怕自由,因为在自由中他要面对自己!因此,他选择把自由交给上帝!整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启发远大于我目前所能表达的,而且尼采实在是太可爱了,太幽默了,太原始了,太暴力了,太好玩了,阅读过程中经常为他的一些言辞所打动,或哈哈哈哈大笑。一定要好好消化一下这书,改天搞出一篇相对完整的读后感。

  • 5 星野变 2016-06-08 22:49:11

    谱系学的建立是为了重估一切价值,尼采洞察的是不同的关于真理的话语背后相同的虚无并因此呼唤一种全新的道德和全新的人,呼唤用能动的权力意志去克服生命之否定……只想说真是太精彩了TVT

  • 5 源千代 2016-02-01 02:41:18

    每次对尼采作出误读(比如对几乎每个概念都保持怀疑),都会发现他出现在脑子里,不耐烦地敲着桌子喊:错啦!错啦!(那样就是虚无啦!)/立场如此鲜明又时时在秀,可他是自冶的,且逻辑缜密,让构建一个完整的尼采的尝试非常有趣。/有些论证大开眼界,对后人产生影响的部分也能清晰地找到,并让我对后人(能如此发展这些不起眼但新颖的理论)也心生敬佩。

  • 5 Blackspirits 2018-12-07 21:27:24

    第二、三章明显好过第一章,这个版本翻译不太好。马刺,真理与女人的关系有意思。尼采哲学有意思的是如尼采所说,“真理只是一种意志的显现”,所以你可以怀疑尼采,同理可以怀疑所有哲学家。

  • 5 keensword 2020-11-23 10:42:31

    关于道德的起源的虚伪看的过瘾。犹太“祭司”民族的立论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因此鄙夷犹太人就显得局限了,为何价值观可以被颠覆呢?这是更根本的问题。关于“快乐”的来源——尼采认为是他人的痛苦。喜剧理论中也有这种毛骨悚然的判断。对于祖先和神灵的亏欠感造就了“良知谴责”,这反逻辑——如果成立,那么“良知”应当可以被认识的,这又与他的道德虚无相悖了。我以为道德虽不高尚,也不可耻,作为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共同认知,不需要如此强烈的批判,强烈情绪下近乎病态的咆哮式行文,是我不喜欢的地方。

  • 5 Γιου 2019-03-24 23:51:21

    尼采对女人的轻蔑是西方哲学一脉相承的烂根。对刑罚起源强制记忆主动遗忘的论述有点意思。末了还不忘黑一把瓦格纳哈哈哈

  • 2 2016-05-16 16:44:55

    简直是精彩绝伦。第一章分析价值标准的转换,第二章分析罪欠、良知等概念的起源。第三章对沾染了禁欲主义理想的宗教、科学、哲学等等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攻击。尼采的心理学虽然有些脑洞大开,但真是开创性的有见地!

  • 1 出何典齋走狗 2015-07-28 22:06:13

    五年后重读新译本

  • 1 Sternhaufen 2017-11-16 14:15:28

    新译本好很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