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的书评 (29)

丁丁 2022-08-15 21:01:36

《我弥留之际》|人类的悲歌回荡在黑沉沉的大地上

一百多年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们这个时代,大家各自分散成个体,每人都隐进自己的洞穴里面,每人都远离别人,躲开别人,把自己的一切都藏起来,结果是一面自己被人们推开,一面自己又去推开人们。” 一百多年过去了,陀翁曾经写下的孤...  (展开)
拱廊街计划。 2022-04-24 20:15:10

李文俊译本与蓝仁哲译本的差异评析(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英语原文(P27 Peabody):that pride, that furious desire to hide that abject nakedness which we bring here with us, carry with us into operating rooms, carry stubbornly and furiously with us into the earth again. 李译(P39 《皮博迪》)...  (展开)
虫虫 2018-05-08 13:49:33

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并没有那么晦涩,通过十几个人物的独白基本可以抓住故事的主线和人物性格,梳理一下情节: 艾迪是小学教员出身,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煎熬,终将撒手归西,小说便以此开篇。艾迪是本德伦家五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家乡...  (展开)
茶宴1111 2015-04-11 00:59:03

荒原---我弥留之际

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展开)
Nittin 2022-05-30 22:22:43

泥河中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终于连贯且理解地读完了《我弥留之际》。距离第一次读它到这次,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第一次翻开是18年夏天,当时只觉得边读边头脑堵塞,分不清谁是谁。这是因为面对陌生的角色,《我弥留之际》地写法显然一开始没有给予充分的篇幅使得读者在其心间建立起每个角色较为稳固的图...  (展开)
拱廊街计划。 2022-04-24 20:16:07

李文俊译本与蓝仁哲译本的差异评析(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二个例子: 英语原文(P46 Darl):In a strange room you must empty yourself for sleep. And before you are emptied for sleep, what are you. And when you are emptied for sleep, you are not. And when you are filled with sleep, you never were. I don’t know wh...  (展开)
Hilda 2020-11-16 11:04:48

弥留之际,属于神的时光

福克纳的第一本。 开始读福克纳,这个作家我真是拖到了天荒地老的感觉,明明是马尔克斯最爱的作家,而马尔克斯又是第一位我通读完作品的作家,在我的阅读地图里应该属于最早被打通的关节,可是却一直没有打开的契机。/开始喽~ 我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遇到特别爱的书时,就...  (展开)
云中雨 2020-04-19 13:34:29

清空计划之《我弥留之际》读书随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随想 看到前言的介绍小说按照不同人物的述说来叙述整个故事,我还以为会是《罗生门》般的不同视角的多重真实,等真正看到小说的时候才发现这两者根本是不同的。《罗生门》就像是平行世界的多重演绎,而《我弥留之际》则是单线而又错综复杂,通过不同人物的心理诉说展开描写...  (展开)
可达鸭 2017-11-04 01:38:50

《我弥留之际》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花了3天把这本书给读完了(是真的读),最近在练习普通话,然后在看书的同时就一字一句的读了出来,读完这本书我只有一个想法,嗓子疼。其实在我看来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容易读懂,太多外国名字了,然后每个章节都是不同人物来讲述,都感觉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人,但是读完了以...  (展开)
滿君_Alex 2017-06-15 17:18:36

As Whom Lay Dying

自己当初因为读不下去《喧嚣与躁动》就放弃Faulkner实在太傻了,他对语言的掌控和情节张力的把握都完全是大师级的。 如果说Raymond Carver的意识流,是读完之后你会忘记剧情,只感觉文字在你身边缠绕,Faulkner就是利用意识流的方法讲了一个让你闭上眼就能串起各种剧情,脑海中...  (展开)
泡芙花 2024-05-21 00:38:13

想不出标题

这本书让我感到译版真的很重要,好的翻译为我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不好的翻译把门给关了还要踹我两脚。以后见到译林出版社和蓝哲仁我就要慎重考虑了,真的太难绷。我全程都能感觉到福克纳的笔力,人物塑造,整体结构,表达的那种对生与死,对存在的思考与诘问。但是仍然觉得...  (展开)
xiaoxiao 2023-09-23 19:11:12

一场“成功”的报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生活的荒谬,没完没了的受苦,这是一场“成功”的报复。全报复在自己孩子身上了。 达尔是被这家人逼疯的,母亲不爱他,他也就不爱母亲,他想解脱一家人,放了火,珠尔恨他;杜薇因他知道了自己的秘密而恨他,告诉了谷仓主人放火凶手;他父亲为了不让谷仓的人找麻烦,打算把他送...  (展开)
忘川 2023-09-22 23:16:20

我弥留之际

字数不多,读了一头雾水,同时好像又有那么点意思。不过这种多角度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还是挺新鲜的,每一篇都可以独立阅读,每一篇用的都是第一人称,就是主题不好找,感觉有好几个主题,感觉又好像没有主题。 《我弥留之际》一部家庭小说。美国南方家庭本德伦一家在灾难中道德...  (展开)
蔺灯 2023-07-14 17:39:41

准确来说是根据《审查官手记》对比阅读完《我弥留之际》的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审查官手记》下称“前者”,《我弥留之际》下称“后者”) 做这个对比的起因是在前者的封底上看到的书评:“葡萄牙版的《我弥留之际》,但更具野心。”然鹅我对葡萄牙历史和基督教文化都不甚了了,两本书看完的感想还是那句话,给自己建立广阔的阅读语境真的很重要…… 两...  (展开)
welt am draht 2023-04-24 17:48:27

蓝李译本选择问题

bg:普通读者,微信读书上阅读,仅对比译本可读性,无原文对比 结论:推荐蓝译 以下为同段对比。 (正文第七章末段) 李译: 蓝译: 细节对比(第八章第二段) 李译: 蓝译: 结论:可读性与情节完整性方面,优选蓝译。 在出版社选择方面,蓝的译者序严谨有余,精彩不足,个人...  (展开)
E.E.L.I.N 2022-10-05 06:57:50

评《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此生永恒的、长久的解脱还没来到,圣恩还未降临。 得有两个人才会生出你,可人却是单个儿地死去。整个世界就会这样渐渐完蛋。 这是一种自尊心理,一种狂热的欲望,人们用来掩盖与生俱来的赤裸状态,人们进入手术室要面临的状态,人们又顽固不化、愤愤不平...  (展开)
高铁牛是你霸霸 2022-03-13 09:34:24

浓缩的平凡史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采用多角度叙事来勾勒一个完整的故事,书名《我弥留之际》中的“我”指的是艾迪,也就是这个大家庭的母亲,但是整本书只有一个章节是艾迪本人的需求。 书中蕴含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史诗传统,借用了《神曲》《奥德赛》等中的很多意象,虽然表达的是不同的象征意义。 1.非人类...  (展开)
Joederella 2022-02-22 07:58:19

意识流,悲喜剧元素以及早期女性的觉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弥留之际》是一本非常适合初次接触意识流小说的读者。它短小但并不晦涩,不要求太多的背景知识去理解。小说由59个章节组成,每一个章节为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这些独白将每一个人物的意识活动赤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人的意识是可以完全跳脱于时间顺序的,所以它们有时是倒...  (展开)
卫木木卫 2020-04-21 00:22:43

生活是可怕和疯狂的求死旅程

真是可怕,独白写出了每个人内心最隐秘的地方,写的是平凡普通人的疯狂与虚无,引起的是无数平凡普通读者的代入和揣测。所谓善恶自见分晓,本就是一桩无解的苦难。说不定更让人不清楚活着的意义,怀疑自己是否心术不正,那这岂不是一本劝退的书,让人早早精神死亡,陷入弥留之...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9条)

订阅我弥留之际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