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与病态 短评

热门 最新
  • 61 环形废墟 2019-01-14 15:08:51

    告即将阅读此书的友邻:如果没有背景知识,一定要先看完文末福柯的序和阿尔都塞的引言,然后阅读一下译后记,否则直接进入论文就会死在作者的观念史追溯和大量医学研究引用中......【1】作者最牛逼的地方在于,通过细致的科学史追溯,澄清了一个当前的医学概念是如何产生以及被一步步体制化定型的,而要重新赋予这一概念意义,就要在这么一条广大的历史长河中和每一位前人搏击。这也意味着,百年之后以这种思路写作博士论文,在文献上的工作量会大到无法想象......【2】作者的大致观点在于,“正常”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生命价值标准,而是生命在环境中能够自然生存的一种状态,因此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正常”。与之相应,“病态”不是“正常”的“缺失”,而是生命体在环境中生活标准的降低。

  • 16 Benjamin Rush 2018-11-11 22:51:32

    如何理解作为正常的健康?康吉莱姆一句话点破之:“持续健康是一种标准,而标准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 15 艾吉奥 2016-05-29 01:31:03

    康吉莱姆是福柯的老师,所以才关注他,其实这里面存在着汉语语境中有趣的知识传染途径。某个思想家在国外流行,留学的人就可能把他转销到国内,一旦此人大热,跟他相关的种种都会成为热点,刚开始翻译的人也会水涨船高,这种现象在国内哲学界比比皆是。翻阅康吉莱姆的这本书,让人觉得很多时候研习哲学的人视野受限了,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点就是没有详细的背景材料以及为我所用的积极进取心。

  • 2 梧鸣室 2023-11-17 00:44:20 北京

    这本书真的读得很累摘得也很累,终于结束时候长出一口气像跋涉过太漫长的战斗,但翻越过众多医学名词术语案例论述之后,真是一次智识的提高。康吉莱姆是德勒兹和福柯的老师,相比后两者国内对他的译介实在太少,看了看甚至英译本都不好找,这实在不公平,一个哲学家有意关注医学问题,并进行一种科学史写作,是非常具有学术视角与方法上的开启意义的,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等书摹仿的渊源。 更莫提他的观点还那么有意思,全书在我看来最妙的一段是四三年论文中将正常定为能够面对不同挑战的潜在能力,一个人越健康就是说他容许生活风险的空间越大,一个病人(譬如说断肢之后)经过治疗恢复了但却从此丧失了能够运用他尚未用及的潜力可能,以近视在航空中才成为问题提出意识到病态的时候恰恰可能正是生活世界扩张的时候,好乐观的解读

  • 6 袖手人约翰 2017-02-24 13:18:51

    康吉兰的“正常”概念是动态的,个体性的。类似于CS中的“鲁棒性”。康吉兰确实有前福柯的相对主义色彩,不过本书毕竟是一篇医学博士论文,口味很重,没事不要乱百度专有名词。福柯的序很棒。翻译一般。

  • 1 muqmuq 2020-03-17 11:09:08

    病态:周遭世界与陌生世界的门槛

  • 1 玉米的名字 2021-03-09 19:57:15

    看完福柯的序,清楚了库恩的“科学革命”和“范式”在思想史上的准备。但是正文是真的看不懂多少……

  • 1 小核桃 2018-03-09 18:05:21

    否定性的生命经验,及其认识论上的重要价值。

  • 1 明天就去逛公园 2018-06-25 12:27:52

    不太适合现在的我,翻译也好,关注的议题也好,我都还没准备好去面对。可能2019年会再看一遍。

  • 1 echo韩 2020-08-31 00:14:14

    老知识考古学了,第一部讨论标准及标准的形成,第二部引入了“社会”这个“外部”——这大概是最具马克思色彩的一步。就是翻译看得我目瞪狗呆

  • 1 通风口的床 2020-12-08 15:57:17

    生理学的规范来自于病理学产生的新标准,否定生产性。翻译有点生硬。法国科学史太需要多了解一下

  • 1 社会正义武士 2020-01-05 20:16:46

    主要是在搞价值重估。把正常、病态这些早先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里被认为能够客观呈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展现出来,从而把这些概念重新价值化。由此高扬一种不可缩减的内在和整体的生命科学,这种生命科学提醒着生物学、医学这种以生命为对象的学科应该时刻注意到,自身的对象并非只是一种可以化约为物理或者化学的事实,而同时也是一种价值。43年的正文看得很高兴,但是20年后的补录就感觉比较难了。

  • 0 寒枝雀静 2021-05-27 20:57:27

    B/ 适合我这种总有零零碎碎疾病焦虑的人反复阅读了:D 还是会很惊讶这种材料编织的细密程度。马舍雷的解读确实还算比较贴切,某种程度上还是通向斯宾诺莎或尼采的。以及,福柯的序真好啊!

  • 0 孟诸 2020-04-21 16:04:44

    “人体解剖是🐒体解剖的🔑

  • 0 西西弗 2022-03-07 17:00:14

    醍醐灌顶。正常代表的是一种价值/标准,疾病状态代表着生命价值/标准的降低。如果没有正常状态,那就不存在非正常状态,如果所谓的正常没有负荷价值,那么人们所能定义的就只有变化或者差异。健康是安全和保障的总体,保持健康状态意味着可以生病以及康复,持续的健康是不存在的。

  • 0 xxtmz_saint 2022-01-18 17:54:31

    康吉莱姆的博士论文部分。

  • 1 周虎 2022-05-10 21:28:31

    “健康是器官的沉默”

  • 0 诗凛 2022-05-31 22:13:31

    以后再看一次吧,真是被里面引用的人物给搞疯了 里面提到一个例子提到 如果说使用药理学方法带来的睡眠以及正常睡眠有正好相似的现象学,那就是错误的。正好类似的方法广泛存在于精神病学,因此产生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抑郁症的5-HT假说...

  • 0 优雅的阿尔贝多 2022-11-15 11:19:29 湖北

    正常与病态不是一种决定论,而是人为的价值,它们在机体构造自身所处环境的过程中,通过“适应”的方式被生产。在关于生命的知识的价值体系中,病态是第一位的;通过病态的人对患病前状态的追认,正常作为标准才得以确立。 比起结论,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在对科学史概念的考察中提出的一种历史意识和历史方法,后者即福柯所谓“非连续性”的话题。对康吉莱姆来说,科学话语中的错误标记了一种时空维度,因为“错误—纠错”的认知过程暗中也为科学史划定了分期。以后人的眼光看,构成一个概念史阶段的只能是一种错误的知识。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这篇医学博士论文为何沉迷于廓清科学术语,以及其行文风格为何如此令人熟悉。 康吉莱姆是一位教育家。他对一众法哲人的培养功不可没,但他能否在学术史之外,在后辈的高大身影之外获得重视仍将是可疑的。

  • 1 不是假发 2022-09-19 11:10:54 上海

    人的生命是有无数个norms的,不能仅仅使用医学上的norm去判断人是不是正常的、健康的。 康其实并不反对技术,他想说的是:不是说我们要用技术手段去达到医学规范下的那个正常。这种通过技术治疗来达到的状态是一种新的norm。 他想打的靶子,就是临床医学的自然科学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医学上的norm。并且很多生理学家认为,病理学是为了生理学服务的——康很反对这种观念,他认为病理学是为了临床的。 如果把量表把人的生命框定了,那么生命的力在哪里?能动性就不见了。他认为,能创造一种新的norm,那就是健康,才是有生命的活力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