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悼艾米丽的玫瑰的书评 (15)

御茶之水 2015-07-20 12:52:58

玫瑰的名字

“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如是说。 那么,即使被污辱,即使被损害,乃至枯萎乃至残缺不全,玫瑰也依然是玫瑰。因为它仍留存了一缕芬芳,作为它存在过的证据。 《致悼艾米...  (展开)
李凤阳 2015-07-21 15:07:42

呼吸与心跳的声音——读福克纳《干旱的九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天气与心情 九月的傍晚,有一件事像燎原的烈火一样,在杰夫生镇里迅速传播,它激发起了人们焦躁的情绪,这情绪既压抑又狂暴,就如同暴雨袭来前的闷骚天气。但暴雨并未降临,这依旧是一个干旱的九月傍晚,人的心情被火烧火燎的天气炽烤得没了一点水分,似乎随便滴落一颗火...  (展开)
阿枣 2015-10-12 19:15:50

福克纳的第二次启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初福克纳想当一个诗人。这一点通过一些比喻(“她的双眼……如同两颗细小的煤球塞进了一大块面团中”)、一些描述(“她吹咖啡的样子,仿佛要把嘴唇上的颜色全都吹走一样”)隐晦地流露在了他的小说中,但也仅仅止步于此。他用一个常见于诗歌爱好者的口吻说:“短篇小说仅次...  (展开)
西北偏北 2015-06-09 09:36:18

译作是个馍(转自张和龙《中华读书报》)

在当代作家莫言的眼里,翻译作品都是“翻译家嚼过的馍”。其实,译者只是先把馍嚼碎了,然后又做了一个馍而已。说白了,翻译就是个嚼馍、做馍的活儿。也许,很多译者自以为保留住了“原汁原味”,但此馍已非彼馍也。这一差异正是解构主义译学家们所极力强调的。从理论上讲,这...  (展开)
李凤阳 2015-04-27 15:29:37

和译林社刚出版的版本比对了一下,篇目区别挺大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和译林社刚出版的版本比对了一下,篇目区别挺大。悦经典系列的《致悼艾米丽的玫瑰》包括的篇目有十二篇,分别是《干旱的九月》《致悼艾米丽的玫瑰》《夕阳》《卡尔卡索纳》《昔日的女王》《红叶》《纵火案》(又名《烧马棚》)《沃什的怒火》《荒野老熊》《猎熊趣闻》《卡尔卡...  (展开)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 2018-04-11 16:58:25

福克纳怎样把短篇变成长篇

最初福克纳想当一个诗人。这一点通过一些比喻(“她的双眼……如同两颗细小的煤球塞进了一大块面团中”)、一些描述(“她吹咖啡的样子,仿佛要把嘴唇上的颜色全都吹走一样”)隐晦地流露在了他的小说中,但也仅仅止步于此。他用一个常见于诗歌爱好者的口吻说:“短篇小说仅次...  (展开)
和猿 2016-10-18 18:55:21

致悼艾米莉的玫瑰,或曰绝望之爱

转帖:致悼艾米莉的玫瑰,或曰绝望之爱 撒马尔罕的金桃 威廉 福克纳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决不是因为《喧哗与骚动》或《押沙龙,押沙龙!》这样一两部作品。我们为之深深倾倒的,是那个写出了《八月之光》,《圣殿》等一切系列长篇小说和几百个短篇小说的福克纳;是那个...  (展开)
辉%虹 2015-04-03 17:22:14

译本很有价值

这本书的翻译张和龙是上外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可以称得上新一代英美文学研究翻译的大家了,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语言华丽,那些如幽灵般繁复悠长的句子,看起来如同一团乱麻,让人难以理解,头疼不已。张老师在前言中提...  (展开)
天晴风暖有云闲 2021-03-02 17:15:59

福克纳让我爱上短篇小说

最喜欢《沃什的怒火》和《昔日的女王》。福克纳是男性作家里少有的对女性苦难刻画的鲜活又没有居高临下的同情视角的。他笔下的美国南方,跟他本人一样充满了矛盾和破败的美感。沃什的孙女着墨极少,但短暂一生中的不由自主和无意识、被物化的可悲命运却清晰的悲怆苍凉。 在《幻...  (展开)
别想找到我 2017-04-20 16:51:06

拥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的失去他

福克纳造诣之伟大,技法之诡谲自是不必我一一道来。 但读他的书,总觉牵肠挂肚,似是开启了一场漫长的虐恋。他不停的让你说出自己的欲望,而他,始终拒绝满足你。 他在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切换形态,你追随着他的脚步不断突破自己心灵的桎梏,当你快失去自我,他偏又给你一丝喘息...  (展开)
山楂小豆豆 2016-04-26 09:27:02

从文学看人生

去年读过其中两三篇的英文版,尤其是《致悼艾米丽的玫瑰》,当时印象颇深,读完仍在思考标题怎么翻译,“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显然欠妥。 福克纳作品语言华丽,那些如幽灵般繁复悠长的句子,翻译起来简直太难。这次看了张和龙教授的翻译,顿然觉得佩服的五体投地,文...  (展开)
poetics315 2016-04-18 19:09:37

不一样的玫瑰

作为20世纪前半期美国的一位卓越的作家,威廉·福克纳是的作品常被看成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巅峰之作。而他的经典短篇更是脍炙人口。福克纳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均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赋予了他作品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形象来...  (展开)
小溪悠悠 2015-05-06 08:41:44

“南方文学”这个流派有他在就够了

首先是书名,一开始对这个译名有所质疑,明明通译都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是看了序言之后就知道了,这个翻译不仅更简洁,也是含义更多更贴切,心服口服。福克纳的短篇素来出版较少,且译本比较单一,能看到一个新译者名字,当然,而且是靠谱的,感到很高兴。 福克纳...  (展开)
西北偏北 2015-03-24 16:03:40

序言摘录

二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威廉·福克纳,授奖词中对他做出的评价是他“对美国现代小说艺术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虽然这里的“小说”主要是指长篇小说,但其实福克纳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同样无与伦比。在福克纳看来,短篇小说是“仅次于诗的要求最严...  (展开)
老外 2015-04-07 15:33:04

沈从文与福克纳之比较

中国作家中我最推崇的是沈从文,虽然沈从文与福克纳,国籍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和湘西系列却隐隐相互呼应,透过完全不同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那种从淳厚的乡村生活与近代文明的强烈对照入手,对日常生活背后普通人命运的关心,简直是不谋而...  (展开)

订阅致悼艾米丽的玫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