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未能撼动世界的十年(1980-1990)
译者: 孙成昊 / 张蓓
出版年: 2015-1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ISBN: 9787509768860
内容简介 · · · · · ·
二战以来,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像是绕着圈子的相扑手,不断找寻着对方的弱点。官僚主义、互相的恐惧令它们无法冷静地思考,海洋、陆地、天空甚至太空都成了它们打斗的场所。然而作为处心积虑才得以“获胜”的美国一方,在面对苏联的轰然崩塌之时,竟然是大为惊讶。苏联解体前的诸多端倪何以被彻底忽略?美苏双方的情报信息中究竟有多少误解与错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猫鼠大战”中,最该保持客观的情报机构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诚然,“胜利者不受审判”,但这份错愕与尴尬仍然化作了一连串的迷思,待人探察。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受访者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官员,一场神秘知情人的隔空对话将在本书中精彩呈现。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1980~1990)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从历史的源头进行考察,先从客观原因出发,历数了美苏之间的种种矛盾与误解。自二战以来,这种不和谐主要体...
二战以来,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像是绕着圈子的相扑手,不断找寻着对方的弱点。官僚主义、互相的恐惧令它们无法冷静地思考,海洋、陆地、天空甚至太空都成了它们打斗的场所。然而作为处心积虑才得以“获胜”的美国一方,在面对苏联的轰然崩塌之时,竟然是大为惊讶。苏联解体前的诸多端倪何以被彻底忽略?美苏双方的情报信息中究竟有多少误解与错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猫鼠大战”中,最该保持客观的情报机构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诚然,“胜利者不受审判”,但这份错愕与尴尬仍然化作了一连串的迷思,待人探察。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受访者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官员,一场神秘知情人的隔空对话将在本书中精彩呈现。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1980~1990)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从历史的源头进行考察,先从客观原因出发,历数了美苏之间的种种矛盾与误解。自二战以来,这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武器的不断升级,尤其是核威胁的出现;另一方面,历史记忆的残渣似乎又误导了大众甚至是决策者的思想。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美苏安全感的缺失并使双方无休止地相互猜忌,令军备竞赛陷入了病态的疯狂。接下来作者又将注意力投向了主观的因素,讲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们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偏见,抱定苏联是“邪恶的帝国”这一理念,不断对其进行打压。在苏联逐渐显露倾颓之势时,美国无视其虚弱,乘胜追击,依靠高科技的优势大大消耗了苏联早已濒临崩溃的国力,进一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最终苏联轰然崩塌,然而由于在这之前情报一直未能被准确地传达,致使这种看似欢喜的结果在美国的官员们中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详述完苏联崩溃的历史渊源与进程之后,本书又展开了分析,回顾了苏联解体前的各种不祥之兆,紧接着书中又解释了美国为什么没能看到这种不祥之兆。本书在最后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详细阐述情报与政治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说,在这场疯狂的竞赛中,以中情局为首的西方情报机构看起来似乎掌握着某种能左右局势的神秘力量。作为信息资料与分析评估的提供者,它们最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然而从结果来看,情报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始终是边缘化的。情报的政治化使得少数进行了理智判断的情报人员被冷漠地撇在一边,也使得情报机构始终无法摆脱自身的命运,即沦为决策者证实自己想法并游说他人的工具。
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从现实的状况反思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认为当今的美国的情报机构并没有从苏联解体事件中得到教训,依然没能成功发挥其作用,因而使得时隔十年、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事件,意外地关联了起来。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阿尔贝尔,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官员。
兰·埃德利,以色列著名记者、作家,对军事情报学颇有研究。
目录 · · · · · ·
核恐惧对情报机构的影响
核竞赛的开端:朝鲜战争
第二章 迷思
欧洲:华约档案中的西方威胁
列昂诺夫和克格勃定义的国际恐怖活动
第五章 不祥之兆
苏联内部的民族问题
军事威胁和苏联红军的表现
第六章 为什么西方没能看到不祥之兆
失败的情报搜集、情报评估
对苏联经济状况的过高估计
夸大的军事力量——苏联危险
情报机构是否出现失误
第七章 政治和情报
对情报机构及其作品的态度
克里姆林宫也不相信情报
美国政府内部就苏联意图的分歧和斗争
乔治布什在莫斯科和白宫
第八章 战略情报的实用性
苏联崩溃之后:战略政治情报地位的贬值?
情报机构失败?中情局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苏联解体之后的情报机构
后记 从战略盲点到行动失误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良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言 纵然我知道历史是由人铸成的,但当作者在标题中就明确地指出西方情报机构在苏联解体中扮演着某种角色时,我仍然感到惊奇。因此我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撰写读书报告的书目。本书的主题清晰明确,作者参阅了大量资料,从另一个侧面剖析了冷战历史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且联系十... (展开)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的关系

评论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买书要趁早。 | 来自蕾丝鞭。 | 2017-02-26 | |
我就好奇了,那几个书评的是不是水军? | 来自总舵主 | 2016-12-1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Routledge (200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Routledge (2014)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展翘Zinkiu 2021-01-16
读了两章弃了。才疏学浅,无福消受。
5 有用 阿布 2015-02-28
因为是伪命题,本书离题万里:西方情报机关与苏联解体有毛关系,这些家伙在“未能撼动世界的十年(1980-1990)”尸位素餐。两位以色列作者承认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事实上就是把这十年的世界局势剪辑了下,最后又扯到拉登和911事件中情局的失职,总之,非常不专业的一本书。
2 有用 FainT 2015-07-07
D526/7227 参考 普通6.19还 静安
1 有用 袁大包 2015-06-06
但就资料收集整理来说,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整本书强调的其实就一句话:因为苏联有核武器对西方构成核威胁,所以西方各国情报机构都没想到苏联解体的如此突然,用序言的话来说就是“我太惊讶了”。
0 有用 乌鸦 2019-02-23
在一众“历史必读经典”中,最不喜欢这本。因为感觉是把几页的内容硬生生弄成一本厚书。 不过观点还是挺新颖的,西方情报机构没有及时意识到苏联的崩溃,导致美苏对抗白白多延续了十余年。 一本可以和博弈论,囚徒困境,黑暗森林法则相关联的书 一个有趣的问题:吃鸡游戏最后活下来的一队可以互相伤害的话,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你会打死你的队友吗?你能保证不被队友打死吗?
0 有用 展翘Zinkiu 2021-01-16
读了两章弃了。才疏学浅,无福消受。
0 有用 M_lambda 2020-12-20
(当娱乐读物看的就不打分了
0 有用 Nauhc 2019-10-21
让我想起了大学写论文,把所有沾边的资料文献一股脑剪辑堆砌在一起。。。
0 有用 乌鸦 2019-02-23
在一众“历史必读经典”中,最不喜欢这本。因为感觉是把几页的内容硬生生弄成一本厚书。 不过观点还是挺新颖的,西方情报机构没有及时意识到苏联的崩溃,导致美苏对抗白白多延续了十余年。 一本可以和博弈论,囚徒困境,黑暗森林法则相关联的书 一个有趣的问题:吃鸡游戏最后活下来的一队可以互相伤害的话,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你会打死你的队友吗?你能保证不被队友打死吗?
0 有用 珀斯 2018-10-27
全新的视野。里面对于意大利和法国的IA揭批,很有意思。当年贝卢斯科尼的所谓花边新闻,是不是背后有意呆利的IA在作梗,搜集黑材料。对多党政治下的IA来说,最危险的两件事,一是内有鼹鼠,二是不听话,不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