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画的眼睛.1》的原文摘录

  • 写在画面上的“杨・凡・爱克在此”的拉丁文,一般来说是画家的署名但在中世纪留下画家姓名的画是极少的,几乎见不到。只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署名的风气才渐渐盛行起来。这是因为人们开始注意到画家的个性,同时画家也想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这表明中世纪默默无闻的画匠们渐渐变成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家了。 (查看原文)
    洛克·loch 2020-03-21 17:04:41
    —— 引自章节:彻底的写实主义
  • 通常,中世纪被人们认为是以神为中心的时代,而文艺复兴时期则被认为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体现在绘画上,就是在画面中追求如实地再现人所见到的外部世界的写实倾向。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法兰德尔地区中这种倾向尤其明显,在凡・爱克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情形也是如此,它受到法兰德尔美术的巨大影响画家们力图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姿态或街上的景物,同时又对现实世界加以理想化,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对于人体,他们试图表现出符合“神”的标准的理想美。对于街景,他们则要表现出理想都市的优美和谐的气氛。 (查看原文)
    洛克·loch 1赞 2020-03-21 23:33:06
    —— 引自章节:彻底的写实主义
  • 在这幅画里的宗教性的象征也不容忽略。左边敞开的窗下有一只普通的桌子。桌子上随意地放着一些橘子、苹果之类的水果。这些水果好像被很随意地放着,如果我们不留意看的话就很容易漏掉。其实它们是有寓意的,象征着人类原罪之树的果实。“结婚”是教会的圣事,同时也和人类的命运紧密相关。人类冲破禁忌,触犯了原罪,自然就想要得到拯救。而这种拯救是通过十字架上的基督而获得的。在中世纪,人们常常将人的原罪和十字架的拯救关联起来表现。警如,描绘十字架刑的祭坛画下部,总要画上人类原罪的场面。还有,在十字架下,人们通常要画上亚当的形象(大多数是画成骷髅形的)。在中世纪,类似的画是非常多的。 在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里,真实的水果暗示了人类的原罪,它们同时也提示了十字架上的拯救。那镜子的周围刻有十个圆形的浮雕,它们描绘了基督从橄榄园的祈祷开始,经过鞭刑、十字架的道行、钉刑、埋葬以及后来的复活等十个受难的场面。实际上这些浮雕展现了基督如何在地狱里救出亚当、夏娃的过程,它意味着基督拯救了原罪中的人类。 (查看原文)
    洛克·loch 2020-03-21 18:13:17
    —— 引自章节:彻底的写实主义
  • 三美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左边动态幅度最大的美神。她胸前别着一个别致的胸针,头发松散地从肩上披到背后,衣服也格外华丽、内外起伏。她的整个姿态都显示了其激烈的内心冲动。从以上的这些特征来分析,很显然她应该就是“爱欲"”的化身了。与她对面而立的中间的那位女神,身上没有任何矫饰,衣服也极为朴素,表情严肃。毋庸多言,她无疑就是“纯洁”的化身。“爱欲和“纯洁"是一组含义相反的词。在画面中,正好在两者脸部之间的一对拉着的手,也像词义一样正反相悖。然而,她们又因最右边的另一位美神而协调统一在了起。所以,美包含着“爱欲”和“纯洁”两个因素,它是以两者的统一而出现的。用一位评论家的话来说,这是一组“辩证法式”的圈舞。 (查看原文)
    洛克·loch 2020-03-21 18:14:18
    —— 引自章节:彻底的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