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书评 (443)

艾扣扣 2014-12-17 22:56:1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人人都是盲人

毕飞宇在有关《推拿》的访谈中表示自己因身体的原因开始接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而当交往渐深,他却慢慢感受到盲人的喜怒哀乐其实同健全人没什么差别,于是他开始想写些什么。这之后的一次,当他推开推拿中心的门时,猛然意识到门外与门内还是有太多不同——有些东西在门...  (展开)
雷貝卡 2008-11-19 09:43:0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盲人的世界

“這里是盲人的世界——目光明亮的人们由此可以去想象世界的另一重面相:一切都看不到,没有注视没有目光的交流,只能靠声音靠手和身体去感受、认识和表达。” 故事展开于世界的一个小角落,一个“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便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所在。 多舛命运让他们与黑暗为伍...  (展开)
变形守望者 2014-12-03 09:26:5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毕飞宇:时光与天才相伴而行(独家专访)

毕飞宇:时光与天才相伴而行 采写/ 梁雪波 随着茅盾文学奖的公布,毕飞宇又火了。而他大概是今年最受媒体追捧的中国作家了。在3月份,他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共同入围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最终凭小说《玉米》英译本摘得大奖,17日在香港,毕飞宇参加颁奖...  (展开)
大脑一片空白 2015-03-04 17:40:2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看完电影和小说,然后和自己聊一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先看了电影,电影不错,接着看了小说,小说更好。 1、小说有更多丰富的细节; 比如都红对于留着沙宗琪中心的来龙去脉,还有和季婷婷的感情寡淡,还有沙复明和张宗琪之间的隔阂历史,这些都是电影中没要表现而丢失的。 2、小说几个故事平淡展开又高潮迭起; 电影里把小马的故...  (展开)
X!ao WangZi 2011-07-14 19:02:3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黑暗中的凝视,同样洞穿这个世界

长途旅途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在勾画直奔按摩房的情景了。 我的身体大概真地出了问题,每过一段时间就得请人拾掇一下,捏捏捶捶,否则僵硬疼痛,终日不安。 所以我接触了好几个盲人按摩师。有做老板的,有替人打工的,但彼此除了礼貌的寒暄,其它基本是沉默地工作和沉默地享用...  (展开)
宇文楚安 2013-11-24 01:59:2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如何更好地为“弱势群体”发声——从毕飞宇的《推拿》看一种写作悖论

冲出人挤人、人轧人、即宽广又逼仄,既宏阔又渺小、既鲜活又肃杀的乡村王家庄,抵达城市和变动不居的城市生活;穿越革命既高涨又衰落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面多元异质繁衍滋生的“当下”和同样多元异质的当下现实,将聪慧的视野圈定在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于其中捕捉蔓延...  (展开)
马掰掰 2011-07-27 11:18:2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盲人的视角

除了《推拿》,文学史上似乎没有另一部完全以“盲”为题材的小说。我们的双眼像是通往这个世界的一个入口,在这扇门的另一边,存在着另一个世界。这个境域一直都被人们所忽视,它没有视觉感官,没有色彩。但除此以外,它的其他感官却更为灵敏。这是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世界,这...  (展开)
月球居民 2021-09-10 14:35:3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幽暗世界的风和雨——关于毕飞宇《推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毕飞宇的《推拿》之前,还没有一部小说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过盲人的内心世界。同白先勇的《孽子》对台北青年同性恋群体的描写很像,《推拿》用一种切片式的视角来一窥现代盲人的生存状态,以沙宗琪推拿中心为整个大框架,每一章主要聚焦一个人物。 我最先看的是娄烨的电影《推...  (展开)
DQ 2012-07-03 21:56:5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写那个黑暗世界的悖论

首先要说,这是本写得很有情义很中正的书。 它有情义,因为故事强调的,是盲人在不同的世界里,与普通人共通的本质。他们同样要挣钱、要恋爱、要结婚、要做爱,有七情六欲、勾心斗角、菜米油盐酱醋茶一地鸡毛的各种烦恼。这也是故事感人所在,读者在看王大夫与小孔的恋情、沙老...  (展开)
折江寻情 2012-04-16 16:08:4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用十指触摸到光明

神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可有些地方却一直没有光 朋友说:没有光也要好好活 他们就始终好好地活 一.黑暗中的他们 作者没有写前言,只写了一句短短的话:“就要开始写这部书的时候,正值夜幕降临,我静静地坐在书房里,闭上眼睛,很久很久…..” 看完这本小说,...  (展开)
Moonlight 2020-04-08 14:49:3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由余秀华想到《推拿》

我很反对用悲哀的同情的角度解读余秀华的诗。我记得生物学上把这种“基因有缺陷”的人定为残疾,那怎么能知道我们就不是呢?也许我们只是正常的“大多数”残疾,我们只是赢在人多……在爱因斯坦眼里,我们都是弱智。 因为在我眼里,浪漫和现实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并不认为这首...  (展开)
Young_To 2012-11-17 22:47:4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若这个故事因盲人而伟大,那么故事的伟大性早已荡然无存

读完,你是否觉得这本书震撼? 如果取消这本书的前提条件,如果这本书里所有的人都是视力正常的人,你是否依然觉得震撼? 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好,不过是偏见了。你会想,呀,盲人的世界原来也会这样呀,他们的吃饭,他们的走路,他们的做爱,原来是这样的,他们原来也有小肚鸡肠...  (展开)
柳玖薇 2009-09-05 18:51:2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细腻的情感剖析,带我走进未知的动人的世界

第一次接触毕飞宇的作品是在小说期刊上看到的《玉米》,当时被他大气的语句和细腻的描写所震撼,不知道是怎么样一个男人能把感情写得如此唯美,如此令人向往。在这个充斥着80后,90后美女作家轻快明亮的爱情软语中,看到这样打动心灵的故事真让我激动不已。 开始在当当...  (展开)
伟大的伟 2014-03-24 17:26:1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茅盾文学奖应该是中国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奖项,它也确实在十几年前介绍了很多好书给我。但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回头来看这个奖却丝毫未变。 推拿是一本好书。只是它不是我的书了。只能这么表述。 我在看前200页的时候,还是表现出了兴趣。但在那个页数之后,我就像听妈妈唠叨一...  (展开)
洋二莽子 2016-03-21 10:36:0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比红烧肉还要好看 ——《推拿》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青年作家冯唐曾在《三十六大》提到过一个理论,说文学作品有条金线,他借此来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我自是没有资格对这套理论发表过多看法,但私以为这条线是存在的,标准很简单,茅盾文学奖算一个。 《推拿》就在2011年过了这条金线,这部描写盲人按摩师的书,为我们呈...  (展开)
烽少 2020-05-09 23:44:2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生而为人,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作者: 烽少 盲人的世界里始终闪烁着健全人浩瀚的目光。这目光锐利,坚硬,无所不在,诡异而又妖魅。当盲人们浩浩荡荡地扑向健全人的社会的时候,他们脚下永远有两块石头,一块是自己的“心眼”,一块是别人的“眼睛”。——毕飞宇《推拿》 走进阴影中的盲人群体 作为第八届茅盾...  (展开)
关雅荻 2009-05-07 16:34:2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感觉很不一样,清新吧~~

我是去年在9月的《人民文学》上看的,当时不知道是个怎样的小说,看了一会就觉得新鲜,一股脑看完了。 以前没看过以盲人为主角的小说,今天看《南方周末》有毕飞宇的采访,才知道原来以前就没有过。 我因为颈椎不好,经常去推拿,所以对里面很多细节,感同身受。 小说有人说...  (展开)
违天择 2015-01-21 15:27:0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版

穴位与力道

写盲人的生活,困难显而易见。盲人行动受限,生活规律,外在生活的丰富度与常人不在一个层级。故事写得单薄自然寡味,写得厚实又有失真的风险,薄与厚的分寸考验作者的力道拿捏。写盲人自然要写盲人的自尊与敏感,写一个盲人群体,是从共性中挖掘个性,考验作者的精确度...  (展开)
Pint 2014-02-23 22:35:2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关于眉清目秀的日子和都红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早知道毕飞宇是在看了别人的一篇博文以后,上面提到这句“那些日子哪里去了。那些眉清目秀的日子”,并说毕飞宇的这句话让她心里一惊。我那时想着要读遍毕飞宇的小说,目的就是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不过,很遗憾我由于各种缘由(主要是懒),并没有过多地翻毕飞宇的书,最终自...  (展开)
嘿嘿嘿 2013-08-15 14:16:5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版

黑暗世界里永远有一束遥远的光。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读毕飞宇的书。虽然我们学校图书馆有很多很多他的书,这时候才来读确实有点晚。但是,幸好,我也下定决心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整本书读起来并不费劲,故事的叙述性很强,让人一看就有看下去的欲望。人物都有血有肉。虽则是一群盲人,可都显示出对生命的尊...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2 23 后页> (共443条)

订阅推拿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