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北朝后期建立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两个独立的军阀政权的政治形态。作者试图借用西方政治学中的“军人政治”这一概念作为切入视角,对北朝后期的皇权政治形态予以重新解释。作者认为: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这两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上更加依赖于出身军阀的勋贵集团的支持,他们对军队的依赖程度更高,并且试图通过直接率领军队获得军功而维持统治。另一方面,由于高氏、宇文氏统治者都出自军阀集团,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凌驾于军阀勋贵之上,也必然地对军阀勋贵们采取一定的打击和排挤的措施,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在高氏北齐,汉族文人政治地位的上升对军事勋贵集团产生了一定威胁,但由于汉族文人不掌握军权,而北齐政治又严重依赖于军事武装力量对其的全方位支持,故汉族文人在政治上也遭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北齐后期产生的恩倖势力虽然是皇权自身趋于腐朽的产物,但因为恩倖人物拥有一定军事才能,故军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北齐才能进行较为稳固的统治。从宏观角度来看,两魏周齐的政治形态具有极为浓厚的军事化色彩。
5 有用 金馬都 2015-04-26 19:44:42
翻過,不想翻第二遍。
6 有用 Tacher 2015-04-13 18:00:10
本书主要从军权、军务角度分析六镇之乱后,宇文集团和高氏集团抟成自身势力以及处理内部派系斗争的问题。作者抓住“等夷”关系,调整传统政治集团的划分标准,认为无论周齐,内部实际上只存在两类集团,一是与高欢、宇文泰政治上亲密的“作家门”文臣武将,另一类是关系较疏远的文臣武将;同时对胡汉矛盾问题做出回应,认为不少所谓矛盾是文武之间的政治矛盾。随着皇权政治发展,周齐都需要调整自身与勋贵武将关系,通过获取军功来... 本书主要从军权、军务角度分析六镇之乱后,宇文集团和高氏集团抟成自身势力以及处理内部派系斗争的问题。作者抓住“等夷”关系,调整传统政治集团的划分标准,认为无论周齐,内部实际上只存在两类集团,一是与高欢、宇文泰政治上亲密的“作家门”文臣武将,另一类是关系较疏远的文臣武将;同时对胡汉矛盾问题做出回应,认为不少所谓矛盾是文武之间的政治矛盾。随着皇权政治发展,周齐都需要调整自身与勋贵武将关系,通过获取军功来掌握军事权,形成军人集团共同支撑的高度军事化皇权政治形态。作者论点深受王怡辰和吕春盛影响,虽尝试突破旧说,但是自己所采取的分类标准也并不严谨,一些史料解读属于个人看法;大量采用表格的形式,实际上忽略了不同个体和案例的不同环境。此外,本书校对极其草率,错字、漏字、添字层出不穷,史料引用也有欠规范之处。 (展开)
3 有用 亢龙无悔 2015-12-16 11:19:54
虽然抓了一个蛮好的研究课题,但作者太年轻,功力不够啊,写的十分简单
3 有用 寒鲲 2017-05-21 16:44:09
感觉更像是对《关陇集团的权力结构演变》与《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两书主要论点的复述,作者试图整合两书主要论点的军人政治视角,具体叙述下来,并没有多大新意与深度。至于书中屡屡出现的错字,与略显笼统的列表分析,反而是小问题了。
0 有用 Michishirube 2016-05-11 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