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麥田
副标题: 354 幀影響現代醫療的疾病繪畫
原作名: The Sick Rose : Or; Disease and the Art of Medical Illustration
译者: 郭騰傑 譯 / 孫家棟 審訂
出版年: 2015-7-23
页数: 256
定价: NT$15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疾病與醫療史的圖像集冊
ISBN: 9789863442196
内容简介 · · · · · ·
★榮獲2014英國 圖書設計與製作獎 年度圖書:「這本書精緻奪目,激發了我們的想像,放眼今年無人可以匹敵!」
★封面採硬殼精裝、裱布書背,及燙黑格紋
★書中收錄354 幀(345幀為彩色)橫跨1790~1910年代的珍貴醫學繪畫
★心臟外科醫師‧醫療科普書《開膛史》、《鐵與血之歌》作者 蘇上豪、泛科知識總編輯暨共同創辦人 鄭國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尚仁、設計師 聶永真 驚歎推薦
〈病玫瑰〉
噢玫瑰,你病了!
那無形的蛀蟲,
趁著黑夜,在怒號的
暴風雨中飛來,
已經找到了包裹著
豔紅歡樂的你的床;
而他祕密黑暗的愛
毀了你的生命。
──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作,陳黎 譯
354幀醫學實境、100年疾病縮影
●人體插畫是如何表現(也許還決定了)學生或解剖學家實際在手術臺上或停屍間裡可能看到的景象?
●這些圖像承載了什...
★榮獲2014英國 圖書設計與製作獎 年度圖書:「這本書精緻奪目,激發了我們的想像,放眼今年無人可以匹敵!」
★封面採硬殼精裝、裱布書背,及燙黑格紋
★書中收錄354 幀(345幀為彩色)橫跨1790~1910年代的珍貴醫學繪畫
★心臟外科醫師‧醫療科普書《開膛史》、《鐵與血之歌》作者 蘇上豪、泛科知識總編輯暨共同創辦人 鄭國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尚仁、設計師 聶永真 驚歎推薦
〈病玫瑰〉
噢玫瑰,你病了!
那無形的蛀蟲,
趁著黑夜,在怒號的
暴風雨中飛來,
已經找到了包裹著
豔紅歡樂的你的床;
而他祕密黑暗的愛
毀了你的生命。
──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作,陳黎 譯
354幀醫學實境、100年疾病縮影
●人體插畫是如何表現(也許還決定了)學生或解剖學家實際在手術臺上或停屍間裡可能看到的景象?
●這些圖像承載了什麼樣的審美和文化價值觀,繪者又是哪些人?
●一幀圖片如何才能比一具真正的人體看起來更寫實、更具說服力?
《病玫瑰》是一本具有寫實魔力、畫風精緻又詭譎的作品,在彩色攝影出現前的年代帶你踏上一場透視疾病的視覺旅程。這本驚人的圖像集冊,蒐羅了許多世上最珍貴醫學書內的詳實插畫,圖中受盡病痛折磨的患者正是人類對抗疾病的難忘警鐘。作者巴奈特結合了歷史地圖、開創性的圖表、當代病例註解和動人的概述,揭露了流行病如何牢牢掌握一個時代的恐懼和執念。即使到了近代,彩色攝影技術漸漸取代了疾病繪畫在醫學書籍中的位置,也無法取代其在現代醫療史上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
★國外媒體一致盛讚
解剖和發病的驚人圖像……伴隨博學又華麗的清晰文字……這裡面我們看到很多無名患者染病的肉體──然後聯想到我們自己的。──《衛報》(The Guardian)
險怪而誘人的一本書……博學多聞的作者巴奈特精彩重現歷史,而且內容寓教於樂。──《英國全科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病玫瑰》的選圖出色、嚴守高製作標準、學識背景豐富,在在表明這是一本會流傳後世的書。我推薦給任何對藝術、醫學、歷史有興趣的人──或更簡單地說,任何擁有肉身之軀、對維持體態努力不懈的人,都該看這本書。──《刺絡針》(The Lancet)
不惜在一些令人厭惡的細節上下足功夫,但血腥文字與圖片背後,是真實的生命和死亡……本書是一份交互辯證、莊嚴肅然的最高藝術圖像集。──《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本圖集裡有各種膿液和增生物,還布滿皮疹和面皰。醫學史學家理查‧巴奈特已證明自己能在這滿布死亡氛圍的領域中充任活潑的導遊……這是一本對人體有興趣的藝術家必備的藏書。──Printmaking Today
只能用病態美來形容本書……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奇妙的設計品:它用清晰、優雅的筆觸成功傳達了豐富多樣的內容。本書也用真摯的好奇心,關注了醫療、社會、哲學和美學等諸多面向。──Dressing the Air
一份深具啟發性、循循善誘的早期現代醫學洞察……奇詭而迷人……嬌貴的讀者要特別小心本書描繪性病的部分,那裡可能會給你一記當頭棒喝……詳實的歷史描述為這些不幸的男人、女人和兒童保留了一定的尊嚴,他們的脆弱帶我們見識到了疾病的世界。──AnotherMag.com
在彩色攝影出現前的時代,體驗一場奇詭又迷人的旅程。──《國際財經時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迷人、可怕又絢麗。──Ernest旅行雜誌
插圖雖然駭人,但呈現得十分出色……看這本書心臟可能要很強,但它絕對是一本讓人著迷的書。──《自然》(Nature)
一趟十分奇詭又驚悚的的視覺之旅。──BBC Focus雜誌
……對嬌貴的讀者來說,某些圖像細節可能略倒胃口,但即使是嬌貴的讀者都必須欽佩這樣美妙的藝術作品,還有在製作圖像上通力合作的藝術家、雕刻家、畫家和印刷商。──《藥學雜誌》(Pharmaceutical Journal)
在彩色攝影出現以前,一窺醫學界如何引人入勝地描繪可怕的苦難。──《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
病玫瑰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理查‧巴奈特(Richard Barnett)
醫學史博士暨大學教授,著有Medical London和Dedalus Book of Gin。
譯者簡介
郭騰傑
成大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英文系碩士畢業,專職荷文與英文翻譯,現為荷蘭跨聯翻譯公司執行合夥人。對荷蘭文學有深刻研究,並定時發表荷蘭社會與文學評論。熱衷運動,相信運動能保持身心健康。譯有《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電子童書《熊熊好冷》。
目录 · · · · · ·
I. 皮膚疾病/身體的邊界
II. 痲瘋病/超越深層皮膚的危害
III. 天花/議會強殖下的水泡
IV. 結核/「白死病」
V. 霍亂/自由貿易的疾病
· · · · · · (更多)
I. 皮膚疾病/身體的邊界
II. 痲瘋病/超越深層皮膚的危害
III. 天花/議會強殖下的水泡
IV. 結核/「白死病」
V. 霍亂/自由貿易的疾病
VI. 癌症/螃蟹的爪子
VII. 心臟病/來自心臟的雜音
VIII. 性病/水銀伴終生
IX. 寄生蟲/被殖民的帝國
X. 痛風/時髦的痛苦
延伸閱讀
值得參觀的館藏地點
圖像來源
索引
謝詞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富尼耶同时还发现两种明显的精神障碍症:一般局部性麻痹与严重痴呆,还有脊髓痨(带来可怕的失明和瘫痪症状)。这两者都是第三期梅毒的症状。这些病症导致19世纪精神病院的惊人增长。病院里的疯子、他们身上的麻痹症状与亢奋的幻党,造就了大众对这时期的集体想象。评论家兼电影制片人米德斯( Jonathan Meades)曾嘲讽地暗示,英国建筑界有个“梅毒学派”,认为19世纪中叶“牛津运动”中复兴基督教的一片虔诚,从病理学的角度看,其实通通都是神经性梅毒的症状,例如疯狂又迷幻的旋涡、极度渲染细节且高耸入云的哥德教堂和尖顶房屋国。真的有这回事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性病:与水银白头偕老 -
科学医学的野心和前进方向直指一条全新的虚幻之路,尽头是无可避免的死亡;尽管医师和科学家可以在停尸间和实验室质询死亡、将永恒末世转化成生物事实、用宇宙的无限取代宗教的永恒,但他们制作的图像依旧道尽了肉体的脆弱与短暂,凭吊逝去的一切事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 言 肉体的祛魅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病玫瑰"的人也喜欢 · · · · · ·
病玫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医学的审美:图像如何才能比人体更真实?

序言:幻灭的肉体——变革时代的医学与艺术

来自人体解剖书中的死亡美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艺术诞生之始,不论地域、民族和信仰,死亡是其不衰的主题。我至今难忘在上海浦东美术馆第一次看到《奥莉维亚》(Ophelia,1851-1852)原画的瞬间,似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为画中的女子哀悼。我惊叹于画家用一幅静态的画作,让奥莉维亚之死“重生”,其力量甚至盖住了莎... (展开)
生命的意识,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关于《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古典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医学精英都相信和四种体液脱离不了关系:血液、黑胆汁、黄胆汁、粘液。建议改变饮食习惯、多呼吸新鲜空气,不主张过度干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医生不再只是技艺,而需要跟细菌打交道。没有灵魂这回事,只有酵酶和底物。 13-14世纪博洛尼亚...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没有电子版 | 来自豆友gSgmHF4_UM | 2023-01-03 01:07:42 | |
試讀 | 来自the Wor(l)d | 2015-07-09 12:02:3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9)8.8分 1508人读过
-
Thames and Hudson (2014)9.3分 312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2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病玫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luewater 2018-11-14 20:25:31
这本书适合吃饭的时候看,很下饭。麻风,天花啥的....
0 有用 Chopin J.F.YU 2019-11-05 16:10:40
吃飽飯之後看這本書裡的圖,各種酸爽。。。
2 有用 yyychang 2017-05-29 17:02:22
从历史角度,医学角度和美术角度都值得五颗星
0 有用 Erucy 2017-02-03 00:22:06
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入目……
2 有用 野豬 2023-06-24 14:01:31 广西
如果說醫學插畫的命運,同所有醫學圖書和文獻一樣,終將被更新更好的出版形態所取代,《病玫瑰》或許會作爲紙書得以延續。這本書值得推薦給每一個人,無論你喜愛藝術、醫學還是歷史,或者只是對擁有並維持一副軀體而感到精疲力竭。《柳葉刀》(The Lancet)(PS:書的味道像盜版印刷書一樣臭,希望出版社注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