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Peter J. Feibelman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学术生涯指南
原作名: 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
译者: 张婷婷
出版年: 2015-5
页数: 108
定价: 27.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8007832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学术生涯指南
原作名: 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
译者: 张婷婷
出版年: 2015-5
页数: 108
定价: 27.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800783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抛开枯燥的研究生教育,不谈智力和技术理论,另辟蹊径地剖析学术生存技巧,因此本书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讲解了达到一个完善的长期研究生涯之前,每个青年学者所要面对的事情。本书集中在重要的生存技巧上,提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科学家的理性方法。本书就以下一些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忠告:选择论文或博士后导师;在科研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业研究所之间挑选研究职位;为聘用面试做准备;确定研究项目,等等。此外,本书还可以帮助学生做效果很好的口头报告,使别人对他的刊物论文发生兴趣,使申请经费获得成功。每一位站在科学职业门槛上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的创作者
· · · · · ·
-
张婷婷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Peter J. Feibelman 是固体物理学家。1967年获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法国萨克莱国家原子核研究中心和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尔巴那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其后有三年时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物理学助理教授。1974年后在桑地亚国家实验室,成为技术部门的杰出成员。1989年荣获美国物理学会为表面科学的杰出研究人员设立的戴维逊-革末尔奖。
目录 · · · · · ·
序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致谢
第一章
也许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组非故事性的短文,描述年轻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过着不必要的苦恼生活,以及遭遇挫折的一些情形。
科学家是干什么的?
——技能取向VS科研课题取向/
时间就是生命/
了解自己:不要错失好的工作机会/
拥有博士学位的技术员/
制度化的冲突/
让父母高兴:到底是舞出谁的人生?/
寻找良师/
第二章
来自一个“老古董”的建议?/
你会不会期待一个卓越的导师,他的出现让科学界看起来从此不同?
第三章
重要的选择:
论文导师和博士后岗位/
关于权衡考虑的讨论:年轻导师与资深导师,超级明星抑或熟练工人,小型研究组与“科研工厂”的比较,了解和关注你做博士后的利益。
选一位杰出科学家做论文导师/
选择博士后职位/
第四章
学术报告/
做有准备的报告,使人们想聘用和留用你,也将使你所阐述的信息易于吸收。
科学家当主持人/
引言/
演讲技巧/
不要挑战观众的耐心/
技术因素/
小结/
补充读物/
第五章
论文写作:不发表就完蛋/
撰写好的论文为什么重要,什么时候写,怎样把读者吸引住,如何使你的成果吸引眼球。
时机把握/
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生动活泼的文章/
评审人/
补充读物/
第六章
从初出茅庐到获得终身职位:
职业道路的选择/
关于在科研院所、工业和政府实验室就业优点的实事求是的比较。
学术职位的利与弊/
企业和政府研究岗位/
收入的问题/
补充读物/
第七章
求职面试/
在你求职面试之旅中会遇到什么,哪些问题应该做好回答的准备。
求职切勿浅尝辄止/
老板们的看法/
记住,你是如何步入卡内基音乐厅的/
对工作邀请的答复/
第八章
申请经费/
优秀的经费申请书中应写些什么,如何写,何时写。
经费申请书应该怎么写?/
第九章
制定研究方案/
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人生阶段,调整你的研究工作。例如,当你得到两年期的博士后岗位时,为什么不宜动手做五年期的项目工作。
时间就是一切/
及时性与重要性/
技术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比较/
战略性的思路/
建立自己的声望/
有风险的职业/
第十章
科研生存小贴士
襟翼放下前,不要尝试起飞。
后记 经验是最好的导师(只要经验不是致命的错误)/
行为主义者向职业成功的攀登
· · · · · · (收起)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致谢
第一章
也许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组非故事性的短文,描述年轻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过着不必要的苦恼生活,以及遭遇挫折的一些情形。
科学家是干什么的?
——技能取向VS科研课题取向/
时间就是生命/
了解自己:不要错失好的工作机会/
拥有博士学位的技术员/
制度化的冲突/
让父母高兴:到底是舞出谁的人生?/
寻找良师/
第二章
来自一个“老古董”的建议?/
你会不会期待一个卓越的导师,他的出现让科学界看起来从此不同?
第三章
重要的选择:
论文导师和博士后岗位/
关于权衡考虑的讨论:年轻导师与资深导师,超级明星抑或熟练工人,小型研究组与“科研工厂”的比较,了解和关注你做博士后的利益。
选一位杰出科学家做论文导师/
选择博士后职位/
第四章
学术报告/
做有准备的报告,使人们想聘用和留用你,也将使你所阐述的信息易于吸收。
科学家当主持人/
引言/
演讲技巧/
不要挑战观众的耐心/
技术因素/
小结/
补充读物/
第五章
论文写作:不发表就完蛋/
撰写好的论文为什么重要,什么时候写,怎样把读者吸引住,如何使你的成果吸引眼球。
时机把握/
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生动活泼的文章/
评审人/
补充读物/
第六章
从初出茅庐到获得终身职位:
职业道路的选择/
关于在科研院所、工业和政府实验室就业优点的实事求是的比较。
学术职位的利与弊/
企业和政府研究岗位/
收入的问题/
补充读物/
第七章
求职面试/
在你求职面试之旅中会遇到什么,哪些问题应该做好回答的准备。
求职切勿浅尝辄止/
老板们的看法/
记住,你是如何步入卡内基音乐厅的/
对工作邀请的答复/
第八章
申请经费/
优秀的经费申请书中应写些什么,如何写,何时写。
经费申请书应该怎么写?/
第九章
制定研究方案/
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人生阶段,调整你的研究工作。例如,当你得到两年期的博士后岗位时,为什么不宜动手做五年期的项目工作。
时间就是一切/
及时性与重要性/
技术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比较/
战略性的思路/
建立自己的声望/
有风险的职业/
第十章
科研生存小贴士
襟翼放下前,不要尝试起飞。
后记 经验是最好的导师(只要经验不是致命的错误)/
行为主义者向职业成功的攀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只有能抓住重大问题,并且愿动用任何必要资源的那些研究者,才能做最引人入胜的学术讲演,撰写最重要的论文, 也最容易拿到基金的资助,我强烈建议你尝试教会自己做一个“课题导向”的科学家。跟踪重大的科学问题制定你的研究计划,而不在乎你与你的同事们将需要用到什么技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9页 -
与学生交流讨论既愉快又吃力。作为一名教师,你也要与那些纠缠不休的学生们打交道,他们坚持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分数那么低,并会来向你请教,请你单独辅导授课内容。你还要面对那些在考试中作弊和只对考试分数感兴趣的学生。只有一部分学生会真正对你的科研有贡献。其他人不是掰坏你的仪器,就是污染你的样品,或者让你的计算机中毒。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学术职位的利与弊/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科研论文写作新解 8.5
-
- 芝加哥学术生涯规划 8.5
-
- 科学人生纵横 8.9
-
- 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 9.0
-
- 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8.5
-
- 不发表 就出局 9.1
-
- 规则与潜规则 7.5
-
-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 8.5
-
- 离开学术界 7.5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牛B冲冲的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一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but only when the experience isn't fatal. 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 the problem with waiting for experience to dictate appropriate behaviors is that one is very likely to fail as a result of the bad experiences that are ...
(展开)

我看《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摘要一下各章: 第1章列举了研究生涯中的几个问题或者误区,结论:大多数年轻科学家急需一位咨询师,帮助他们规划科研战略。 第2章是关于选择或博士后研究指导教师的问题,作者有两条标准:谁是系里最有名的教授?谁的研究生毕业最快?选名教授的好处是:(1... (展开)
博士生或者博士都应早早读这本书
我们的教育里,很少教育大家提自己。 自己的职业生涯 自己的家庭 自己的成就感 自己的休闲时间。 想自己的生活,仿佛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而博士(在大部人人心中的科学家?),在大部分人心中是不能有我这样的念头的。只能有科研。我实在是懒得论证了,你如果看了你就...
(展开)

A Funny Book for Technologist
It is a pocket book, means you needn't spent weeks or even months to read. I finished it at my weekend, and did have an enjoy. This book taught you how to become a survival scientist. In my opinion, the author is only emphasized on 2 things: 1. You should...
(展开)

只会读书还不够 只会做实验还不够!!! 只会发SCI文章还不够!!!
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在科研职业场上生存的书.我想每个有心于以后做科研的人 都会不可避免的面临这个问题.一直在象牙塔里 我以前很少考虑到做科研的人也要吃饭睡觉 也需要钱 不管是个人生活的 还是科研上的 读了研究生以后 逐渐的明白了 也考虑的实际些了 这种实际 就不免叫人迷茫 ...
(展开)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Basic Books (1993)8.6分 238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8.3分 506人读过
-
Basic Books (2011)8.8分 125人读过
-
Basic Books (1993)7.7分 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书】意趣有点古怪 (自娱者小五)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科研 (taolus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5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修订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orland 2021-11-18 09:46:05
希望三年之内能再读一遍
7 有用 flagupup 2019-11-18 22:48:00
抓住了在空中飘的我
2 有用 CondaNANA 2022-02-02 16:20:10
看一遍清醒一遍
0 有用 DrGrant 2023-11-12 07:55:30 天津
翻译勘误:第14页,“曼哈顿计划”是1940年代的,不是1960年代的。
0 有用 专注写论文的橙 2023-07-20 10:51:08 上海
第一章比较有启发性。“从你毕业的那一刻起,你就应该给自己上紧发条,不像一坛陈年老酒,放着会越陈越香,你却不能花很多年才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年轻的专业人士,你必须有为自己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及时完成科研项目、做好项目结题报告并发表高质量文章的各种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