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6 伏見奈奈 2015-07-30 11:35:38

    真的很精彩!从细致末微入手大概是缺少新鲜史料的魏晋南北朝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啦。将晋朝内部一分为三解构撑起了后半部的论述,就是最后感觉结束得有点突然?当然可以接着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看下去。作为80后学者写这样的文章真的很厉害。不禁想到自己的未来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要是也可以写成这样水平就好了ˊ_>ˋ(当然在读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压制了自己冲到ps3前面打开真三国无双的冲动…特别看到司马师功业考时候,好想把无双7的晋国if再通一遍…

  • 120 Tradition 2016-04-17 19:51:48

    和制造汉武帝一书一个路子,通过史源来细细辨别真伪史料,揭示唐太宗等人对历史的具体伪造,并详细分析司马家族的权力结构兴衰原因,推翻陈大师的寒儒争斗论,五星级好书。辛,仇的书和姚狗念慈的书对比一下,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者,谁是杜车别之类的意淫犬吠。学者之书必须语言推理分析精密,通过事实考证猛抽对方,如姚念慈辈,犬吠而已

  • 86 冰河 2015-09-23 12:21:23

    马伯庸荐书,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精装新版。亲王说这本书让他深刻意识到“历史业余爱好者和历史科班专业人士的差距有多大”,我读后最大的感触也是,人家思考的跟我们这些爱好者完全不是一码事儿。令人大开眼界的一本书。

  • 33 霜闕〆 2015-10-04 17:24:20

    前门阀时代史稿

  • 22 虫虫 2020-02-13 17:37:38

    大体还是陈寅恪的框架,细节处做了补充和修正,其更深层次的结论有着严谨的考究,对史料的挖掘和筛选让人惊叹。陈寅恪认为是儒家豪族最终战胜了非儒家的寒族,魏晋的兴亡递嬗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仇鹿鸣指出将司马氏贴上儒学大族的标签有些草率,进一步地分析司马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与文化特质,以及司马氏在曹魏集团中由崛起到取而代之过程中的家族网络放射。对司马氏的内部矛盾则从三代传递入手,着重研究了二士争功、淮南三叛中的前因后果,以此来阐述西晋建立之前曹魏官员对司马氏的排斥和凝聚,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 17 江海一蓑翁 2016-04-30 22:56:41

    在既往研究早已成熟定型,新史料又相对欠缺的情况下,硬是凭借自己的历史学想象力和史料组合分析能力,用诸多新的立论与假设,将魏晋时期的政治演化进程在逻辑上连接成线。读其论述,有福尔摩斯破案的感觉。当然,部分推断也有求新过甚,史料支撑不足的嫌疑;而且对政治权力分析有余,而家族网络则分析不足。但作为博士论文,已经足够精彩。

  • 26 鸟枪换炮 2020-01-13 20:36:30

    又名《天道好轮回:三代四口人渣野心家司马氏的从暴发到灭亡》

  • 32 安提戈涅 2020-03-12 10:44:46

    本书的好处大家说的很多了,非常质实,考据细密所以推测之处不会“飘”,常常有独到的视角观察,比如将西晋政体的裂缝放入青萍之末的咸宁二年,勾勒武帝由弱势地位迈入独擅霸权、构筑功臣、外戚、宗室的心路,或者从齐王攸与武帝的顶级权力争夺之变,滑入对西晋最终崩盘的猜想,多次注意到诸多掌权者对才具平庸之辈重视背后的政治考量。史料安排与写法上自成一家,也在随时提示对既有学术共识的“超越”。越往后读,便越入佳境。但是,不知道是否中古史研究自有其不可逾越的模式,政治史总是写成二维的权术史,最多套一个权力网络的帽子,似乎没有野心将政治史写成政治哲学史,没有在三维的高度反思这些权力斗争背后的宏阔观念。我个人会更期待霍布斯透过权术看到的恐惧,或者陈寅恪透过权术看到的文化之争、或列文森透过权术看到帝国皇权运作规则。

  • 19 寒鲲 2016-07-06 13:01:38

    一部细致考证司马氏代魏建晋以及司马炎时期政治的专著,作者对旧有史料发賾探幽,屡以畅达洞明之新见刷新细化读者对于三世纪后五十年魏晋政治的认知。实在是一部堪比田余庆大师《东晋门阀政治》的中古政治史经典之作。

  • 13 大島 2019-08-08 20:52:49

    读完后,信命否?

  • 19 伊卡洛斯 2020-06-28 08:58:12

    “历史学家在观察历史时,已不自觉地出于一种“后见之明”的地位,由于后世史家早已知晓了历史变化的种种后果,往往倾向于根据事件的结果来建立历史上的因果关系,从而为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寻找合理的解释。但对于身处特定历史情境的当世人而言,他们是雾中之人,所面对的不是历史,而是纷繁复杂、利益纠结的现实政治,他们的每一个政治抉择的背后都蕴含着种种复杂而细微的考量。”

  • 9 #Nani?monai 2016-05-31 21:03:01

    【浪】监考时候读完。还好当年读的中国史史料还基本记得,不过无力学术评判了。第二章高平陵之变的政治关系和军事地理分析非常精彩,像是一坛好酒越饮越香。

  • 12 云归 2019-06-21 23:59:38

    作者签名本。之前看韩昇《隋文帝传》,阅读体验极佳。现在看来,他的学生也不差。

  • 8 北窓 2015-08-02 19:57:58

    胜在细节论证,读此可知春秋何以讥世卿。p167引晋书向雄传中文帝乃司马昭,非司马炎。

  • 8 穿风衣的猫 2016-02-03 17:40:15

    与陈氏一门士寒互斗的著述一并重读。作者反弹琵琶,力图以更具社会原理(亲属)和政治原理(官僚)的社会科学洞见来重建魏晋政治,细节合理,脑洞舒张,令人可信可爱。作者复原史实里,官僚提携、政斗和亲姻攀缘、扯裂无一不侵润士寒分际的因素,只不过不是充要条件,而是必要非充分。微琐的事件过程也很难去证伪弥散的人心氛围,静态观念与动态行动在事件中的缠绕状态很难分解,或可分析。

  • 14 枕流 2017-04-14 11:16:59

    但愿我的博士论文也一样精密而高远

  • 11 河童 2018-01-15 02:33:37

    真的读史读出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精彩。

  • 8 成知默 2019-03-26 18:07:54

    2019032:历史本有立场,历史也并非总是真相,甚至因为意识形态的干扰,历史被扭曲被改写。建立在此一共识的基础上,仇鹿鸣的这本书,就是从纷繁芜杂、真伪莫辨的浩瀚史料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分析历史书写的背景,以求更大程度地趋近实相。以问题为导向,以“士族”定义作为出发点,虽是政治史与家族史两条主线并行,但家族网络不仅决定了各大士族的兴衰,也造成了政治权力的结构性矛盾,是政治纷争的重要渊源,并最终导致了政权的更迭。 史论结合,缜密周翔,在对前人观点反拨与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自身的批判性思考。

  • 9 春诵夏弦 2020-07-08 08:47:49

    “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也算个新发现咯!圈子里的水军还忙不迭为套路学术鼓掌,由此可见低端阅读势力之大。不过也真难为这类山间竹笋了,把很多旧玩意儿用很啰嗦的话再说一遍,还要尽量淡化套话废话的痕迹——不然怎能让大批无脑师生趴下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