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街车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1 Maja 2015-11-07 16:33:50

    现代社会里各种野蛮的势力强奸了那些温柔 敏感而优雅的人 。

  • 18 铲铲 2016-04-03 10:35:02

    画面感很强。唏嘘。

  • 42 Cel 2019-10-16 14:15:02

    “我一直在呼喊,几乎是在尖叫,唤醒大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倍地去更好地认识自己、相互认识的迫切需要,直到大家都不得不承认:没有任何人能够独占正义或德行,就正如没有任何人会垄断欺骗和邪恶一样,如此等等。如果人们,如果各个种族和民族都能以这个不证自明的事实为出发点,那么我认为这个世界就有可能避开腐化、堕落的劫难。”

  • 12 喜力 2019-07-06 12:27:19

    现在看依旧特别应景。

  • 18 派大星 2017-02-09 10:57:45

    不管你是谁——我总是指望陌生人的慈悲。

  • 13 buxiangyongdb 2018-08-22 10:41:15

    布兰琪:“我从来不够坚强也不大能自立。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软弱的人就必须得光彩照人你就必须得披上软弱的亮彩,就像蝴蝶的翅膀,还得——在灯泡上罩上个纸灯笼……仅仅软弱是不够的。你必须得既软弱,又迷人。而我——我已经今不如昔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得偿所愿。”

  • 11 Lalajill 2019-05-31 15:47:44

    剧情后半段犹如一条越缠越紧的蛇,布兰奇的幸福和不幸一样来得很快,用一个谎言去续另一个谎言,堕入无尽的网线中,被紧箍住的肉渗出血迹,却连舔舐的空隙都没有。拉住了米奇这根处于风化状态稻草,断裂的时候落入斯坦利的掌中。看了田纳西的访谈,也无外乎布兰奇的如此状态了。

  • 8 德意奥人 2016-05-16 22:06:38

    性放纵者被清教式社会(披着清教外套的社会)压迫史,讽刺的是性瘾者被强暴而陷入疯癫,即“社会在整体上去葱郁一种蓄意的谎言与欺罔”。跟我一样,布兰琪也追求着“精神的丰富与心灵的温柔”,却终究难逃厄运,看来对于知识人而言,时刻降低期望的阙值才是生存保障。

  • 4 老霸王夏天很好 2017-10-20 00:02:06

    距离看电影得过了三年了,看剧本发现居然还没忘记,可见最重要的是理解

  • 1 这你也信我呀 2020-09-13 19:20:12

    一种新的死法:吃葡萄没有吐皮

  • 2 Clément 2021-04-26 22:48:30

    从戏剧学院朋友那儿借的剧本,看完和他说,白兰琪真算是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当代相当一部分txl的原貌了…但是始终不同的在于,除了疯癫与出世以外,txl的结局会更多元,他们比白兰琪更加知道如何取悦自己胜过取悦男人。

  • 1 脆薯饼 2021-11-13 21:32:45

    我原以为是南方种植园贵族被北方工业革命后的资产阶级撕开外表光鲜的故事,看了最后的评析才知道是反映当时美国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压迫、歧视和不理解。布兰琪悲惨、艾伦悲惨、少数群体更是悲惨,这都是社会的暴力而产生的。

  • 1 五块钱一斤 2023-12-30 16:54:05 云南

    看吐了,一个女人先是惨遭骗婚然后堕落最后被强碱送到精神病院,还沦为脚气妹妹跟🗡️弔妹夫普雷的一环,哈哈😇最后还说强碱是一种报复的手段,成功恶心到我了……同情难通,双重恶心

  • 2 2017-11-30 21:57:25

    一个南方庄园淑女的堕落史。天使与荡妇的共存。无以复加的暴力。“同性恋隐秘的复活”。

  • 5 学习的少年 2019-07-07 15:41:40

    现代社会里各种野蛮的势力强奸了那些温柔、敏感而优雅的人。 本来我以为在叙事手法上很老实,在看后序的时候才认识到作者的心思,处处都流露着深意,全书最佳之处,是文本后对于文本的分析,真是太到位了,一丝一缕的剖析剧本,让人学到很多的内容,让人对于布兰琪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以前在阅读的时候是丢失了多少的内容啊,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感叹对于时光的浪费,细读文本真的很重要,学到的东西更不用说了。

  • 8 小鲨骨头 2020-07-24 02:57:49

    看过电影开头,不知为什么马龙白兰度没出场就停下了,主要是费雯丽那张令人脆弱、心碎的脸。今天读剧本,想想那张脸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觉不寒而栗。回过头来看,女主布兰琪多少有点被“荡妇羞辱”,其实她所做的一切仅是温室娇花在完美的人生之梦梦碎后的幻灭与自舔伤口。如果有那么些钝感力,未尝不能逃出生天,奈何没有,一生对梦幻泡影执着如初,抗拒瑕疵抗拒衰老抗拒这个现实世界粗鲁、鄙俗、残暴的一切。作家田纳西在书后所言没错:毁掉布兰琪的是“社会”,妹夫斯坦利的暴力只是这个社会露出的獠牙,压垮她最后的一根稻草。而妹妹最后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而对丈夫劣行的熟视无睹、对她的放弃,也是这个社会普遍的规则。性的暗流涌动也是本剧看点,妹夫与布兰琪其实一出场就已经在性上心有灵犀了。所以,结局强暴的实现,也有布兰琪的小部分责任。

  • 2 香菇土偶 2021-05-27 12:27:49

    阿瑟米勒写的前言 道尽了威廉斯言辞的脆弱之美 我也好想看这样剧目的首演 篇末又附了威廉斯的自问自答 谈自己怎么看待“好人” 被他们恳切的善意打动了……

  • 2 班斯特人 2018-09-22 14:55:07

    不是能触动我的主题,这其中也有中美文化隔阂的关系,体验比不上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萨勒姆的女巫》。 倒是书末李尚宏的辨析文章《悲剧并不发生在舞台上》要有趣许多,文章就剧中的同性恋隐喻进行挖掘,读完像是中国文人在政治审查下的曲笔环绕,算是特殊时代环境下逼生的艺术创作吧

  • 1 2017-01-06 20:50:31

    比电影更棒!这辈子都没可能看到百老汇初演版了真是好遗憾。

  • 1 Super Neo 2015-11-29 08:47:02

    201511,亮/暗,真实/谎言,音乐/回忆,隐密同性恋,主角却是暴力的社会第四维。而且具有很强烈的阶级性…就看你怎么解读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