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班凯乐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译者: 朱慧颖
出版年: 2015-4
页数: 248
定价: 23.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ISBN: 978730021030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译者: 朱慧颖
出版年: 2015-4
页数: 248
定价: 23.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ISBN: 978730021030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老外写中国 (馨)
- 无尽之战:人与传染病 (豆瓣读书)
- 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清史编译丛刊 (疯行)
- 城市书籍推荐2 (到里斯本看海)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鹿崧bithesi 2015-09-28
相比于哥伦布大交换 可读性欠缺一点 但是更加严谨
0 有用 滚动的夜猫子 2018-07-27
前半区域贸易体系与传播,后半社会国家的反应。作者虽然声明前半主要用了施坚雅的模型,但只对应了福建的情况,对西南则推脱称是材料不足。个人感觉作者的叙述中已经表明云南与两广的关系更像枝状的港口腹地,非要给自己套也没必要。退一步讲讨论鼠疫传播这样借鉴经济地理也不好讲…。也算二刷了。
0 有用 申子午 2018-12-14
前三章“区域体系”,后三章“国家-社会”关系。前者声称运用了施坚雅的理论,后者则反思了“传统-现代”和“冲击-反应”模型。结构上不错。
0 有用 #小波福娃# 2019-11-20
略单薄。主要想看看是怎么用施坚雅来解释的。
0 有用 柒筱 2020-02-24
不同以往的鼠疫问题研究者,该书不仅从医学史的角度探讨鼠疫的起源与传播,更从社会史的视角探察鼠疫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的国家与社会、殖民政府与殖民地人民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该书是了解清末中国医学、疾病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著作
0 有用 盖 2020-08-19
黑死病的中国发源论放到现在就是肺炎的武汉论。但是大规模流行的起点又是跑不掉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能追根溯源了吧。 商业行为带来传播,落后的观念和卫生制度加速,鼠疫反而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过了一百多年,这一些依然似曾相似。我们的事业依然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认真去做,我们的进步还不明显,人类总是在尔虞我诈中耗费资源,浪费时间。
0 有用 流惜子 2020-05-31
作者以贸易网络和市场结构为主线,探寻近代中国鼠疫的流行机制,做出的模型简洁有力,在当时的研究基础上能做到这步非常漂亮。十九世纪太过特殊,在这样的篇幅中同时探寻鼠疫流行与现代卫生体制进入中国这两个观念未免勉强,也有很多尚未深入之处,但作者笔触在各个时空之中穿梭自如,这是少有的阅读快感。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虽然施坚雅是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但未免有点太过喧宾夺主,竟使人感觉这不是一部医疗社会史著作,而是... 作者以贸易网络和市场结构为主线,探寻近代中国鼠疫的流行机制,做出的模型简洁有力,在当时的研究基础上能做到这步非常漂亮。十九世纪太过特殊,在这样的篇幅中同时探寻鼠疫流行与现代卫生体制进入中国这两个观念未免勉强,也有很多尚未深入之处,但作者笔触在各个时空之中穿梭自如,这是少有的阅读快感。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虽然施坚雅是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但未免有点太过喧宾夺主,竟使人感觉这不是一部医疗社会史著作,而是用鼠疫流行的视角去佐证施坚雅理论的正确性。这样的亦步亦趋,反而可能遮蔽更多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
0 有用 沙砾于飞 2020-05-14
很扎实的个案研究,篇幅不长,写得很透彻,推荐阅读:)
0 有用 谁的风雨阁 2020-05-01
前几章关于鼠疫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关系的描述是亮点,后面关于鼠疫预防与社会治理、国家权力的研究深入不够
0 有用 薄荷橙子 2020-04-27
如果说云南及其以外南方地区鼠疫的传播和经济活动(尤其是鸦片贸易)的增多,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增长有关,那么疾病的传播就不由人种,气候及地理环境所完全决定,那把欧洲14世纪黑死病的源头也追溯到中国就很莫名其妙了。第五章关于港英政府推行国家殖民医学的内容感觉可以再展开一点,目前看来英国在港的医疗投资甚至低于非洲,这背后的军事,经济原因似乎还可以挖掘一下。另,英国贵为国家医学运动的先驱 ,对中国的现代卫生改... 如果说云南及其以外南方地区鼠疫的传播和经济活动(尤其是鸦片贸易)的增多,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增长有关,那么疾病的传播就不由人种,气候及地理环境所完全决定,那把欧洲14世纪黑死病的源头也追溯到中国就很莫名其妙了。第五章关于港英政府推行国家殖民医学的内容感觉可以再展开一点,目前看来英国在港的医疗投资甚至低于非洲,这背后的军事,经济原因似乎还可以挖掘一下。另,英国贵为国家医学运动的先驱 ,对中国的现代卫生改革影响似乎不太大?毕竟袁世凯是按照德国和日本的新式警察制度来建北洋卫生局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