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风间隼 2015-11-14 17:31:00

    结合交通贸易和自然环境分析,对云南-两广-福建的传播路径说得很明白。

  • 0 沙砾于飞 2020-05-14 11:20:29

    很扎实的个案研究,篇幅不长,写得很透彻,推荐阅读:)

  • 1 天真君公 2021-09-22 01:33:10

    内容详实的小书,既导入西学如何东渐或可说西方医学如何进入中国,又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任何可怕的传染病都应该尽力搞清楚why、where、when

  • 0 小波福娃 2019-11-20 17:01:53

    略单薄。主要想看看是怎么用施坚雅来解释的。

  • 0 (。-`ω´-) 2018-11-10 16:52:30

    原宿疫源的鼠种全是濒危物种EN级

  • 0 SALE 2021-11-06 11:46:24

    中规中矩,遗憾的是绝版书以10块钱卖给外人了,我是脑瘫

  • 0 Douglas 2021-10-28 20:44:02

    写期中作业时略读的,感觉比日本学者那本写的好

  • 0 zebaoa 2021-11-17 07:36:27

    思路特别好,不过感觉更多的是点到为止。再有,我讨厌这个注释!!!

  • 0 天光雀 2024-01-30 12:03:45 广西

    框架参考,分析方法备用。104/157

  • 0 sanbilly 2024-04-05 23:48:38 北京

    过去读英文版的时候,很多细节,都没有注意到。现在再读班老师的这本开创著作,有了新的感悟,我认为这本书的重要性被低估了,从中可以读到“多物种”、环境史、卫生的现代性与全球史相关的很多论述、讨论(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流行这些术语罢了)

  • 0 舍利子 2023-03-13 02:51:05 广东

    關於香港鼠疫的部分一般。

  • 0 2020-08-19 11:37:29

    黑死病的中国发源论放到现在就是肺炎的武汉论。但是大规模流行的起点又是跑不掉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能追根溯源了吧。 商业行为带来传播,落后的观念和卫生制度加速,鼠疫反而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过了一百多年,这一些依然似曾相似。我们的事业依然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认真去做,我们的进步还不明显,人类总是在尔虞我诈中耗费资源,浪费时间。

  • 0 翩翩 2016-02-16 17:40:36

    疾病社会史。1:鼠疫发生的区域体系,经济、社会地理: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区域环境等因素;2:各方权力的博弈:不同医学派别;在华西方势力;政府;社会精英;市民。

  • 0 申子午 2018-12-14 20:02:00

    前三章“区域体系”,后三章“国家-社会”关系。前者声称运用了施坚雅的理论,后者则反思了“传统-现代”和“冲击-反应”模型。结构上不错。

  • 0 滚动的夜猫子 2018-07-27 19:11:56

    前半区域贸易体系与传播,后半社会国家的反应。作者虽然声明前半主要用了施坚雅的模型,但只对应了福建的情况,对西南则推脱称是材料不足。个人感觉作者的叙述中已经表明云南与两广的关系更像枝状的港口腹地,非要给自己套也没必要。退一步讲讨论鼠疫传播这样借鉴经济地理也不好讲…。也算二刷了。

  • 0 流惜子 2020-05-31 10:03:32

    作者以贸易网络和市场结构为主线,探寻近代中国鼠疫的流行机制,做出的模型简洁有力,在当时的研究基础上能做到这步非常漂亮。十九世纪太过特殊,在这样的篇幅中同时探寻鼠疫流行与现代卫生体制进入中国这两个观念未免勉强,也有很多尚未深入之处,但作者笔触在各个时空之中穿梭自如,这是少有的阅读快感。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虽然施坚雅是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但未免有点太过喧宾夺主,竟使人感觉这不是一部医疗社会史著作,而是用鼠疫流行的视角去佐证施坚雅理论的正确性。这样的亦步亦趋,反而可能遮蔽更多研究的可能性

  • 0 薄荷橙子 2020-04-27 14:28:28

    如果说云南及其以外南方地区鼠疫的传播和经济活动(尤其是鸦片贸易)的增多,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增长有关,那么疾病的传播就不由人种,气候及地理环境所完全决定,那把欧洲14世纪黑死病的源头也追溯到中国就很莫名其妙了。第五章关于港英政府推行国家殖民医学的内容感觉可以再展开一点,目前看来英国在港的医疗投资甚至低于非洲,这背后的军事,经济原因似乎还可以挖掘一下。另,英国贵为国家医学运动的先驱 ,对中国的现代卫生改革影响似乎不太大?毕竟袁世凯是按照德国和日本的新式警察制度来建北洋卫生局的。

  • 0 DRYJIAYOU 2020-02-06 18:06:31

    疾病史研究的典范,疾病的产生、传播,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策。其中包括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地方之间的交通史、贸易史,人们对疾病性质认识的知识史,更有中西方观念的冲突。在与疾病的冲突中,中国逐渐开始艰难的公共卫生近代化进程,这其中既有国家权力的扩张,也有地方精英的参与,更能窥见个体的人在历史中的生活。总之,疾病所代表的社会史是中国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

  • 0 梦想开小船 2024-04-06 18:44:46 福建

    上半借用区域体系重置鼠疫传染的模式,下半视鼠疫中的国家社会反应和对抗,清晰而有启发,92年的博士论文在学术史意义上完成了很好的动作

  • 0 Astoria Zhou 2024-04-07 23:11:45 北京

    92年的博论,很精彩,不过后三章的对话其实可以更广泛一些。施坚雅模型影响真广泛啊,不过很好奇这种模型能否解释潜伏期长的如肺结核,人作用大的如艾滋等传染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