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9•11时代的恐怖片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扭腰客 2018-06-08 20:20:47

    一句话,大部分恐怖片都是对同时代集体性恐惧的心理映射、过度诠释或者借题发挥

  • 2 368 2019-11-17 15:52:33

    虽然但是,反映灾难的恐怖片不应该叫灾难片么?

  • 3 Laurel. 2021-04-05 17:22:44

    “当我们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们就刚刚所经历的恐怖事件公开发声之时,恐怖电影就变成了一个稀有的受保护的空间,在影片中你可以自由批评公开舆论的腔调和内容。因为恐怖片提供了一个现实生活规则无法正常运作的世界——死人可以复活,庞大的怪物从哈德逊河里爬出,吸血鬼爱上了人类……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流行文化产物反而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让我们不仅能够反省那些由自己纳税所资助的对外侵略战争,同时我们还能够反思整个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

  • 1 momo 2017-11-10 18:58:34

    很多片子切入的角度很新颖独特,从电影从阅读社会文化的症结和潜意识。但是有些论证似乎有些牵强,比如消费主义那部分。

  • 1 非虛構 2018-09-28 19:47:32

    推荐第六章《汉江怪物》VS《科洛弗档案》;第九章“我是恶魔,我来履行恶魔的职责”。

  • 0 陈抟老祖 2015-11-28 20:00:12

    比较一般,没什么创见

  • 0 钵中衣 2021-12-08 00:17:34

    社会快照式的文化批评理论陈腔滥调,电影理论分析镜头是巴格达监狱虐囚。九一一之后,鬼屋之风已过,人皮客栈和致命弯道这种全球化野外异域虐杀才是青春正盛。丧尸片有消费主义,吸血鬼有摩门教,什么时候狼人也能有自己的理论工具呢?

  • 0 李大米 2022-05-19 13:38:34

    老书温故,疫情后再看当时的划线,感触更深。

  • 0 有方騅馬 2023-05-17 16:23:26 浙江

    假装读过

  • 0 2017-05-07 09:44:33

    虽然有些观点有点意思

  • 0 神仙的腰带 2017-05-15 08:24:25

    内容其实和书名没有那么大的联系

  • 0 岩倉雙葉 2022-09-03 01:05:54 北京

    3.5,良莠不齐的论文集,Sam.J.Miller最后一篇总结性质的文章全书最差。绝大多数作者理论背景为电影现象学。9.11之后的主流媒体以及电影创作皆删除了相似的灾难性场景,尝试抚慰民众或令其忘记这场“电影化的”灾难,因此在这类欲盖弥彰的媒介景观之中遗失的具身体验令惊悚与灾难类型大行其道,一方面是来自左翼对于全球化,公共监控以及消费主义的重新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右派对于“他者”的恐惧与《暮光之城》中的摩门教禁欲主义吸血鬼形象,最后两篇文章可以转向Casey Ryan Kelly所谈论的禁欲文化与后女性主义。另外,原书标题的Horror并不是做为电影类型的恐怖片,而是被诺埃尔·卡罗尔哲学化的“恐怖”概念,全书的论述也依照着卡罗尔的逻辑进行,很明显译者和编者缺乏对于前置理论的了解。

  • 0 伽蓝之空 2019-05-22 14:47:18

    一般吧,各种乏味的意识形态批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