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地方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黎戈 2016-08-22 08:39:07

    隈研吾……这个夏天没怎么读文学书,倒是读了很多建筑书。为了营养素均衡,也为了淘换语感,常常要读些非文学类的书。美和思想都是相通的,不过是不同的载体。

  • 5 gengrenjie 2015-09-19 20:57:07

    认清教育的本质很重要。一般的教育都会有一种自上而下无休止的压力,人在压力下前进。但是这种模式又是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一旦没了压力,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 3 Zoe_wandering 2015-09-06 17:10:47

    从大仓山的房子走出来,这个建筑师没有脱离过童年关于土地与建筑的感知

  • 3 MASAsama 2016-03-16 19:28:41

    讲真比起隈老师那种昆虫复眼式的结构我还是更加喜欢安藤老师的性冷淡几何风。。。不过隈老师也在书里直白的说安藤那种设计都是为资本服务的哈哈哈(一个安藤黑)书本身还蛮不错的更喜欢前半老师学生时代的经历以及思考 环境对人影响真的非常大 另外要吐槽一点是书不是精装但封面封底两张硬纸板硬到影响翻阅了(

  • 0 把噗 2019-01-02 16:23:42

    人生与建筑的关系,理论功底很强。

  • 0 nolix 2016-03-25 15:03:08

    满分没二话。

  • 0 昭歌山 2015-06-12 18:29:29

    晚辈初涉,请各位多多批评

  • 0 放把火烧了 2017-04-05 04:34:04

    从他的建筑来看我不喜欢,但我想去除这种偏见,于是想看他的一些想法,看完这本就更不喜欢了。有种时下兴起的“回归运动”没事就给你泡杯茶来看的做作

  • 1 羊小狼 2018-05-30 23:16:52

    大物建筑师的碎碎念。混杂着碎金子的沙滩一般的阅读体验。相比起安藤忠雄,在这本书中找到的共鸣实在多得多得多。原来我也是自然派的呐。另,实体书手感很好。

  • 0 Latania。 2015-09-28 15:02:09

    讲述了隈研吾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接触到的事物,以及他自己一些思想观念的来源和建筑创作的灵感,也批判性地谈论了柯布西耶、密斯、丹下健三等大师的建筑。读隈研吾的文字总是十分需要渊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方面。我学识浅薄,看得浅,但仍旧有所体悟。

  • 0 何足 2017-04-06 23:59:40

    隈老师把自己的脉络理得很清爽嘛!

  • 0 恶鸟 2016-10-06 12:16:00

    除去罗兰·巴特的文学性,这本可以算建筑文化方面的《罗兰·巴特的自述》,比畏研吾另外的《十宅论》《细小的建筑》要好,虽然碎片化,但碎片之间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无损失,从日本出发而放眼全球建筑

  • 0 木义 2015-08-27 17:30:43

    一直在说丹下、黑川、安藤的坏话,这样好吗(笑

  • 0 七月桃源乡 2016-03-09 11:24:37

    诗一般的书名;一个设计师成长的环境,人生的记忆与经验,并不是怀念,而是在其中探寻着自己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 0 等待喝多 2016-06-12 08:38:46

    畏研吾先生的敏感与智慧

  • 0 啦啦啦 2016-02-12 23:06:55

    批判性和场所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

  • 0 D.H 2015-10-03 18:50:50

    作者个性爽朗,敢于言说,愿意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脉络清晰!

  • 0 戴白白 2017-06-25 21:51:12

    关于隈研吾如何成为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自述。“设计基本点就是具有拒绝权”,醍醐灌顶的一句话。话说隈研吾在建筑和写作上都很高产啊……

  • 0 Dreamxy 2017-09-03 19:50:03

    比较碎 比较散的一些设计理念~ 随手翻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