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法边馀墨》(第三版)序
《法边馀墨》1998年在法律出版社初版,2003年出了增订版,之后就没有再加印,市面上早已脱销。一些读者朋友跟我说希望能够催促出版社重印或再出一个新的增补本。最奇特的是,2010年我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时,一位同学拿来他新近从北京邮购的一本让我签名纪念。我看到的居然是复印装订本,且索价不菲。有商人以这种简陋的侵权方式赚钱,让我惊愕不已。大约去年开始,法律社的编辑高山君也多次催促,就有了眼前这个第三版。
说是增订版,但这本小书更新出版的过程却如同一辆经过若干站的火车,到了一个站,旅客中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这次撤下了第二版中的24篇,其中原下编(即名为“切口”的第三编)整体移除了。增补了近年来的新作15篇。虽然篇数少了,不过篇幅却基本持平,因增补者有几篇长一些的文章,加上下编里辑录了我的微博言论的“微言集”,尽管每则微博篇幅不...
《法边馀墨》(第三版)序
《法边馀墨》1998年在法律出版社初版,2003年出了增订版,之后就没有再加印,市面上早已脱销。一些读者朋友跟我说希望能够催促出版社重印或再出一个新的增补本。最奇特的是,2010年我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时,一位同学拿来他新近从北京邮购的一本让我签名纪念。我看到的居然是复印装订本,且索价不菲。有商人以这种简陋的侵权方式赚钱,让我惊愕不已。大约去年开始,法律社的编辑高山君也多次催促,就有了眼前这个第三版。
说是增订版,但这本小书更新出版的过程却如同一辆经过若干站的火车,到了一个站,旅客中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这次撤下了第二版中的24篇,其中原下编(即名为“切口”的第三编)整体移除了。增补了近年来的新作15篇。虽然篇数少了,不过篇幅却基本持平,因增补者有几篇长一些的文章,加上下编里辑录了我的微博言论的“微言集”,尽管每则微博篇幅不到两百字,但是聚沙成塔,加起来却有近三万言了。
将微博这样的极短篇文字收入书中,于我是一个新尝试。自从2011年初开始,在博客之外,我又有了微博这样的自媒体,三年多的时间里共发表三千馀则。虽说是方寸之地,只言片语,不过那还是特别值得好好经营的所在。对于文化史有一定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文章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篇幅。钱锺书先生的话有点像是为“微博体”言论的辩护词:“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版,页34)是否有新知识,有真情趣,有启人心智的思想,是检验文章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自己在写作中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目标。这次筛选其中一些收入本书,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网络文字的不稳定性。朝露溘至,彩云易散,印成文字,或略胜于沙上作书。当然,也可能更便于在某些场合作为证据使用。
贺卫方
2014年6月20日 五道口
法边馀墨(第三版)的创作者
· · · · · ·
-
贺卫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贺卫方,1960年生,山东烟台牟平人,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和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制史以及比较法学等。除本书外,主要著作和译作包括《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具体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3)、《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法律与革命》(合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法律出版社2008)、《比较法律文化》(合译,三联书店199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合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四手联弹》(合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In the Name of Justice: Striving for the Rule of Law i...
贺卫方,1960年生,山东烟台牟平人,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和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制史以及比较法学等。除本书外,主要著作和译作包括《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具体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3)、《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法律与革命》(合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法律出版社2008)、《比较法律文化》(合译,三联书店199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合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四手联弹》(合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In the Name of Justice: Striving fo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2)、《逍遥法外》(中信出版社2013)等。
入选:《中国青年》杂志评选的“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2000),《南方人物周刊》当今50位著名公共知识分子(2005),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年度全球百名思想家(2011),德国《商报》(Handelsblatt)世界25位思想家(2014)。
目录 · · · · · ·
超越比利牛斯山
英美法与中国
法治与所谓大国崛起
取法苏联
日本人的秩序感
西方法学:人类的共同财富
外国人的意见
法律学是一门科学吗?
1949年以来中国的法律翻译
立法与风俗
法官的博学或无知
正义的行头
私权神圣,公权呢?
法律人说外语
法律和语言
法学和医学
“契约”与“合同”的辨析
新闻自由、名人隐私权及其他
关于中国法学家的国际影响
被湮没了的法学家
梁启超的民法研究
杨荫杭不满检察垄断刑事追诉权
刘锡鸿所见英国专利制度
学术通信一封
中地脚伯里如是说
一次旅行两本书
“文革”出版物
香港访书记
学术刊物的编法
就编辑技术答客问
创办初期的《比较法研究》
平淡无奇的八年
关于注释
关于索引
文章大小论
法学文章的风格
教授与书
再谈教授与书
历史
哈维曼生前身后事
国家利益与正义原则
样板戏谈片
像章
进退有馀裕
没有新闻的日子
《西游记》里的国际关系准则
负罪与父罪
帽子与鞋子
胡适评批胡
你还会上当么?
数字
忧世伤生的智者
《人生颂》诗扇亲见记
悼念普西
时代的法学导师
对网友批评的一点回应
下切口微言集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法边馀墨(第三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法边馀墨(第三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教授笔下的法律类小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毫不逢迎的说,比如作者钦佩的“能够打通”两类文风,为同行学者写作时,保持相当的可读性,同时写给行外读者的作品也能够具有相当的学术层,此类文章,实乃出自作者笔下也,确是达到了孔子所谓“文质彬彬”的境界。 “上天头”的开篇中,即讲法制现代化,借“中国法律近代化...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法理学進階閱讀書目 (Orpheus+)
- 在人图 (碧血丹心)
- 2016春天不是读书天 (Ubik)
- 万圣月销综合榜TOP10书单(200709-201702) (寒鲲)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边馀墨(第三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嘉音慕仪 2023-10-01 00:00:28 河南
作者抒发的一些杂感而已,言不尽意、浅藏辄止。总之,还是非常喜欢他的文笔,总是给人以启蒙!
2 有用 长安某 2015-11-24 09:34:55
在法律社买的签名版,上编还挺有意思,比《西窗法语》略强,中编就比较一般了,倒是忆江平教授给我很深的映像,至于微言集我还是认为没有什么集合出版的必要
4 有用 悼玉轩主人 2024-08-04 15:11:03 广东
本书可谓是两个时代的活化石,天头和地脚再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学界热衷引进西学并原意谦虚地对话的氛围,而切口的微博选又可以让读者窥探到本世纪前十多年百家争鸣的网络环境。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被反复引进膜拜而又遭反复排斥鄙视不止一轮了,让我们静待下一轮吧。。。
1 有用 Jasp 2023-02-16 11:16:07 浙江
体例太散了,论情怀和深度都不如老孙《法门穿行》,那才是真正的法律随笔
3 有用 wmwq2000 2015-09-16 17:43:33
老贺更像一个法律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