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邀请的笔记(351)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多识草木少识人 (Nothing)

    就像人生是错综复杂的,语言也是错综复杂的;就像人生不仅是理智的,语言不可能也不应是完全理智的。 伟大的文学不但能使我们吸取了别人的经验,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同情别人,还能帮助我们适应现实,精神健康,因为人类说到底还是一种感情动物,没有发泄和陶冶感情的工具,我们就会像没有安全阀的机器一样,有爆炸的危险。 我们会从实际事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语言可以用来叙述语言。 同类之间通过语言...   (1回应)

    2016-09-25 20:39:05   36人喜欢

  • 阿尔卑斯牧羊人

    【第一编:语言的功用】 一.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工具。 二.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将事物象征化(symbolic process)。 *关于符号的原则:符号不是其所代表的事物(社会鼓励人们养成“将符号和其代表的事物混为一谈”的习惯);地图不是其所代表的地区;言辞不是事实。 三.报告用的语言应当遵守如下规则: 1)它们是可以证实的; 2)它们尽可能避免作出推论(inferences)和判断(judgements)。 如:“他拍桌...

    2023-03-27 16:32:08   6人喜欢

  • 示文且武

    语言学的邀请 原书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 译者序 两大原则: 一是,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工具,语言有其社会作用。二是,人类思想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语言会影响人类的思想进而创造出现代的思想系统和社会制度。 ~~~ 第一编 语言的功用 ~ 第一章 语言和生存 p18: 讨论:所谓“适者生存”(社会达尔文论者)的最大逻辑问题,并不是只有“弱肉强食”的老虎、狮子是生存者,那些“弱小”的动物也有其生...

    2017-03-13 17:47:56   6人喜欢

  • F哲鹏

    人们总是在日常的语言中使用推论和判断两种手段来传递信息。 推论是指根据已知的事物对未知的事物所做的描述;判断是指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事、物所有赞许或不赞许的表示。(摘自原文)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 ①一个人观察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或者说总是片面的,无法了解到事物的所有方面。 ②当我们描述事物时,不仅仅要描述现在的状态,还要对未来的状态做出预测。同时,我们不自觉的将个人对事物的情感加入到描述的...

    2018-10-24 08:16:17   4人喜欢

  • soviet喵

    一个大声果断的命令,就像推人一下一样,具有强迫人的力量。说话、叫喊和拍胸脯,都是表现自己精力的方法。说话时最能感动人的一个成分,就是声音的语调、强弱、好听或不好听,发声时音量的变化,以及声调的抑扬顿挫。 语言中另一个能够感动人的成分是节奏。节奏的意思是指某种听觉上的刺激,隔着相当固定的间歇,赓续出现,从而造成的一种效果。 除了说话的声调和节奏,语言中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动人的成分,那就是环绕...

    2022-06-20 16:21:15   2人喜欢

  • 方芮欣

    我们必须学会的本领是将判断摒除在叙述之外。一篇报告文不可以说:“那位参议员态度固执 十分倔强,不肯合作。”而应该说:“那位参议员是唯一投票反对那一法案的人。”法庭审理案件时,有些证人由于无法明确地把他们自己的意见(他不是人)和形成他们意见的客观事实(某日被告逼我在一张纸上签字)区分开,因此有时会引起相当多的麻烦,法官要询问好长时间才能弄明白他们究竟是根据了什么样的事实,才会有这种看法。 有些词汇...   (2回应)

    2021-08-08 14:52:25   3人喜欢

  • soviet喵

    用作表情的声音 这种将言辞当成有声音的、表达情感的姿势运用,叫做前象征(presymbolic)用法。前象征用法与象征系统在语言里同时存在,我们每天所说的话都是将象征和前象征的成分彻底地混合起来的。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语言里,只要是表现任何强烈的感情,前象征的成分就会总是极为显著。 一般幼小的婴儿,在能听懂母亲的话语之前,就已知道她的声音是代表爱惜、温柔还是烦恼。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语言中前象征的成分保持原有...

    2022-05-17 05:06:51   2人喜欢

  • 点点 (印刷术的发明使公众意见易于控制)

    1.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里,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对某些事物随意做出评价这一习惯。因为在有些问题上,多数社会都是有系统性地鼓励人们养成把符号与他们所代表的事物混为一谈的习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为了荣誉奖项而作弊得高分的学生一样,觉得符号比他们所代表的事物重要得多。 2. 报告:①可证实;②尽可能避免做出推论和判断。 3. “XX是A还是B?”这类问题,只允许你在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里挑一个。无论你赞成哪一方,都把自己...

    2021-04-04 12:10:38   2人喜欢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成人中也有一些人不但能保持这种敏感,还能使它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更为精密。我们称这种人为有“直觉”,或是“异常机灵”。他们有本领解释说话者的声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其他各种表现其内心状况的征兆。他们不但留心说话者说些什么话,还留心说话者是怎样讲的。相反,凡是每天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阅读书面文字的人,如科学家、知识分子,簿记员等往往只注意言辞的表面意义而对别的一概比较容易忽略。倘若有位小姐要这样的...

    2017-04-06 21:11:04   2人喜欢

  • ACloud

    本文是对《语言学的邀请》(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第十三章 “二元价值观点和多元价值观点” 摘录而成,保留个人认为较精彩的文段。 作者:塞缪尔·早川,艾伦·早川 1. 所有二元价值的喧嘈和夸张的话语,都是一种蒙蔽大众耳目使他们不去注意更加切身问题的方法。 2. 倘若我们只有两种价值,比如“守法”和“违法”,那么面对一个法律案件,我们也就只有两种行动方法可以采取:守法者释放,违法者——这里我们姑且假...

    2025-03-13 15:14:30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5 36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语言学的邀请

>语言学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