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恶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十四卷 2016-03-08 10:37:50

    谢林和弗洛伊德的部分真好,赞美谢林。ps:上乘的翻译

  • 10 琴酒 2016-12-02 22:15:22

    快刀斩乱麻清晰又富有教义的书,真的得美国人来。我大概从没读过一个人能把谢林说的产生这种“啊谢林好有趣也没有很晦涩”的错觉。书里忽隐忽现的对“神义论”的讨论,我想大概就是标题“根本恶”的一个犹太神学前提吧。奥斯维辛之后的部分非常精彩,列维纳斯所说的每个人对其邻人负有的不可推诿的责任,约纳斯从诺斯替宗教中受到启发后的“是我在帮助上帝”的伦理,以及阿伦特的一种指向群体和共在的恶的伦理的探讨。

  • 14 玲自体 2020-03-11 15:24:10

    五星好评的人是没读过哲学吗? 可能是我总思考恶,见到这种剖析恶的,就不会那么一惊一乍 稍微了解几个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就知道,这完全是知识点串联,没有任何超出原作本身的个人思考,要感谢只能是班主任的那种感谢,而不是精神导师 翻译不错 学术性不强 深度不够 说起来我的问题,看了谢林再看这种社会学作品,没有丝毫快感 好像和包法利谈恋爱,大笨蛋一个,太不爽了 也不是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好了好了我不说了 以上评价具有偶然性

  • 5 יוֹחָנָן 2018-02-04 15:10:21

    有关根本恶的问题的经典著作,写到了康德、黑格尔、谢林,并从谢林通向了尼采和弗洛伊德,最后将重心放在了列维纳斯、约纳斯和阿伦特身上,因为这是奥斯维辛之后的最重要的问题,传统的神义论在这一危机面前解体,甚至成为了难以承担的重负,犹太人极为关注这一问题,因为他们的神到底在哪里?这里面最喜欢的部分是康德,尤其是将康德实践理性中的意志、意力、性情问题做了相当清晰的论述,并说到了康德理论中的模糊之处。

  • 4 #暗蓝# 2018-08-04 14:05:20

    非常棒!既是对恶的理论的梳理,同时也可以看作对多位哲学家思想脉络的入门。从根本上说,“根本恶”是“平庸的恶”的前提,而杜绝“根本恶”,起初依靠的是伦理,但当伦理由于人自以为的“强大”而濒于崩塌,或许我们只能诉诸责任——“不作恶”的责任。然而和“人性的,太人性的”内容相比,这种责任意识似乎无力形成约束。但多一份对恶的讨论,或许就会多一点希望。

  • 3 [已注销] 2018-08-22 07:29:18

    道德哲学之荒蛮并非到今天才这样。时人论道德,简直惨不忍睹。对康德,只能说应该剥夺康德说话和写字的权利,康德滥用语言文字登峰造极,相比费尔巴哈只是本来就思维混乱,这更是不可饶恕。单纯、绝对、根本作为补锅匠简直就是武装到眼睛却暴露了命门。在这个后维特根斯坦时代,在后散文诗的时代,再不济,在这个后阐释学、叙事学、结构主义的时代,还能对滥用语言本身时的有限的人的动机毫不察觉的人才配得上做这样略备一谈的废品的作者。康德太狭隘了。人的一切问题都是时空悖论。而康德将之绝对理念化,拼了吃奶的劲否认时空和悖论,境界只限于矛盾和合理性,害怕一切极限的延伸,害怕得瑟瑟发抖、屎尿横流。理性英雄主义也只是做得了无理性的哲学偶像崇拜的对象。非理性英雄主义者最终却疯了。康德自负时就说纯粹,黑格尔攻击时就说朴素。

  • 2 布洛 2019-06-02 07:31:14

    文献梳理清晰,理解没有大的偏差,不过书的整体性较弱,虽然做了些整合,但显然还是一本拼凑起来的论文集。

  • 2 眼睛有神家族 2018-10-22 16:09:17

    哲学 24.8万字 “你们曾否多次地问过自己,在世界上每一种理想的建立需要付出多么昂贵的代价?”尼采:从虚无主义中拯救出来

  • 1 淮水浪子 2019-05-05 18:33:36

    复数的情感在面对过度的恶时往往是贫乏的、失语的。一种智性、深刻、精细的话语也因囿于个体在具体的恶的现实面前夹缠无力。我们为无意义的苦难寻找形而上秩序和伦理的恰切性的倾向乃是非道德的和危险的。

  • 0 榕十三 2019-07-23 14:46:19

    翻译非常出色。

  • 1 姜汁姜丝姜片 2020-04-22 16:20:33

    思想家希望找到“恶”的根本成因及面对办法。可是哲学从来都是提出问题却不负责解答,作者最后说无人可知何为恶。对我的收获就是粗浅地看到多位哲学家的一小点思想,康德,尼采,佛洛依德,阿伦特比较好理解。黑格尔,谢林就是天书。四星吧。

  • 1 Vinland 2020-04-06 21:55:36

    极好,尤其是谢林。 之后再补笔记(懒死)

  • 2 Lowlibrarian 2016-12-18 19:38:31

    这种写作模式是十分诱人的,剔除学术黑话,哲学在伯恩斯坦那里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行文中穿插着“神义论”的探讨(列维纳斯之后是一种“后神义论”)。

  • 2 wasteland 2020-09-14 15:15:25

    只能说还行,没啥太大见解 更像材料整合

  • 1 又是想开的一天 2020-07-22 16:27:02

    非常好的伦理学关于“恶”的理论史。最近也在读理想国也同样发现对于人的评判的潜在标准便是善恶的二分。但伴随着思考和事件的复杂化,善恶往往并不明显,甚至产生许多旁支问题:恶的程度问题,恶的责任问题。本书列出的哲学家则发散哲学思维直接切入到根本恶环节。但我仍然比较坚持阿伦特等人对于恶的表示——即善恶的辨别以及辨别的基础仍然是模糊的。

  • 1 ever 2018-11-07 16:30:40

    翻译扣一星

  • 0 油炸托克思 2020-05-06 16:54:18

    本书可以视作以阿伦特为出发点的谱系梳理,但这个谱系又相对松散,同时试图兼顾一种思想史视野。这种写作底色决定了不同角度的阅读收获也会不同。如果从阿伦特的问题出发,同时对康德哲学抱有极大的同情兴趣,那么收益会很多。但是对其余思想家的处理相对浅表,很难说有深入的探索。因此,需要搞清楚这本书的重心,再决定是否要阅读

  • 1 小陈 2019-10-25 19:02:38

    不管康德如何坚持根本恶是一种强有力的品性或趋向,他对此的解释都从不意味着我们是出于因果律而被迫选择恶的准则。在认识到理性的限度的同时,我们必须设法强化自我的理性作用,以使我们能够缓和攻击性冲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因成为人就是去超越自身的存在法则,在伦理的意义上对于恶做出回应。凶残的恶行可以由既非野兽也非恶魔的“普通”人干出来。他们每个人都声称,我们时代中发生了前所未有并且是不可能意料到的事情,而这要求我们对于恶做出新的思考。传统概念不再能充分帮助我们理解所发生的不可理喻之事。之于愚蠢面前,所需要的是重新学会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 0 2019-12-08 21:38:32

    很棒的一本

  • 0 Juvenalis 2017-03-16 22:37:14

    清晰明确,写作范本。1714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