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银 短评

热门 最新
  • 38 das Rätsel 2016-05-13 10:41:06

    孤独是无解的,就像快乐是瞬间的。

  • 18 bololo 2016-05-27 12:10:12

    大概全世界青年作家碰到的问题都差不多。。。吧

  • 4 btr 2016-05-12 16:07:56

    『孤独』在家庭的变奏。通过保姆(A女士/芭贝特)之死(变量改变)探讨三口之家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极简碎片式叙事,非线性时间,对于婚姻、孩子、病症、信仰(迷信)乃至时代有不少思索。

  • 13 Yuemin 2016-03-31 10:10:30

    在孤独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 1 于是 2016-06-07 13:51:17

    我喜欢这本书超过质数那本

  • 2 zoe 2016-03-29 15:35:45

    保罗出品,必属经典。。。

  • 4 三白岛 2016-05-02 14:47:34

    故事还是不错的。两点:1. 49页“脖子上就带着一个犹太人的《玫瑰经》”是怎么回事?犹太人和玫瑰经最扯不上关系,真是误译?2. 封面感受不太好,烫银弄得满手银粉;女人的脸看着好眼熟,仔细一想,发现和与非门那张专辑《乐园》的封面女神似!(女人的脸其实是英文版封面的白描)

  • 1 阿巴厮 2017-06-01 18:53:32

    比较好读,五万多字,勉强中篇吧,标价三十二块。将死的保姆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写法挺动人,讲得比较简单,陷入了偏弱的柔情里。

  • 1 不求甚芥 2016-05-30 18:48:40

    在我而言没有质数的孤独好看。某个瞬间我也会觉得有什么好看的东西我没有读出来。

  • 0 carrie柔光 2016-06-26 22:17:22

    这是终成眷属的质数马蒂亚与爱丽丝么?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契机让我对他们抱有希望,至少目前没有。

  • 2 四左 2016-05-14 16:53:38

    稀疏的行间距。。第37页有个错别字。。///3.5/高中时候忘了哪个老师说 物理是理科里偏文的,地理是文科里偏理的。读这本粒子物理学博士写的书想到了这个说法。距离感、条理性、概括力,有一点细腻。有一些句子还是可以记一记的,虽然打这句话时一句也记不起来。。“两个家长,和一个伤心的小稻草人”

  • 0 2017-04-19 18:31:56

    《质数的孤独》比较高,但作者还是在我“想认识真人并一起喝咖啡”的名单上。

  • 2 陈小猫 2016-06-03 00:28:02

    《质数的孤独》里的Alice最终和医生分开了,Mattia最终也没有勇气去让自己相信能和Alice在一起,灵魂都需要被拯救,但是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谁能够被别人拯救,所以才有了上帝。《黑与银》延续了同样的基调,可是一个质数,努力伪装成一个合数,不断打磨一个合数的面具戴上,是否真的就能在这个数列中轻松的存在下去,这个问题,好像他自己也并没有答案

  • 1 Raison d'Être 2016-08-26 18:23:11

    短短的,速读完,有点难受,淡淡的感动

  • 0 七道客 2016-07-03 13:34:02

    与《质数的孤独》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算不做比较,也是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

  • 0 菜花 2016-07-06 22:31:44

    细腻而且交待得很完整 仔细想就要陷入忧郁了。在死亡面前“我”比妻子勇敢,但却在孤独面前颤抖

  • 1 永野芊鹤仔vv 2016-05-29 22:58:37

    讀到最後一頁的時候,淚流滿面。細節的描摩深得我心。關於 愛 生死 家庭 孤獨 / 品讀會上btr_ 的解說還是蠻到位的。

  • 4 关我屁屁 2016-09-24 17:18:54

    最佩服的就是作者这种人,明明是搞理工的却能写小说,还能得奖,还那么年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