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庆大厦》的原文摘录

  • 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经常互相聘用,主要是因为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几乎是同一种口语,尽管这两个地区的人往往憎恨彼此。 (查看原文)
    newleft 2回复 3赞 2019-01-05 19:57:53
    —— 引自第126页
  • 舅父打电话告诉我:“你去申请中国签证来深圳,然后我会给你办香港签证。”不过我到了深圳后,他说:“不要告诉别人你是我的侄子,要说你是我弟弟。这样你可以不受骚扰地在我店铺中工作。” (查看原文)
    newleft 2赞 2019-01-08 04:06:17
    —— 引自第249页
  • 每晚大约有4000人留宿于重庆大厦,我在不同旅馆邂逅了129个不同国籍的人,从阿根廷到津巴布韦,包括不丹、伊拉克、牙买加、卢森堡、马达加斯加,甚至有马尔代夫的人。 (查看原文)
    哈米 1赞 2016-06-27 10:45:58
    —— 引自第3页
  • 大厦底座有两层——按照英国人留下的惯用语,即地下以及一楼(下文中我也沿用此英式用语)——这两层楼大约85米高,58米宽,主要用作零售和批发类型的购物商场。 (查看原文)
    newleft 1赞 2019-01-03 15:19:39
    —— 引自第22页
  • 坦桑尼亚人在香港购买二手汽车,然后将车通过达累斯萨拉姆、马塔迪,绕过好望角,最后在刚果销售。从大西洋海岸的马塔迪开始,汽车通过公路运到金沙萨,那条路是刚果唯一能够使用的高速路。 (查看原文)
    newleft 1赞 2019-01-06 20:52:28
    —— 引自第163页
  • 南亚人和非洲人来到重庆大厦白手起家,其经历无异于许多到香港创业成功的中国内地人。即便如此,这些移民族群并没有太多的相互理解和同情。 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历史对重庆大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自早期殖民到现在,香港出现越来越多的南亚人。 如果没有这一群南亚人,1962年建立的重庆大厦不可能成为如今的国际市场。 我曾陪同一位目光犀利的记者参观重庆大厦,他指出,这个地方除了有各种族裔之外,还余留了一些英国殖民的色彩。确实,我们能在大厦见到很多东非人和南亚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会讲最常见的国际社交语言一一英文,这也是重庆大厦中的通用语。殖民色彩也可能来源于,即便在今日,持这些国家护照的人比较容易得到无需签证逗留香港的便利。 (查看原文)
    岁月如梭人如果 2020-01-26 20:35:22
    —— 引自章节:地点
  • p18 如之前所说,我是一位人类学家,而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就是民族志 种针对一小群人们互动和生活方式的记录,这详组的记录往往基于几个月至数年的田野考察。全球化作为种庞大和抽象的领域,常常成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但是人类学家也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譬如 Arjun Appadural和 Ulf Hannerz,他们的功劳主要在于通过民族志表现出全球化的抽象性,如何在特定的地点形成了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地点
  • p63 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需要替自己测量四次血糖含量,还要给自己注射胰岛素。这种行为有时候带来喜剧效果,因为有一次我偷偷摸摸地(至少我自己认为是)给自己测量血糖含量,结果身边聚集了一队南亚人和非洲人,他们排队想让我给他们测量血糖。我偶尔产生胰岛素反应,第一征兆就是沉默不语和感到迷惑,接着抽搐不止。有时深夜里,我坐在旅店房间,疑惑着自己是谁、身在何处,直到终于意识到自己急需糖分,然后立刻喝掉床边的汽水。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地点
  • p68 我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令重庆大厦的人们受益,我很看重与他们的友谊,也同样看重给缺钱的人提供金钱帮助。但是,我从这项研究得到的收益超出了他们所获得的,我写这本关于他们人生的书,有助于我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他们许多人向我讲述故事,相比之下却没有获得多少回报,除了得到我的友谊和感激之情,以及这本书。我周末和闲暇时的晚上会来重庆大厦,其他时间我可以回到大学舒适的公寓,而他们却生活在拥挤不堪和脏的地方。有一位我熟识的避难者曾经开玩笑问我:为什么我不能过你这样的人生呢?”我没有回答,只是不自在地挪动了一下身体。 我希望我在重庆大厦的出现、正在进行的此项研究和这本书能缓解这种不平等,增加香港人和国际社会对重庆大厦和其中人们生活和故事的好感。可我不敢肯定,也许会有无法预料结果,比如说大厦物业价格上涨,然后发展中国家的商人渐离开,而大厦逐渐变成和香港其他购物城一样的地方。重大厦的演变一定会发生,不可能由我个人控制或影响。因此我稍有不安,虽然这种不安并没有阻止我写这本书。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地点
  • p78 那里是距离香港最近的工业区,其他目的地包括义乌等中国内地城市。在广东省省会广州,非洲商人分布在几个不同社区,其中一个是天秀大厦及其周边,天秀大厦是一栋出口商品给非人和中东人的高楼,附近聚集了许多穆斯林商人。另外一个社区在三元里,很多尼日利亚的伊格博商人聚集在这里,他们定期去广州圣心大教堂参与伊格博语的礼拜。重庆大厦不同之处在于广州的非洲商人按照自身背景不同而去不同地方做生而且一般住在市郊的公寓和旅店 广州并没有一个像重庆大厦这样各族群住在一起的地方。此外,广州的非洲商人不太说英文,他们多数人能用几句简单的普通话交流,或是聘请一些年轻的中国女孩做翻译一一我听说她们常常是大学生一一她们替广州许多批发商场提供翻译服务。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人群
  • p78相比香港,广州的非洲商人贫富差距更大,合法与非法的界线也宽松一些。但是,有些在内地非法逗留的尼日利亚人和其他非洲人不时涉足毒品交易,把毒品从非洲运至中国,或是在广州街头贩卖毒品,这在香港则非常罕见。原因可能是广州的非洲人口庞大,估计有两万人,有些数据甚至更庞大,即使有几个非洲人逾期逗留也不会被发现。从另一角度看,广州有很多名利双收的非洲和中东商人,许多人有资本跳过重庆大厦...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人群
  • p106...佣工也到重庆大厦来,为了一尝重庆大厦的美食,南亚有比她们在雇主家里吃的中国菜更对胃口。她们也爱购物,重庆大厦的商品在香港可谓最便宜的了,特别是手机、电子产品和服装。另外也有一些人来吸引男人,年轻佣工希望每周至少能有一次被人看作具有魅力和美貌外表的女性,而不仅仅被看作是家庭佣工。有的女人穿上最漂亮的紧身衣物,她们很多人在重庆大厦有南亚和非洲男朋友。 我在过去几年与她们有很多聊天的机会,但比较有印象的是个星期天早上,我在重庆大厦中和几个印度尼西亚家庭佣工的谈话。她们当时都在等待自己的男朋友:一个是沙特阿拉伯人,个是巴基斯坦人,另一个是印度人。这些女人快活地谈论她们的合约男友”一一双方恋爱关系只限于两人同在香港的这一段时间。男友们付账单,而她们提供陪伴和性爱。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人群
  • p147 他还说如果自己要价过高,顾客就会去其他店铺进货。他对这件事的道德评判是“你可以骗钱为生,但是只能骗一点点。如果你要得太多,就会失去顾客”。在重庆大厦的世界里,手机产品不像那些大厦里卖的电脑,手机没有价格标签,我听说这是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当然,这也无疑令价格随买家对手机的认知深浅不同而波动。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商品
  • p148 几个非洲商人告诉我,他们会给较亲的家人和海关官员去真表,但是不可能为顾客去买真表,因为没有一个客人买得起 Seiko或 Citizen真表。所有商人都表示他们不会把产品当做真货来销售,但由于顾客一般不太会区分真表和仿冒品,所以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顾客也许从来没听过这些手表仿冒的品牌一一他们不过想买便宜的手表,而这些商人卖的就是廉价表。 (查看原文)
    两勺卡士双皮奶 1赞 2020-12-01 10:26:49
    —— 引自章节:商品
  • Chungking Mansions, the subject of this book, is the haunt of South Asian merchants, African entrepreneurs, Indian temporary workers, African and South Asian asylum seekers and penurious travelers from across the globe. a hub of "low - end globalization" Although Chungking Mansions is seen by many in Hong Kong as a mysterious world of otherness strangely set in Hong Kong's very heart, it is nonetheless distinctly shaped by Hong Kong.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4 18:42:26
    —— 引自第1页
  • By the 1970s, Hong Kong had emerged as a manufacturing hub, and from the late 1980s on as a center for Chinese goods being shipped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a sense of a distinct Hong Kong identity, separate from that of China, gradually emerged.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4 18:42:26
    —— 引自第1页
  • This makes Chungking Mansions' role, as a ramshackle home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Hong Kong, seem incongruous. Much of the disdain and fear that many Hong Kong Chinese feel toward Chungking Mansions, as I later discuss, stems from the subliminal sense that "We Hong Kongers have recently left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become wealthy. Why should these Africans and South Asians be staying in the midst of our newly wealthy home?"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4 18:42:26
    —— 引自第1页
  • An astute journalist accompanying me to Chungking Mansions remarked that what he saw, among its many different ethnicities and nationalities, was not just globalization but also an echo of British colonialism. Massive changes have indeed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 since 1997: the coming of African traders, which began around 2000; the upsurge of asylum seekers; the building's improved maintenance and security; and the increase in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 The building is adjacent to a Holiday Inn and a block from the Peninsula Hotel, perhaps Hong Kong's fanciest. Its location in the heart of Hong Kong is what makes the building's reputation as "a heart of darkness" so extraordinary. (查看原文)
    轩煊 2012-03-24 18:42:26
    —— 引自第1页
  • 重庆大厦位于弥敦道的黄金地段,著名旅游书籍声称它“拥有从游客兜里吸金的能力”。如果你从马路对面望向重庆大厦,就能见到令人眼花撩乱的楼群,底下是各色各样的商铺,包括假日酒店、电器店、商店门面、时装店、牛排店、还有一些酒吧,景象与香港的明信片很像,特别是你夜晚来欣赏著名的弥敦道霓虹灯美景。然而,在这群夺目的高楼中有一幢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杂乱和腐朽的楼宇......它楼下的商场似乎已经脱离大楼本身,从马路对面看区域其他艳丽的商场无异,虽然这些商场是大楼的一部分,但却只能从楼外的世界进入。在这几间华丽的店铺之间有一个不可言喻的黑暗入口,乍眼看上去好像属于其他地方。当你跨过马路走进这个入口,发现入口附近占了许多跟一般香港人不一样的人,更不像其他在弥敦道购物的人们。假如你是华人,你进去大楼后也许反而觉得自己是少数民族人士,茫然不知所踪。假如你是白人,你会下意识地捂紧钱包,不安之中还带有第一世界国家的内疚。假如你是女人,说不定会感到不自在,因为你周围有一百多双男性的眼睛虎视眈眈地盯向你。 (查看原文)
    烁儿 2013-09-28 20:25:39
    —— 引自第20页
  • 你终于逃离了这些夹攻,你会发现自己掉进重庆大厦的人流漩涡,也许你一生都没见过这么多人在一小块地方蜂拥蚁屯。眼前的景象异乎寻常:穿鲜艳长袍、嘻哈服装或不合身的西装的非洲人,头戴无沿平顶小帽的虔诚的巴基斯坦人,穿伊斯兰教黑色罩袍的印尼妇女,穿中短裤挺着大啤酒肚的老年白人,有一些嬉皮士仿佛是上一个年代的难民,尼日利亚人大声喧哗,年轻的印度人把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谈笑风生,还有一些中国大陆人掩饰不住心中的惊奇。你很可能还会见到南亚人推着手推车运载三四个标有“拉各斯”或“内罗比”的大箱子,非洲人手拉着塞满了手机的行李箱,还有掌柜正在贩卖各种各样地球上能找得到的东西,从咖喱角(samosa)、手机卡、剑法服务、威士忌、房地产、电源插头、自慰器,到鞋子。电梯口前排队的人什么肤色都有,等着去百多间不同的旅店。 (查看原文)
    烁儿 2013-09-28 20:33:52
    —— 引自第23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