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庆大厦 短评

热门 最新
  • 61 欧定谔的猫 2016-01-20 16:04:49

    从选题的角度,很有代表性,重庆大厦确实是一个连接发达世界和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奇特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以如此辛苦卑微的方式在这个代表着”低端产业“的地方寻求财富和成功,伴随而来的极度多元的文化冲突和治安乱象,再进而深化了本地居民和旁观者的偏见。时代推进,立于香港核心商区的重庆大厦却一直保持着其固有模式,也越发显得突兀。作者说,如重庆大厦般“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将不仅是世界的历史,而是未来,我不赞同。尤其参考并无逻辑、清晰框架和确定结论的本书内容。 很好的题材,可惜作者的写作初衷、框架设计、眼光和写作功底,甚至用心程度都只能算是三流水平,翻译质量亦不甚佳。

  • 51 对方 2016-05-24 21:12:15

    非常讨厌作者 - 把一个这么好的题写得这么无聊。不过有一个关于资本的震撼,这样复杂而冲突的人群聚集,犯罪率居然很低,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为钱去的。赚到钞票就好。钱真好哇,最大的和平鸽!

  • 20 优游卒岁 2016-01-23 09:53:35

    研究香港这个全球文化超市,聚焦于重庆大厦这个低端全球化的典型。这个地方的名字,大约很多人是首先从王家卫的电影中所得知的,当然还有更多人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这个地方也才能让人引起更多共鸣。作者对于这个地方所做的人类学观察,长达数十年,观察得相当细致,写得也非常有趣,解剖了发达地区与边陲地带在商业上的连接问题,值得一读。

  • 25 Rhinover 2015-12-17 10:44:47

    在作者看来,重庆大厦作为“低端全球化”的“交汇处”,为研究“多地点民族志”提供了一个浓缩的样本。而重庆大厦之所以可怖,不是因为犯罪,不是因为金钱,而是uncertain与unknown的“外星孤岛”。

  • 16 malingcat 2016-02-03 07:56:31

    自从看过《重庆森林》,知道了这“另一个世界”。后来多次路过,只敢在外面看看。作为人类学学者,本书作者颇为用功,不花巧,不拔高,奠基于访谈。中心的边缘,现实与大众心态的投射,低端全球化,避难港,它脆弱的未来。值得一看。

  • 12 KuningTelur 2016-02-04 22:18:55

    精湛好读到堪称畅销书。麦高登的田野做的非常扎实,对重庆大厦摸的非常仔细。“低端全球化”算是很精准的描述。不同于原先想象的“全球化”中的高新科技、高楼大厦,足不出户的金融运作,重庆大厦是发达地区里的异质空间,是一个迷你的多元世界,通过签证、法律、警察系统等等的漏洞,形成了一套依靠商人人肉行走运作、让资本从后发达地区换回发达地区的廉价商品、让后发达地区的中产阶层通过低端工作的低薪资供回家乡的低端联结系统。但问题是,如此图景就让人类学家感慨世界可能大同,讴歌新自由主义也可让人宽慰,是不是太廉价、太情怀、太浅薄啦?

  • 26 袁长庚 2020-04-10 21:30:28

    趁着备课才第一次完整读完这本,噱头足够但充满遗憾。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体现了我所认识的那个作者的某种性格问题:常常自以为对某事完全了解,但却实际上只是浮光掠影。这么好的一个题目被处理得如此草率,一味追求浅白以至于缺乏当代人类学应有的洞见。这本书离重庆大厦这个“黑暗之心”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 8 余颜 2020-02-17 01:45:26

    为新自由主义献上一曲低调的赞歌。究竟是世界变平了,还是所有意识形态之上又新增了一层壳,抑或是全球和地方的辩证互动?非洲的买办们在重庆大厦发展自己的生意,往来的飞机和人群带着物流动。事情也可以反过来说,是物带着人在流动。如果没有手机,也就不存在重庆大厦。不只要看见世界汇聚在此,也要看到是什么承载着世界。

  • 6 此情做梦呢 2016-02-29 19:58:57

    《忧郁上的热带》我没有看完,《天真的人类学家》很喜欢。麦高登的这本书扎实考察,理性思考,上佳。看得很过瘾。

  • 10 Bobikaite 2018-10-28 22:12:19

    这么有意思的选题,写得是有点无聊,要么干脆学术一点,要么就当纪实文学写也好啊… (职业病来了)虽然建筑学爱管闲事,在其他专业领域也手笨,不过还是期待建筑学(以及城市)作为补充视角切入去描绘和解读重庆大厦,从显性的实体空间到空间政治。

  • 5 panyl 2016-04-06 07:53:16

    低端全球化的范本

  • 5 trats-i 2015-12-13 17:38:11

    好看的“人类学”书。

  • 5 Diana 2016-03-08 23:18:22

    基本上涵盖了我好奇的关于重庆大厦的一切,解答了我最想知道的关于性别和性的问题。虽然不太可能一个人的再去一趟,还是要赞美迷人的人类学,迷人的人类学家~

  • 5 愚公 2016-01-12 14:45:45

    重庆大厦为研究对象的城市人类学作品,作者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麦登高。全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地点,人群,商品,法律和未来。根据香港重庆大厦多年的调研素材,编辑成本书。材料主要是关于重庆大厦,但书中的内容大体是联系大陆与非洲和南亚的小商品流动。香港提供了这种小商品流动的港口。

  • 7 辄馨 2015-12-01 11:23:12

    要是能配点图就好了。内容很丰富,但架构不是特别清晰。对新自由主义的态度加一星。

  • 4 烟斗客甲 2016-02-13 11:10:37

    香港繁华地的另类地域,是低端全球化的缩影,咖喱好吃住宿便宜假货横行各色外国生意人汇聚。60年代造有5幢楼组成,华人老板南亚经理各自为战。作者是欧美男洋人,亮出人类学家名片带来调查便利,他以闲逛和聊天来了解,大楼里的人对华人和女性较为敏感。魅力在混杂活力和游走于法内外,非洲商人贸易路线有广州迪拜等;大陆旅客到来屏蔽性工作者;服装手表手机是主要商品,内地的竞争力日壮大,金牙贩金的非洲人;非洲商人多为官商二代;非洲国家海关行贿,避难者主要来自非洲南亚真假难辨无内地人士,警察廉洁政府高效。作者调查3年,楼内穆斯林宽容友好并尊重其他宗教。全球文化超市,新自由主义实行的产物,将来面临拆除不可避免,但这样的集聚和贸易方式不会完结,在其他地方依然会出现,利益追逐取代宗教纷争,改善生活也许是人类共通目标。

  • 3 甜哞乖剂 2016-01-05 20:55:51

    低端全球化的灰色地带影射整个世界,社会问题挑战着每位抱有“本是同根生”之心的理想主义人类学家——我们真是太天真了

  • 4 2koo 2018-06-18 02:19:05

    从九龙城寨,到重庆大厦,再到广州小北。

  • 7 吴了了 2019-01-05 19:42:31

    非常值得的研究对象,但民族志是不是该改改个人碎片化经验拼凑的写法了…

  • 5 挠挠 2019-05-30 15:50:16

    2019192 原来重庆大厦跟重庆还真有关系......重庆者,联欢也、get-together也,成之为ghetto可不天经地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