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的原文摘录

  • 面对生死的“大哉问”,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超越视野,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回应方式。有多少种回应方式呢?理论上看,只有四种可能性。首先,在追求终极价值的取向上只有两种选择:第一,追求的价值在此世,第二,不在此世,在彼世;不可能有其他选择了。其次,独立于社会的个人靠什么力量去追求这个终极价值,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靠个人自己的力量去追求,二是依靠外在的非社会力量来实现;这个外力可能是神秘力量,或者是认知自然的知识。以上两个方面各有两种选择的可能,两两相乘,总共只有四种可能性。这四种组合形成了不同文化的超越视野,构成了超越突破的四种基本类型(见表1-1)。 (查看原文)
    阐提 2赞 2022-07-11 22:01:09
    —— 引自章节:1.4轴心文明的四种超越突破基本形态
  • 西方政治哲学中有一个原则:不合法的事物,不是政治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我最早看到这句话时大吃一惊,难道一件事情不合法就不要研究了吗?荒谬之极嘛!但对西方人来讲,合法性是判别政治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正当性标准,法律观念贯穿着从古希腊至今的整个历史。而在传统中国社会,道德是判定政治制度和社会行为的准则。 (查看原文)
    FACT 1赞 2018-05-05 12:06:22
    —— 引自第3页
  • 所谓“进去”,就是同情地了解;“出来”指价值中立的反思。在先进去、再出来的研究分析中,理解思想变化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思想和社会的互动过程。……用三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历史精神的核心:第一,中国文化以道德为终极关怀,追求道德完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第二,中国人对道德内容的理解主要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思想是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哲学,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大传统的主流。第三,两千年来,儒家道德是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查看原文)
    FACT 2018-05-05 12:03:52
    —— 引自第2页
  • 《易·革·彖辞》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思是汤和武两个有德君王,用革命方式推翻并取代失德君主的革命,是顺乎天、应乎人的,对应着天道轮回,具有正当性。短短一句话,王朝政权轮替与天道轮回相对应,给出了易姓革命的正当性论证,这非常重要,是中国传统社会自我更新机制的根据。 我和青峰在《兴盛与危机》一书中曾分析,中国历史上当一个旧王朝崩溃、出现受命于天的新君时,就或显现天象异常,或童谣传颂,新天子用儒家道统重建新王朝,汤武革命是其合法性根据。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之所以能够在两千余年间保持不变,正得益于这种崩溃、重建的机制。作为汉代官学的《周易》,用天道来阐释汤武革命的意义,为汉以后的王朝更替机制提供了合法性的根据。 (查看原文)
    FACT 2018-05-06 23:58:53
    —— 引自第79页
  • 佛学的“空”根本不是指万物的生成或存有,即不是客观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讲万物及自我皆无自性,它们统统是由十二因缘建构出来的虚幻假象,缘起而生、缘散而灭,离开主体的建构就什么都没有。早期般若学中译使用的“本无”一词,与王弼玄学中的“本无”,即万物“以无为本”并非一回事。佛学中的“本无”是用于指称那个超越个别主体、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普遍主体,即是绝对的“真”,也即“真如”。 (查看原文)
    FACT 2018-05-13 10:59:16
    —— 引自第201页
  • 但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儒家道德哲学,要成为国家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还必须使家庭伦理扩展为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之组织建构的根本原则。这一点,是通过两条线索实现的。一条线索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形成;另一条线索为汉武帝的立五经博士,饮定儒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儒家经典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大传统的核心。 (查看原文)
    sky 2020-12-14 22:33:28
    —— 引自章节:2.1儒学和社会互动:“家”、“国”同构体的形成
  •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讲的常识理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常识不尽相同。差别在哪儿呢?一般意义上的常识思维是具体的,恩考不能与具体事例分离;而常识理性则是一种理性的自觉,即在思考任何问题时,意识到有一个高于具体事物的形而上层面(也即“后设层面”),它必定是常识和人之常情合理可以理解的。这常识理性的形成意味着常识和人之常情合理从具体常识中抽象出来,成为一种抽象的原则,它是论证道德意识形态的最终理据和理论框架。 我们说的常识理性,是指常识合理和人之常情合理本身成为超越意识形态之外的独立层面,它是反思世界和社会是否合理的最终根据,是建构观念系统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前提。因此,常识理性的形成需要经过如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形成一个高于道德意识形态的后设层面,并以该层面的价值和正当性作为道德意识形态成立的根据;这就是确立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第二步是以自然作为这一后设层面的核心价值,这样宇宙万物本来如此的常识和人之常情就具有最终的合理性,不但不需要追究其原因,它们还是用来说明事物为何是这个样子的理据,这两个步骤都是玄学完成的。 (查看原文)
    商羊 2021-11-21 05:18:20
    —— 引自章节:第三讲魏晋玄学与常识理性的形成
  •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知是求知,认识自然界的知识,求知是人生的意义。而孔子的知主要是指向人世间的人伦关系,知是知礼、知善恶的知。 (查看原文)
    白露未晞 2022-03-28 21:02:48
    —— 引自章节:《论语》的观念结构
  • 圣经记录了人追求救赎的过程以及上帝对人的要求,犹太教的叫“旧约”,基督教的叫“新约”。基督教和犹太教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犹太教认为只有旧约圣经提到的以色列民族,才是上帝的选民;而基督教认为人人都可以皈依上帝得到救赎,实现了救赎的普世化。另一个区别是,虽然犹太教把离开此世的救赎视为最终价值,但并没有完全否认此世价值;而基督教则完成了以彻底离开此世的转向,这就是“启示录”中的末世论。基督教认为,世界末日、最后审判随时都可能来临,这个世界毫无意义。p45 (查看原文)
    白露未晞 2022-03-30 20:45:25
    —— 引自章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