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的书评 (24)

木星 2015-08-24 11:44:56

浅看中国思想史十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明: 由于《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出版了,这篇读后感写于2014年3月份左右,基于金、刘的初稿,后面会根据正式出版的书来分析刘青峰做了哪些贡献。另外预告一下,下卷估计在国内出版不了,别等了。 个人以为,出了《中国思想史十讲》,《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  (展开)
愚公 2015-11-03 09:27:21

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思想

思想史是中国近代兴起的新学术范式,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以来,大体已经经历了四次学术范式的更新——三十年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五十年代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八十年代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三卷和九十年代至新世纪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今天,我们又...  (展开)
大恒 2017-07-18 22:57:24

轴心文明的四种超越突破基本形态——金观涛·刘青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金观涛、刘青峰 1.4轴心文明的四种超越突破基本形态 实现文化超越突破的两个关键要素 前面已经简单讲过,雅斯贝尔斯最早注意到公元前数百年间出现了几个与古文明不同的不死的文化,提出轴心文明的假说。此后,西方学术界用超越突破概念来深化这一研究,形成了文明动力学研究领...  (展开)
石如 2016-01-17 12:36:15

书,看完了,来挑几处小错误吧

花了几天功夫,把书大致看了一遍。总体上还是很好的一部书,值得推荐。但是,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不知是校对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主要是下面几条: 1、334页:“虽然葛洪和鲍照言(字明远,约415—470)早在东晋时就提出无君论观点”,这里的“鲍照言”,应...  (展开)
Tom 2019-09-24 16:21:19

读完之后,对着电脑,打了一段最简单的内容回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金观涛中国思想史 读后感。 1、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起点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轴心文明”。 2、所谓超越突破,是指文明能够形成不依赖于“实体”的“终极关怀”。所谓实体,指个人和社会(国家组织...  (展开)
和光同存 2017-01-09 20:30:32

读《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偶感

金观涛、刘青峰夫妇可谓中国当代学术界的“神雕侠侣”,据我所知,他们很早就成名,89年后由于某种为人所知的原因出走任教香港中文大学。近年来已经从中大退休,后来曾经到台湾政治大学任职,经常在两岸三地之间游走。他们两位很有意思,发文章写书动辄两人一起署名,每件作品...  (展开)
路易大叔 2021-03-31 23:28:22

《中国思想史十讲》学习心得

作者在讲座一开始说秉持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可是我总是在想,价值判断这种东西,如何才能报真正的保持中立呢,价值判断这样的东西应该属于上层建筑精神领域的概念了,它必定要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吧,总而言之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私以为中立第一个很骑墙的行为,总是会落入...  (展开)
澍禾 2023-04-16 15:30:13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观念论视阈下的中国思想谱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许纪霖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的课上谈到金观涛,特别介绍了金先生的化学系的出身,拥有理科背景的学者往往会对研究对象有着极强逻辑敏感,八十年代便以“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成名,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观涛“系统论”研究方法之于思想史的意义。 在当下“以小见大”式的史学研究...  (展开)
数矿挖掘机 2023-02-09 21:57:43

读《中国思想史十讲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言: 该书在豆瓣评分上还算得分挺高,偶有兴趣之下就买来看看。中国思想史与中国哲学史还是算是联系较为紧密,自己民族的哲学思想其实也都是从日常生活中道听途说的,很少有真正从书本上去获取正统的观点。 正好前段时间硬着头皮看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由于内容较...  (展开)
允执 2019-09-17 22:03:11

十讲只有六讲

接触金观涛的书本,还得从《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讲起,早年的教育经验,让我一直在反思为何我自己处理事务一直没有自己的逻辑思路和个人见解,做事情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没有路线,无论是学习本身,工作本身还是后期的感情处理,我感到非常的颓丧和失望,总觉得没有遇到一个好的...  (展开)
书航 2021-02-28 22:03:17

强大体系的应对力和内化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金观涛、刘青峰将中国文化看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外来的佛教,都是中国文化发展自身脉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儒家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力,将各种文化吸收进来从而进一步填补自身的理论缺陷。虽然不断的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但是又最终能够发展出一套自圆其...  (展开)
公士上造 2020-09-04 13:53:08

中国哲学史十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此书的成书背景是社会讲座的讲稿,所以此书的文风没有那么严谨,有大量口语化的词句。此书提出诸多具有启发性的新概念,略去诸多思想史的基本背景,所以不适合于初学者入门阅读。此书在史料上着墨不多,大多言金观涛本人对于某某时段思想史的看法,提出诸多概念来概括当时...  (展开)
字母大大 2020-08-28 20:02:38

一书胜十年,俯首拜观涛

金观涛,刘青峰老师的这一著作不需要再另用一文来详细叙述和阐释,不如真正的去买一本读更有意义和价值。 但本文想重点聊的是金的研究思想脉络和人生的历程。 通过他出的这几本书(看名字就能有所提示)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研究学者,特别是社会史思想史的研究学者一生的探索和...  (展开)
Roger 2020-07-29 18:13:16

【摘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金观涛、刘青峰著,《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 第四讲 佛学和中国式佛教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佛教和佛学? 民族和文化融合没有完成,为何隋唐能够以儒学重新建立家国同构的统一帝国?为何唐盛世后又出现持续五十年的五代十国动乱?三个阶段:一,佛教的...  (展开)
许七安 2020-07-25 16:31:04

很好奇本书最后长长的参考书目

上卷书基本可以看成:对劳思光《新编哲学史》的通俗化转述+金氏三本超稳定结构著作的主要思想 但最后那个参考书目长的也太吓人了。不应该是起码全书看过或大部分看过才能作为参考书目列在最后吗? 但作者真的通读过如此多的古文原典?还是说劳思光先生在《新编哲学史》中引用...  (展开)
乙亥冬月初三 2019-12-05 17:49:55

第一次写书评,简单说说

这本思想史写的很不错,提纲携领的,重点比较突出,对一些和主题不想干的思想大家基本没有涉及。写出了家国同构的由来和发展,写出了中国两千多年来能够延续文明的实质。对本人来说起到了醍醐灌顶之作用,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同化各个入侵之民族,在本书中也做了充分解释,并且...  (展开)
ziqian 2017-08-05 20:44:06

可能还是只有史没有“思想”

可能还是只有史没有“思想” 为什么觉得是读的假的思想史呢? 因为我觉得读的不是思想史而是忽悠史。 各路思想大放异彩的时候也就春秋吧,战国慢慢归于秦后,法家开始独大,依靠其超凡的社会资源调度能力,统一了国家,但是这种鱼肉百姓的思想不适合管理百姓,因此秦二世而亡。...  (展开)
饿师兄 2017-02-03 10:02:17

续短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续短评: 常识理性是指常识合理和人之常情合理本身成为超越意识形态之外的独立层面,它是反思世界和社会是否合理的最终根据,是建构观念系统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前提。我们的许多经典名言里均可看到常识理性的影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乃常识,故君王治国须以仁政待民(虽然这...  (展开)
censored dump 2016-09-27 14:25:43

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思想何以成史?关键词轴心文明、超越突破和终极关怀。中国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关键词道德的可欲性和常识理性。古代中国思想是如何流变的?关键词家国同构、与社会的双向塑造和文化融合。 整本书以道德哲学为基底,梳理了从先秦诸子-独尊儒术-宇宙...  (展开)
锐意求索 2024-02-27 08:07:14

中国思想史解释力

思想史不是科学,但是构建了一个精巧合理的模型,在一定程度可以和现实印证,甚至可以留待后人以科学的方法证明。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尝试理解一些以前司空见惯的事情: 1、为什么中国古代思想自成一派 秦制一统之后,中国形成的一元的格局。这之后基本是官方思想不断改造...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4条)

订阅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的书评